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赛紧张和焦虑的认识与分析

2021-09-30边蔚

高考·下 2021年8期
关键词:紧张焦虑调整

边蔚

摘 要:运动员心理素质已经成为高水平运动竞赛必备的核心竞争力,优秀的心理素质能够在训练和比赛中发挥积极稳定的作用,保障运动水平的正常发挥,负面的过度紧张和焦虑的情绪会对运动技能、战术水平起到阻碍的作用,运用科学的测评方法对运动员比赛心理状态进行监控能有效地预测负面情绪的影响,及时采取积极地手段进行干预,能减少心理因素产生的负面作用,有效调整心理状态,保证技、战术水平的正常发挥。

动机调整、认知调整、心理技能训练等手段是科学改善赛前心理状态的有效方法,实践证明,有心理准备的比赛和没有心理准备的比赛,运动员在赛场的发挥是不同的,没有心理准备的比赛不确定性更强,所以当代的运动竞赛更强调心理技能储备,更重视运动员发展强有力的心理承受力和耐受力。

关键词:紧张;焦虑;评估;调整

现代竞技体育正朝着更高水平,更强大的极限挑战,运动员除了练就强大的身体能力,精湛的技、战术,还需要磨练出极为强大的心理素质,满足现代竞技体育激烈竞争的要求,在日常训练中学会平衡自己的心理状态,积极稳定的面对比赛成为优秀运动员必备的心理素质。紧张焦虑是运动员比赛常见的情绪状态,本文将对该心理因素进行粗浅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测评和解决的方法,为训练竞赛提供保障。

一、适度赛前紧张的积极作用

首先,适度的比赛紧张能缩小比赛的注意范围,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更长,注意的转移更灵活,注意的分配更稳定。其次,有利于激发更充足的能量,动员机体迸发出激情。第三,能更有效地发挥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提高速度、力量、灵活性、反应力和协调性,减轻疲劳感,充分表现出运动技能。

良性的紧张状态是促进运动员激发潜能的催化剂,适度的紧张状态更有利于提高竞技水平和运动成绩。唤醒与运动表现的假说提到,运动员运动表现与情绪激活水平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当运动员激活水平较低时,运动成绩也较低,随着情绪激活水平提高,运动成绩也逐渐提高,当情绪激活水平达到一定水平时,运动员运动成绩将表现为最佳状态,但情绪激活超过适当的水平后,运动水平将会随着激活水平的升高而降低。

二、过度紧张的消极作用

运动员的情绪状态会直接影响运动成绩的发挥,尤其是青少年运动员,在认知水平、情感水平、意志品质发展尚不完善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受到内、外在因素的干扰,造成情绪较大波动,训练水平难以正常发挥。在过度紧张情况下,容易出现以下表现:

(一)技术动作严重变形

人体情绪波动时,人体的内部和外部都会发生应激性的变化,引起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的一系列变化,引起代谢水平的波动和肌肉组织的改变,人在惊恐、愤怒的时候,心率每分钟会增加20次,血压也会增高,皮电、脑电都会发生变化,由此可见,人的情绪和机体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良情绪会导致动作知觉模糊不清,肌肉控制能力下降,稳定性也受到严重破坏。美国射击选手马修·埃蒙斯连续三届奥运会在最后一枪出现致命的失误,就是源于他过度紧张的心态,将唾手可得的金牌拱手让人。

(二)注意力受到影响

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广度、稳定、分配、转移,每一个运动项目在比赛的时候都需要运动员有良好的注意品质,有一种理论认为,焦虑会占满大脑的内存,当你感到焦虑时,脑海中会出现各种焦虑的想法,大脑就会产生偏差,把更多地注意力放在消极的事物上,注意方向的调整和转移也会出现困难,芬兰图尔库大学心理学教授马蒂·雷恩认为,工作记忆与注意力密切相关,工作记忆是指大脑获取输入的信息、形成思维、并将其保留至所需时长的能力,而迅速变化的环境、担忧和焦虑都会对其产生重大影响。

(三)思维能力受阻

很多运动员都有过比赛过度紧张状态的体验,普遍反映是头脑发懵,无法思考。在比赛中,运动员容易对比赛因素进行更复杂的分析,对对手进行过高的判断,与自身相较产生自我威胁,导致大脑皮层对皮层下中枢的调节活动减弱,认知出现偏差,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下降,判断力和决策力都受到影响,思维短路,难以决策,战术的执行不能顺利完成。

三、过度紧张产生的原因

(一)不适宜的比赛动机

比赛动机有两种,分别是“想赢”和“怕输”,想赢的运动员通常是年轻运动员,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技能水平得到了很快的提高,因此跃跃欲试,渴望参加比赛。另外一种就是运动员经过一个周期的训练,训练成果非常显著,非常渴望在比赛中展现出来,击败对手。“怕输”的运动员通常是曾经获得过很好的成绩,但是近期训练后感觉信心不足,所以持有“怕输”的心态。这两种动机会对比赛产生不同的心理状态,“想赢”会带来进攻的心理定势,能激发更充足的心理能量,而“怕输”是处在防守的心理定势,对控制比赛的信心不足,能量激发不足,因此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

