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模式融整对集团化办学的意义
2021-10-01冯立忠
冯立忠
摘 要:在国内有关教育专家对我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研究论述基础上,石家庄市想象国际小学教育集团结合自身校情和发展目标,围绕优化组织建构和完善管理制度、共生共享校本课程资源、打造优质教师成长共同体三个方面,通过教育资源补差、教育理念嫁接和教育发展共生三种模式的融通整合,打破小学集团化办学过程中遇到的教育资源不均衡、组织结构不合理、管理制度不健全和办学模式单一等管理瓶颈,积极推动集团优势校和弱势校之间互助相长、共生发展。
关键词:小学;集团化办学;多元办学模式;融整
一、集团化办学多元模式的认识分析
现如今,集团化办学理念已逐渐成为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学界的研究。孟繁华等学者在《试论我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三大模式》一文中梳理出“补差”“嫁接”“共生”三种基本模式,并对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发展方向作出研判。补差模式以行政权力为主导,以“补短板”为主要行动逻辑,旨在通过查找差距,对由于政治、经济资源不对等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状况进行补偿,这种模式往往发生在集团化办学的初级阶段;嫁接模式是以权威为主导,以“优化结构”为主要行动逻辑,旨在通过学校结构调整实现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规模效应,平摊改革风险,获得学校各组织的自身发展,集团内各学校共存共荣,集团外其他学校或其他集团不能参与其中,这种模式发生在集团化办学的中级阶段;共生模式以协同作用为动力,以“自组织”为主要行动逻辑,是以每所学校自身的确立和自律为前提的共同关系,旨在促进每一所成员校、每一位师生的成长,是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高级阶段,也是集团化办学追求的理想模式。
上述三种集团化办学模式的相关研究在办学理念、特色文化、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资源生发、存在问题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仍存在着一些尚待探索研究的问题:一是缺少共生导向下的组织建构和完善制度的研究,缺乏集团统一管理的标准和依据,致使集团化办学出现管理结构矛盾的问题;二是缺少课程资源共生共享管理机制的研究,导致集团各成员校课程管理出现自闭性问题;三是集团化办学模式单一,各成员校之间同质化发展倾向明显,缺乏自身特色。基于上述问题,石家庄市想象国际小学教育集团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的科学应用,寻求一条适宜于自身发展的道路。
二、集团化办学多元模式融整的实施策略
(一)教育资源补差
教育资源补差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第一,加大政府投入力度,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教育装备,招聘扩充教师等;第二,借助优势校的优势以强扶弱,输送给弱势校帮扶资金、教学设备和优质师资等,进行教育资源的有效补给。基于此,石家庄市想象国际小学教育集团成员校在教育资源的调配中,建立起重心倾斜、循环再生、整合利用的补差模式。
一是建设投入的重心倾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集团下属的实验小学在改扩建前是一所单轨制小学,学校建制规模小,教学设施设备简陋,办学力量薄弱。与想象国际小学联合成立教育集团后,增加教育投入,更新、扩建、完善了各种基础设施,为集团化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资借鉴的样板。
二是优质师资的循环再生。优化均衡两个校区的师资结构,从想象校区调任优秀的管理干部和学科名师担任实验校区的执行校长和教学副校长,引领实验校区优质发展。引进有经验的骨干教师,将其分散在各个年级任教,搭建起“老中青”“传帮带”教师成长平台,发挥其在教育教学中的核心骨干作用。在优质校向薄弱校输出优质师资的同时,优质校也成为培育新师资的“温室”,源源不断引进和培训新教师作为集团的补充资源,打造“补血”与 “造血”的双循环过程。
三是外部资源的整合利用。实验小学办学规模骤然扩大,学生人数也从200多名劇增到1100余名,导致师资需求的缺口非常大。在不断挖掘和优化内部师资的同时,集团还积极引进学生管乐团、合唱团指挥,古筝、围棋、书法教师以及校园足球教练等专业的校外师资以及具有专长的家长资源作为校内师资的补充,以填补实验小学的师资缺口。
(二)教育理念嫁接
