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歌《旅夜书怀》《阁夜》赏析
2021-09-30钟春燕
钟春燕
摘 要:《旅夜书怀》和《阁夜》是杜甫漂泊西南时期写的有关“夜”的诗歌,虽是写不同地点的夜晚,但都是通过眼中景和事来抒发心中情,并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笔者从知人论世、因声求气、诗歌的语言和诗歌的情感意脉几方面来引导学生赏析这两首诗。
关键词:诗歌;声律;意脉;情感
《旅夜书怀》和《阁夜》是入选人教版教材选修课本《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的课文,这两首诗都是杜甫漂泊西南时期写的有关“夜”的诗歌,同是写夜晚,但《旅夜书怀》是写于旅途中的夜晚,《阁夜》是写于作者寓居夔州西阁的夜晚。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来引导学生赏析这两首诗。
一、知人论世,了解创作背景
孟子说过,“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知人论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杜甫的一生可以简单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公元712—746年,35岁之前的读书和漫游时期;第二个时期是公元746—755年,35岁至44岁困居长安时期;第三个时期是公元756—759年,45至48岁陷贼和为官时期;第四个时期是公元760—770,49岁至59岁漂泊西南时期。
《旅夜书怀》和《阁夜》都是杜甫漂泊西南时期所写的,《旅夜书怀》写于永泰元年765,这一年四月好友严武忽然去世,使杜甫失去了依靠,只好离开成都。这首诗是他从成都到渝州(今重庆)忠州(今重庆忠州)的途中写的。而《阁夜》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蜀中发生了崔旰、郭英乂、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因此杜甫深感寂寞悲哀,产生了多种复杂的感情。两首诗的写作时间前后只隔一年,地点虽是从旅途到寓居,但都是远离家乡,漂泊在外,明白了这些,有助于学生更好感受诗中诗人的情感。
二、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诗歌的声律格调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由于高考不考,老师上课也不讲,这个知识点对学生来说几乎是空白的。但是最早的诗歌是配乐演唱的,通过节拍和押韵来表现诗歌的音乐性,而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诗人在创作时,大多是因情选词,按词定韵的。诗人用什么样的韵脚,对诗的情感基调影响较大。让学生了解诗歌的节拍、平仄、押韵,有助于学生更深入理解诗人要表达的情感。
(一)划分节拍,感受诗歌的节奏。《旅夜书怀》的节拍是“二二一”和“二一二”,《阁夜》的节拍是“二二一二”,划完节拍,学生朗读的时候有一个节奏,就能读出诗歌整齐的韵律,也能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二)标出平仄,感受诗歌抑扬动听的音韵美。平仄是中国诗词用字的声调,古音的“平上去入”平一仄三,普通话的阴平、阳平属平声,上声、去声属仄声,都比较好辨别,“平分阴阳,入派三声”,对学生来说难的是入声字,《旅夜书怀》中的“独”“一”,《阁夜》中的“峡”“哭”“伐”是入声字,这些字都属于仄声字,标完平仄,让学生吟反复咏,感受诗歌抑扬顿挫、回环反复的音韵美。
(三)让学生从诗歌中找出所押的韵,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如果说平仄是体现诗人情感的变化,让音律有抑扬顿挫的变化,那么押韵就是让诗歌能更整齐,读起来更顺畅,朗朗上口,既是同中有异也是求同存异。但由于平时很多老师没讲,很多学生到高二还不知道诗歌押的韵是什么,很多学生认为《旅夜书怀》押的是“ou”和“iu”韵。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旅夜书怀》首句不入韵;韵脚为“舟、流、休、鸥”,押下平声十一“尤”韵。《阁夜》首句不入韵;韵脚为“宵、摇、樵、寥”,押下平声二“萧”韵。这个“尤”韵也是比较常见的,比如学生学过的诗歌《渡荆门送别》的“游、流、楼、舟”,《登岳阳楼》的“楼、浮、舟、流”《一剪梅》“舟、楼、流、愁、头”,《今别离》的“周、忧、舟、由、愁、缪、留、柔、尤、头、悠、不、球”都是押“尤”韵。“尤”韵比较悠长,常用来表达忧愁、思念的缠绵,跟学生一起学习了平仄和押韵,以后在读其他的诗词,平仄、押韵就会在学生的考虑范围之内,要不然学生虽知道有平仄、押韵,但可能它们从不在学生的考虑范围之内,其实这也是在为以后的考试做积累,以后做诗歌鉴赏题的时候,看到押“尤”韵的诗歌,至少学生不会把它的情感答成是欢欣鼓舞、喜悦之情。
