“探究式学习”理念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
2021-10-01杨柳
杨柳
摘 要:“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以幼儿自主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为主的学习方式。为促进幼儿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要有创新实践的意识;需通过对游戏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支持与引导游戏过程;需通过对幼儿行为的观察和分析,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进程做出具体调控,为幼儿赢得游戏活动的主动权。
关键词:幼儿园;探究式学习;课程游戏化
“探究式学习”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最早倡导和实验探究学习的人是近现代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杜威,他认为探究是儿童天生的本能需要之一,教师在活动中需要关注儿童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与这一思想相契合的是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他鼓励儿童关注生活、探究自然,鼓励儿童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以上这两种思想,既给了我们很大的启迪,也证明幼儿“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以幼儿自主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为主的学习方式。它既不同于以记忆为基础的接受式学习,也不同于基于模仿而进行的学习,它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点的学习,突出以幼儿为中心,给幼儿的学习最大的自主性,且更加注重幼儿活动的过程,而不是活动的结果,这与课程游戏化提出的“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十分吻合。
开展幼儿“探究式学习”,教师要在课程结构调整、游戏活动组织、活动契机利用、课程实践研究等方面做出积极探索,促进课程游戏化建设的进程。“探究式学习”理念下的课程游戏化建设,以培养“好奇、好问、好学、好动”的“本真”儿童为主要目标,在具体实践中,要做好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创新,渗透更多探究性的游戏内容,创新组织形式,鼓励幼儿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性游戏对幼儿的促进作用。
一、调整课程结构,创设游戏时空条件
我们要从儿童的视角重新审视室内外环境,形成儿童立场的环境创设新策略,以真实性、自主性、延展性、探究性为目标,因地制宜改造优化适合幼儿发展的户外活动场地和室内公共游戏区等,同时合理整合内外资源,创设自主愉悦的开放式探究环境,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学习发展需求。在具体实践中,教师需要从游戏时间安排、游戏空间设定、游戏组织结构等方面做出积极思考,以充分利用时空和多样化环境,为幼儿提供游戏支持,让幼儿在游戏体验中建构和丰富经验。
除此之外,游戏场地和游戏材料需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来统筹安排和规划,其中,低结构、重自然的材料和开放性的情境中包含着更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因而能为幼儿提供更多自主探究、创新思考的空间,以支持他们的探究式学习。同时,幼儿游戏课程建设需带有个性化特点,以体现幼儿的个性追求。因此,每一位基于儿童立场的教师都应产生更多创意实践,如果能够形成横向交流,就可以集合诸多创意设计方案,为游戏化课程建设提供更多成长的契机。更重要的是,教师也需要借助网络等信息渠道展开学习和研究,以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对游戏课程进行审议改造,形成良性循环。
需要注意的是,幼儿游戏资源极为丰富,教师在信息筛选和整合处理时,需要对幼儿兴趣取向,以及幼儿园自身条件做出客观评估,以做出更为合理的设计,确保游戏课程的顺利构建,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拓展经验。此外,幼儿对新游戏有更多期待,教师也要及时做出创新探索,为幼儿带来更多体验游戏的机会。
二、优化组织策略,鼓励幼儿自主游戏
幼儿进入游戏环节后,关注力会很集中,此时,教师不要过多做出干预,以免打乱幼儿的游戏思维。在游戏组织管理环节,教师要将功夫用在游戏信息搜集、游戏材料支持等方面,为幼儿顺利展开游戏操作创造良好条件。同时,幼儿年龄不同,对游戏的感觉和要求也有所不同,教师需要做出具体的调研,并针对性做出调整,提升游戏设计的匹配性。