教育理念的嫁接促进了集团化办学两方面的融合与发展:一方面,优质校为薄弱校提供了可以直接移植的办学模式,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提升了弱势成员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品质;另一方面,优质校为薄弱校输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同时也借助自身影响力,保持、挖掘、扩大了薄弱校的传统办学特色,实现了先进办学理念和特色办学文化的融合共生,丰富了名校的品牌内涵。
一是重构集团文化,引领价值取向的统一。集团成立后,鉴于成员校校情与文化的差异,集团以“大美想象·创见未来”为文化主题,以“担当善为·包容自信”为核心价值观,将想象国际小学的精神文化输出给实验小学的广大师生,与实验小学原有的文化内容进行链接、融合、重构、再生,成为集团内每一名教师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追求,形成更具包容性、整合性和创造性的新型集团文化,感召和引领集团全体师生相互学习,共同提升。
二是健全规章制度,保障管理标准的统一。成立集团后,学校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教职工考勤制度》《优化集团岗位设置方案》《名师工作室学科引领管理办法》《教师岗位聘用管理办法》《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推荐办法》《年终考核评优评先办法》《集团内部教师流动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为两个校区自主管理和共生发展提供了依据标准和有力保障。
三是共生课程资源,实现教学管理的统一。集团在共生课程资源、完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各成员校统一课程设置、统一课时安排、统一教学进度、统一质量监测、统一考核评价。在引领学科发展方面,实行“名师引领制”下的学科集体教研、集体备课、集体听评课,通过校本研修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逐步建立起科学完善的教学管理模式。
四是协调校园环境,呈现外显文化的统一。秉承想象国际小学“大美想象·创见未来”的文化主题,实验小学在校园文化建设风格上与想象国际小学校园文化设计一脉相承,从想象寓意的校徽标志到万花筒蕴意的想象之门,从办公室文化表达到办公室、教室的门牌设计,从教师誓词到学生誓词,从校歌到教师之歌,均彰显出集团文化的和谐统一。
五是规范师生行为,促进精神风貌的统一。“五大四美”是想象国际小学教育集团师生行为的评价标准,也是师生成长的共同目标。基于此,集团分别制定出《“五大四美”想象教师成长手册》和《“五大四美”想象少年评价手册》,指导广大师生成长为“大德、大智、大才、大学、大正”之师,“大爱、大智、大勇、大雅、大度”之生,塑造“心灵美、仪表美、语言美、行为美”的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
(三)教育发展共生
一是各成员校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实现了共同成长。集团把争做“五大四美”想象教师作为全体教师专业成长的目标和价值追求,引领全体教师铸就不忘初心的“魂”,为教师搭建发展成长的“台”,在教师团队中营造积极向上的“场”。集团积极打造以学科为单位划分的教师成长共同体,采用“名师引领、骨干支撑、新人跟进”的教师成长策略,搭建教师专业化发展平台,积极发挥各学科教师、名师、骨干教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帮助年轻教师找到能力发展的生长点,实现教师队伍的梯度成长。
二是各成员校在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实现了共生共享。石家庄市想象国际小学教育集团成立后,想象与实验两个校区英语、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等学科教师通力合作,边实践、边积累、边研究,先后研发出《走遍世界》《二十四节气》《数学故事“绘”》《想象童声》《花样跳绳》等校本课程,为校本课程的规范化实施提供了保障,极大地丰富了薄弱校的课程资源,满足了广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学习需求。
三是各成员校在综合课程建设方面获得了长足发展。2019年11月,围绕“迎冬奥 冰雪运动进校园”的主题,集团成员校共同开展了《走进冰雪的世界》主题探究课程的实践研究,引导学生从多学科角度掌握冰雪运动的知识与技能,体验冰雪运动的快乐。结合疫情防控下的教育教学活动特点,集团分别在两个校区开展了《走进防疫的世界》和《走进英雄的世界》主题探究课程的学科整合教学实践。同时,集团还集中全校之力,在各学科名师的引领下,创作了9个学科的百节微课,并借助信息技术开展网络授课、网络教研和视频展示,互相分享课程资源,共同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课程建设,极大地丰富了课程成果。
三、集团化办学多元模式融整的价值功效