清代桐城派作家刘大櫆在《论文偶记》中写道:“(读书)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合我喉吻者,便是与古人神气音节相似处,久之自然铿锵发金石声。”可见,让学生通过掌握诗歌的声律特点,反复诵读,有助于进入作者的精神境界,可以更好地进入作品,进而读懂诗歌。
三、读懂诗歌的字面意思和言外之意。
诗歌是用很凝练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情感的,所以含蓄性和暗示性既是诗歌的语言特点,也是中国文字和中国文学的特点,让学生懂得诗歌语言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旅夜书怀》写诗人夜晚把船停在江边,看到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桅杆高豎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放眼望去一片平坦广阔的原野,天幕低垂,远远望去好像星星直垂下来,江水奔流涌动,夹着月光起伏,远远望去像是月在涌动。想到自己虽善写文章,但名不加显,何况加上年老多病,官被罢退。漂泊不定的自己就像广阔天地间的一只沙鸥一样。诗人通过旅途中所看到的景色来表达自己漂泊途中的孤独、生命渺小的感慨以及时不我待的忧愁和政治上失意的不平。要读懂诗人的情感,就要从诗歌的语言入手,引导学生读懂诗歌的言外之意。比如“独夜舟”既是写孤独的小船,也是在写孤独的我;“大江流”既是写江水奔流不息,也是在写时间流逝,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就有同样的表达,结合杜甫的远大志向“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而现在自己已经54岁了,理想还没实现,看着时间流逝,就能感受到诗中透露出时不我待的忧愁。
《阁夜》写岁暮时节,太阳好像被催促着似的匆匆收敛了最后一抹余辉,夜晚来临了,漫天的霜雪在这寒冷的夜晚停住了。听到军营里传来的击鼓声和号角声,一夜无眠的诗人,走出中庭,看到星光倒映在三峡水中,随着水波动荡摇摆。他想到当战争消息传来时,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听到渔人和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民歌。想到贤明的诸葛亮和愚昧的公孙述都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而和天下苍生的苦难比起来,自己个人的这点“人事”“音书”算得了什么呢?
《阁夜》的情感比较复杂,但只要能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内容,读懂含义丰富的句子,也就能理解诗人的情感。例如诗中的“岁暮”既是写年末也是写自己人生暮年,所以才会感觉太阳被催着收了最后一抹余晖,“催”其实写出了诗人内心感慨时间飞逝的紧迫感。“天涯”,字面是天边,有沦落天涯,久客不归之意,金圣叹说“心在此处,则以别处为天涯;心在别处,则以此处为天涯。”所以,“天涯”同时也指夔州西阁。“寒宵”,写外在冰天雪地的寒冷,同时也指自己内心的寒冷。还有“星河影动摇”,水中摇曳不定的星河影是百姓劳苦困顿的表现。“夷歌”是用白狼王唐菆慕化归义的事,后来成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太平和乐的写照。
读懂了这些词的言外之意,再结合杜甫的生平和志向,我们就能理解杜甫要表达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的感慨,羁旅天涯的愁苦,又有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但是个人的不幸在天下苍生的苦难面前都不算什么,让我们看到一个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
