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探究

2021-09-30陈雄

高考·下 2021年8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陈雄

摘 要:高中物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不易于学生理解,同时物理课堂往往较为沉闷,物理教师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物理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将物理课堂与实际生活有机地结合,可以打破物理课堂沉闷的氛围,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的同时,又为物理课堂增添了一份活力。因此,本文将从与生活结合进行课堂导入、展示生活中的物理、将理论运用于生活实践,这三个部分进行探究,旨在有效地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物理能力。

关键词: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物理是一门令大家都较为头疼的科目,由于其难度较大,使得部分学生在学习之初就产生了畏惧心理,甚至对物理产生了抵触情绪,这无疑为教师的教学活动增添了一定的阻力。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仅注重对课程内容的讲解,忽略了教学过程的趣味性课堂效率较低。但结合生活实际开展物理教学,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物理,将物理运用到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有效改善物理课堂低迷的氛围,同时还能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结合生活导入课堂,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积极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习来说亦是如此。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部分学生“谈物色变”,对物理这门科目有着极大的抗拒情绪,究其原因不外乎物理难度较大且课程内容较为抽象。有些学生在教师数次的讲解与重复中,仍不能真正地掌握此类知识点,长此以往使得物理在学生心底埋下了一定的阴影。要想有效地打破这种局面,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找出学生抵触的原因,学生因为内容枯燥较难,教师就可以将物理课堂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与生活相结合的教学往往更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物理科目来说也是如此,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引用生活化的导入方式,营造出一个活跃的物理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的烘托下,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中,改变对物理的固有看法,从心底不断的爱上物理这门学科,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效率得到一定的改善与提升。[1]

例如,在对“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这部分内容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搜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生活化小知识,或是為学生展示相应的动手实践内容,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活跃的生活化课堂氛围。首先,教师在课程开始前对学生提出一个小问题,如“同学们在冬天脱毛衣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这种现象,看见有电流闪过并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教师提出问题后给学生两分钟的思考时间,学生思考结束后教师挑选学生对问题进行回答,如“因为我们在脱衣服的过程中有摩擦,所以会有静电。”学生回答过后,教师进行一定的补充,如“所谓静电,就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由于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静电现象也分为正静电和负静电。那么同学们知道我们脱衣服时人体上带的是什么静电吗?”学生结合前面所学课程进行思考,根据“橡胶棒与毛皮摩擦,橡胶棒带负电,毛皮带正电”这些物理知识,可以判断脱衣服时人体身上带的是正静电。教师在这个结合生活小常识的引导中,学生对静电现象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也有了一个较为立体的知识轮廓。此时,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课堂氛围也变得较为活跃,在此基础之上,教师进一步地带领学生了解静电,如“我们的自然界中,处处都有静电,但静电的存在也具有一定的危害,所以静电的防止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那么同学们知道我们生活中有哪些静电防止的措施吗?”学生经过几分钟的思考后积极踊跃地回答,如“在加油站给车加油之前需要摸一下静电释放器。”学生举出的例子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一个现象,基于这个例子教师可以继续讲解静电可能带来的危害,及如何对静电进行有效地利用。通过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课堂导入,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兴趣不断提升,在教师接下来的课程讲解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将更加地高涨,并且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例子,也使学生明白了物理是源于生活的一门学科,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物理现象。通过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地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将更加地细致入微,并且在长此以往的观察中,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也将更加的浓厚,同时物理能力也将得到一定的提升,对物理这门科目也将产生较大的态度转变。

二、展示生活中的物理,使学生从中获取物理知识

高中物理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基于生活的物理知识和物理实验比比皆是,并且相较于枯燥的课程讲解,从生活中发现物理知识、从实验中观察物理现象,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较为抽象且不易理解的题目来说,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更能达到抽丝剥茧的效果,教师在结合实际生活讲解课程内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依据生活实际或是亲身经历,对所学内容进行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将更加得透彻。同时教师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的过程探究实验的目的,从而发现其中的物理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能够体会到生活中运用物理的好处,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基于课本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授课,学生更易理解并接受课程内容的同时,还能明白生活中物理的出处,明白学习物理的目的,在此过程之中,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思考也将愈发地深刻,物理能力也将得到一定的提升。[2]