(一)实现了多元模式融合应用的优势互补
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补差”“嫁接”“共生”三种模式从低到高呈现出递进关系,但每一种办学模式都有着自己不同的行动逻辑,“补短板”发挥的是行政权力的指令作用,“优化结构”发挥的是核心校的权威作用,“自组织”发挥的是各成员校之间的协同作用,这三种作用在集团化办学中缺一不可,三种模式发挥的功效也相辅相成,互为补充,能够产生1+1+1>3的效应。因此,集团化办学将“补差”“嫁接”“共生”三种模式分别应用在资源、理念和发展成果三个层面上,共识教育理念,共生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成果,成为集团化办学的有力支撑。
(二)推进了集团成员校的均衡优质发展
在集团化办学实践探索中笔者发现,“补差模式”在教育资源的快速提升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其中,在教育资金分配权重、优质师资的共享调配和补充、硬件设施完善、课程资源整合等方面都给予了实验校区大力支持。成立集团后,实验校区的教育经费投入远大于想象校区,集团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将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向弱势校倾斜,补差短板,快速缩小与想象校区的差距,形成“手拉手、齐步走”的共生发展态势,推进各成员校优质均衡发展。
(三)形成了互助相长、和谐共生的良好氛围
从争做“五大四美”教师的成长目标出发,围绕师德修养、教育理念、教学能力、文化功底、身心健康五个方面制定集团教师共同成长的目标和计划,为青年教师“引路子”、为骨干教师“架梯子”、为学科名师“搭台子”,促进集团内部教师专业能力的梯度发展。在争做“五大四美”教师的自我历练中,在学校精神文化的引领下,让教师对照标准找差距,以完善自我、提高能力、提升素养,与学生之间实现教学相长,与同事之间实现互助相长,与家长之间实现互动相长,从而打造和谐共生的良好氛围。
四、集团化办学多元模式融整的发展愿景
(一)加强科研兴校的发展策略
以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共生发展的小学集团化办学的实践研究》为引领,加强集团的组织建设,平衡优化师资,形成共享、融通、监督、规范的管理机制。基于课程建设、课堂研究、教师专业成长、学生个性發展的多元化需求开展教育研究,生成新型的集团文化,形成更加科学的组织架构,再生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
(二)探索跨校区级部制管理模式
集团首次将两个校区的一年级学生统一安排到实验校区就读,进行级部制管理的探索与实践。在级部制管理过程中,集团根据教师的年龄、性别、专业、特长,进行岗位的重组安排,优化师资结构,进行级部集体备课、跨学科教研、课程整合、同课异构、对比性课堂评价等教学管理的探索。
(三)创造丰富多元的课程成果
围绕“培养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生”这一课程总目标,结合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和学科素养,积极研发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需要的拓展课程、选择课程和综合课程,以拓展和补充国家课程内容,实现全课程育人目标。
在小学集团化办学多元模式融整的实践探索中,集团积极寻找优化组织结构和完善管理制度的方法和策略,促进集团管理的科学施策;以促进专业成长为出发点,发挥校区之间师资互补优势,推进四级课程建设,实现课程资源的共生共享;以打造行为文化为生长点,通过提升师德修养、教育理念、教学能力和文化功底,打造优质教师成长共同体,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提升和全面发展。
集团化办学不是复制另一所名校,是教育的协同发展。弱势成员校通过输血补差,弥补匮乏的教育资源;通过文化嫁接,移植先进的教育理念;通过共生发展,推进每一所成员校和每一名师生的自觉成长。在集团化办学体系中,核心学校是一个优质资源孵化地,成员学校既要注入核心学校的优质基因,又不能丢掉原本的定位和特色,共生、共赢、共长是集团化办学的价值意义所在。多元模式的融整应用,能够有效推动集团各成员校以自身的确立和自律为前提,以协同作用为动力,以自组织为行动逻辑进行自主发展,最终实现“共生、共赢、共长”的集团化办学愿景。
参考文献:
[1]孟繁华,张 蕾,佘 勇.试论我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三大模式[J].教育研究,2016,(10).
[2]李彦青,孟繁华.由稀释到共生:基础教育集团化建设的突破与超越[J].中国教育学刊,2016,(05).
[3]陆云泉,刘平青.共生式集团化办学模式的探索[J].教育研究,2018,(5).
[4]庄惠芬.“共生式”集团化办学模式的探索[N].江苏教育报,2018-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