四、理清诗歌意脉,整体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评论家金圣叹在《示顾祖颂孙闻韩宝旭魏云》说,“诗与文虽是两样体,却是一样法。一样法者,起承转合也。除起承转合,更无文法,除起承转合,亦更无诗法也。”可见,抓住诗歌的起承转合,全面把握结构才能明确诗意,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旅夜书怀》和《阁夜》都是诗人通过眼前景、眼前事来抒心中情的,那么引导学生读懂本题和诗歌脉络是很重要的。《旅夜书怀》的题目是“旅夜书怀”,首联直接入题,先写停船的地点“岸”,次写停船之人“独夜舟”,直接点题“旅夜”;颔联承接首联的“夜”,写夜晚所看到的星月灿烂、大江奔流的雄浑广阔之景,呼应题目的“旅夜”。颈联转到个人的年老多病,政治失意的境况,尾联点题写个人旅途的奔波和漂泊不定的生活,呼应题目的“抒怀”。题目是“旅夜书怀”,诗中时时处处在写旅途所见之景,来抒发自己的旅途感受,表明本题。
《阁夜》的题目是“阁夜”,夔州西阁之夜。首联直接入题,写白天越来越短,到了漫天霜雪停住的夜晚,點题“夜”;颔联承接首联的“寒宵”,写夜晚听到悲壮的鼓角声和见到的星河倒映在水中的雄浑悲壮之景,前两联写“夜”。颈联转到夔州的人事,写百姓的两种生活:战乱与和平的生活,表达诗人希望战争早点结束,唐德能使远人来归。最后一联由夔州这个地方的武侯祠和白帝庙想到“贤愚同尽”,个人的遭遇和不幸根本不算什么来结束全诗,后两联写“阁”。题目是“阁夜”,时时处处在写阁夜所见所闻之景来抒发自己的情怀,发明本题。
诗歌的起承转合同样适合作文,教会学生看懂诗歌的题目,懂得诗歌的起承转合,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做到题目就是文章的中心,首段直接入题,提出观点,后面承接首段来写,再结合个人或者当下的人或事来抒发议论,尾联再点题,结构收尾呼应,结构严谨,文脉清晰。
《旅夜书怀》和《阁夜》两首诗都是通过眼前景、眼前事来抒心中情,都是写当下的景,当下的事,当下的情况:孤独、年老、多病、渺小、不遇、羁旅天涯,但这些都不是他所在意的,因为在杜甫心中,这些跟天下苍生的苦难比起来,个人的这点不幸根本不算什么。而不是写杜甫汲汲于个人的名利,萦萦于个人的不幸,只是客观的写出并且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目前的情况,即使是这样的一个杜甫,还是心怀天下,忧国忧民。《阁夜》的“人事音书漫寂寥”就是最好的证明,读到这点或许才算读懂《旅夜书怀》和《阁夜》。
鲁迅先生曾说,“文士可以是民族的灵魂和良知,却难以成为民族的脊梁。我总觉得陶潜站得稍远一点,李白站得稍稍高一点。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杜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杜甫虽没有取得诸葛亮那样的功名,但是一点都不妨碍我们后人对他的评价,他被鲁迅先生看作“民族的脊梁”,被后人誉为“诗圣”,跟他的功名没有关系,后人认为他因文章而出名,恰是他的文章写出对世道人心的见解,写出他忧国忧民,经世济民的博大胸怀,这也是杜甫诗歌选入课文的主要原因。引导学生学了杜甫的诗歌,了解杜甫的情感、思想,还要学习杜甫的为人,让自己成为经世济民的未来国家栋梁。
顾随先生说过,“中国说‘诗教’,不是教作诗,是使做好人”。中学阶段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语文老师要好好利用教材的古典诗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通过读古人的诗跟古人进行交流,学习古人的情怀,培养学生丰富、积极、健康的情感,进而提升他们的品德修养。
参考文献
[1]《顾随诗词讲记》.顾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王西燕、王延峰.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任务群教学初探——以杜甫诗《旅夜书怀》《阁夜》和《登岳阳楼》为例[J].新课程,2020,(7):42-43.
[3]孙绍振.语悲气壮,起伏婉曲——读杜甫《旅夜书怀》[J].语文建设,2017(07):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