例如,在对“超重和失重”这部分内容进行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在课程开始前准备教具,如“体重秤、纸袋、钩码、弹簧秤、一瓶水”。首先,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如“同学们试想一下,将一条纸带对折后下面挂上钩码,用一只手能不能把纸带拉断?”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开始准备实验,第一次实验,教师匀速的向上提钩码,纸带没有断裂。第二次实验教师迅速向上提时,纸带断裂。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两个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接着,教师挑选学生进行第二个实验,让学生站在体重秤上蹲下起立,观察体重秤数字的变化。学生在做完实验后作出回答,如“在我站在体重秤上上下蹲时,体重计的示数变小。”教师继续对学生提出问题,如“那么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吗?”学生根据课程内容回答“因为超重与失重的现象。”学生做出正确回答并引出课程内容,教师对学生进行鼓励与表扬并引出内容,如“没错,这些都是由于超重与失重的现象,那么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这两种现象吧。”接着,教师带领学生利用弹簧秤和水进行该实验,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教师为学生引出结论,如“加速度方向向上,出现超重现象;加速度方向向下,出现失重现象。那么加速度为零时,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学生回答“既不超重,也不失重。”此时学生对超重与失重这两种现象已经有了较为牢固的掌握,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练习题进行内容的巩固。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不仅是对所学内容的利用,通过对生活现象的解释,学生也更加明白了我们的身边处处都存在着物理现象。通过与生活相结合的例子与实验,学生的参与度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同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逐渐高涨,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可以逐步地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这又对学生的观察力进行了一定的培养,因此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物理实验,物理课堂变得更加的活跃且高效。

三、利用课外实践活动,将物理理论用于生活实践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目标不再局限于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之上,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培养为综合发展的素质性人才。物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所以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将物理用于生活之中。课外实践活动也是将物理教学生活化最直接也最有效地方法,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亲自动手操作,自己是整个实践活动的主导者,所以其参与性和主动学习的意识也较强。基于这一特点,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组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通过实践的活动的方式,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运用到生活中去。在学生亲手实验的过程中,动手能力变强,同时对所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也更加地牢固与深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注重实践比重的增加,使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应用知识,在不断地运用中加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的物理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同时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將得到显著的提升。

例如,在对“电源和电流”这部分内容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在学生对课程内容学习完毕后,对电源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明白了电源的具体定义,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通过实践制作一个小电池,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还提升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首先,教师为学生介绍“制造水果电池”这一实验,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并吸引学生实验,如“同学们知道电池是怎么制作的吗?知道水果也能做成小电池吗?”通过问题的提出,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到课堂中来。接着教师说“水果电池的制作方法很简单,大家需要准备:铁钉、镀锌螺丝钉、苹果、带鳄鱼夹的电线、万用表”介绍完准备的材料后,教师让学生进行记忆,便于后续自己动手实验。教师继续讲解实验步骤,如“首先将苹果切成月牙状,接着用铁钉和镀锌螺丝插在苹果上面,此时可以测出电压。”讲解完实验步骤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拓展,如“水果电池的原理和干电池一样,所以也可以串联起来使用,这样就可以得到更高的电压,同学们在得到足够的电压后,可以串入小灯泡并点亮。”介绍完实验后,教师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动手进行实践。通过实践活动的增加,学生有了更多地动手机会,对物理这门科目将更加感兴趣,教师的教学效率在这个过程中也将有所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较为紧密,只要教师能够将教学目标与生活实际有效地进行结合,以学生为主要出发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应当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将抽象复杂的知识点抽丝剥茧后呈现给学生。并时刻注意将课程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不仅做到掌握知识,还能相应地将所学内容运用到生活中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以提升教学效率为目标的同时,还能将学生培养为综合发展的素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马骁壮、朱孟兆、陈玉峰等.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分析——以“电磁学”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20(S1).

[2]谭小明.探究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开展途径[J].东西南北:教育,2020(3):0211-0211.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