动机的强弱也是影响情绪的重要因素,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又称倒“U”型定律,指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工作效率最高。太低的动机水平不能激发足够的内在驱动力,过强的动机水平容易产生压力,形成紧张、焦虑的情绪。

(二)与运动员的特质焦虑水平有关

特质焦虑是指焦虑成为個人特质之一,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特质性焦虑水平,高特质性焦虑者,对发生的一切异常的事,总是担心或者忐忑不安,并以一种惧怕的心理准备对特殊的新的情境作出反应。运动员如果具备高特质性焦虑,无论在比赛、训练或日常生活中都有着紧张的情绪,惶恐不安,那么面对激烈的比赛,更容易发生过度紧张的心理状态,难以得到控制,对比赛极为不利。

(三)与失败的比赛经历有关

如果运动员遭受多次失败的比赛经历,而赛后没有及时的采取心理疏导,解除心理阴影,容易习惯性的害怕对手,高估对手的实力,而过低的评价自己,失去自信,从而产生情绪不适应。一旦运动员形成心理定势,在比赛的过程中会感觉到更大的压力,紧张焦虑的情绪也就应运而生。

(四)训练量过大,没有得到充分的赛前调整,睡眠不足。

当运动员训练量过大,产生神经疲劳,大脑易兴奋,但持续时间短,易疲劳,表现为心情起伏不定,情绪不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及时调整就参加比赛,运动员容易产生非常明显的情绪紊乱,比赛中无法有效控制自己,严重影响比赛发挥。

四、对运动员赛前紧张状态的评价方法

(一)《运动竞技状态焦虑量表》是由美国伊利诺斯大学马腾思等人以多维的竞技状态焦虑为理论编制而成的,能够对运动员的认知、躯体状态焦虑、状态自信心进行评价。

(二)通过心脑测评技术,对运动员的大脑耗能状态、心脑耦合度分析、总功率谱进行分析,评估运动员的神经疲劳状态和心理指标,判断运动员是否出现过度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

(三)通过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对运动员进行心理选材测试,通过测量的手段提前进行筛查,预判出运动员的比赛心理素质,做为运动员的日常心理训练的依据,也为赛前心理干预提供参考。

五、赛前过度紧张的调整方法

(一)动机调整

绝大部分过度紧张的运动员在赛前都会出现动机不恰当的状况,例如运动员太想赢得比赛,对比赛结果期待的过多,对比赛胜负带来的结果过于在意,对比赛胜利带来的利益过为看重,或者对教练态度过于紧张,对父母、亲人的赞赏急于实现等,这时候需要运动员正确的分析比赛带来的结果,忽略任何成功或者失败的比赛成绩,因为比赛结果不可控,引导运动员将注意力转移至比赛过程,制作赛前流程,仔细分析对手,制定比赛方案,缓解对比赛的过度紧张心情。

(二)认知调整

增加运动员心理灵活性训练,帮助运动员学会多角度,全方位看待事物和思考的能力,能够辩证的思考,善于改变自己,善于创造和维持積极地心态,特别在面对困境的时候能够保持乐观的态度,并且获得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方法,永远不在困难和失败面前懊恼,能看到失败带来的积极作用,在成功的时候保持冷静,总结经验,在失败的时候保持清醒,总结教训,学会坚持和自信,不断提高自身心理的承受力和韧性,在任何比赛中做到坚韧不拔,百折不挠!

(三)方法调整

首先,学会接纳自己的焦虑情绪,让焦虑情绪自然而然的产生再自然而然的消失,主动去分析产生不安的原因,寻找核心问题,排除造成负面影响的因素,跳出恶性循环,接受不完美的自己,积极改变去体验变得更好地自己。

其次,学会积极主动的控制情绪,将正在滋长的紧张情绪疏散或者化解,避免紧张情绪带来的消极作用,维持正常比赛状态。

第三,通过“表象训练法”“腹式呼吸调节法”“音乐疗法”“表情调节法”“活动调解法”“渐进放松法”等心理疗法,通过外部行为来获得情绪放松,国际上很多著名的优秀运动员都有一整套在赛场上自我放松的心理疗法,值得学习和借鉴。

结束语

随着现代运动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运动员在全方位的科、训、医的保障下,身体能力越来越强大,竞争力也越来越强大,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越是高水平的比赛,运动员心理优势越能在比赛结果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评估、分析和训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已成为当今运动员训练不可或缺的部分,运动员优秀心理品质也将发挥高水平竞赛中的核心作用。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60-282

[2]张力为.运动心理学(第二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紧张焦虑调整
夏季午睡越睡越困该如何调整
工位大调整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周迅的“紧张”
蹼泳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分析及调整方法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浅论钢琴伴奏在舞台实践中的问题与调整
浅议声乐技能训练中常见状态处理
德俄“焦虑”波兰右翼新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