在教学过程中,小班幼儿互动意识不足,他们大多喜欢独自游戏,而大班幼儿则喜欢带有情境性和挑战性的游戏,并且对对抗性、比赛性游戏有更高认同,因此,教师在设计游戏和组织游戏时,需要区别对待,从而让更多幼儿能够主动进入到游戏之中,并在探究式学习中建构经验。如角色扮演游戏,这是中班幼儿比较容易接受的,教师需根据幼儿晨间谈论的“直播间”话题,借助场地条件,给幼儿创设一个直播间场景。在该场景中,幼儿可自主分配角色,饰演主播和观众,并展开生活化的互动性游戏。游戏中幼儿们可自主商讨游戏的玩法,主播可利用语言描述要售出的商品,小观众可自己设计统计和评价表,来评价哪个主播介绍得最好、产品最吸引人等。再如“蛋糕房”的游戏,由于很多幼儿都喜欢做蛋糕师,因此他们会先设计出自己喜欢的蛋糕装饰图样,再利用泡沫、超级黏土、皱纹纸等制作出美味蛋糕,同时还会制作标价卡、设计广告牌等。这一系列的活动不仅可使幼儿玩得不亦乐乎,而且可使他们能够全神贯注地参与到游戏之中。通过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教师针对幼儿兴趣需要适时生成游戏设计,特别是带有情节性、情景性的角色扮演游戏,能使幼儿进入表演角色后,产生更强的角色代入感。
三、捕捉生成契机,促进游戏建设进程
教师有意识地捕捉生成信息,这是游戏化课程建设不可或缺的手段和方法。幼儿进入游戏环节后,教师需要全程展开细致观察,并分析和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发现其中有价值的教育契机,以适时采取教育行动,帮助幼儿建立游戏意识。同时,游戏有特殊的游戏语言,教师需要合理运用游戏语言展开组织引导和有效观察,给幼儿提供更多隐性的游戏提示。
此外,游戏课程建设需要信息素材的支持,教师若想从幼儿游戏表现中寻找素材内容,就需要有发现的意识。其中,观察、分析、解读、交流、融合、归结,都能够带来游戏课程的构建内容。同时,教师还要深入到幼儿群体之中,与幼儿进行零距离的接触,并在谈话、询问、交流分享、区域合作等活动中展开发现,抓住幼儿游戏时的典型表现信息做深度解析,以做出理性分析和判断,自然生成教育动机。
总之,幼儿对游戏情有独钟,这是其天性造成的。因此,教师不仅要创新游戏形式,还要巧用游戏材料,促进幼儿在材料互动中主动思考,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进行探究式学习。需要注意的是,幼儿大多好动、好奇,具有更多的探究主动性,因而教师在观察幼儿游戏表现时,要特别关注其兴趣趋势,这样才能带来更多生成发现。
四、组织课程研究,形成系统游戏课程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属于系统性工程,教师在具体实践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对课程游戏资源做出整合处理,从而对幼儿游戏兴趣需要做出客观评估,对游戏组织程序做出创新设计,以使其成為完整的课程体系,为幼儿顺利进入游戏活动创造良好条件。需要注意的是,课程游戏化虽然要凸显游戏特征,但是幼儿是游戏主体,教师在规划课程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需要,提升课程设计的契合性。
与此同时,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在幼儿参与游戏时,教师需要跟进观察,对幼儿游戏表现做出客观评价,捕捉游戏设计的闪光点,为游戏改进创新提供更多参数;教师要注意搜集游戏设计问题、组织问题、程序问题,对这些问题做反思处理,以便在不断研发改进中持续丰富课程内容,提升课程适宜性;教师读懂幼儿游戏行为非常重要,这样才能发现课程生成契机,做出正确的判断,为游戏课程的完善和建设提供第一手材料。此外,游戏课程建设还需要专家的论证,以及多重实践的检验,而教师作为幼儿课程的支持者和鼓励者,需要真正付出努力,积极推动课程游戏化进程,让幼儿有更多的游戏选择,并在游戏体验中健康成长。
综上,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势在必行,教师需围绕幼儿的探究式学习展开课程建设,创设适合的游戏情境,组织灵动的游戏活动,帮助幼儿主动参与游戏互动,自主探究,快乐体验,以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需要注意的是,幼儿探究式学习与课程游戏化建设形成对接,需要教师做出更多实践探索,由于没有固定模式可以借鉴,因而教师需进行创新实践,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园本课程构建。
参考文献:
[1]徐海燕.游戏化教学让幼儿活力四射[J].山西教育(幼教),2021,(04).
[2]邱学青,高 妙.传承与超越:从教学游戏化到课程游戏化[J].学前教育研究,2021,(04).
[3]张 斌.基于农村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问题的研究报告——以X市农村幼儿园为例[J].早期教育,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