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背景下的高中语文经典阅读研究

2021-09-30鞠俊

高考·下 2021年8期
关键词:影视作品经典阅读数据库

摘 要: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开展了线上教学活动。这既展现了全国人民抗击疫情的决心,也体现了信息化背景下教育教学方式的成功变革,还为高中语文的经典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契机与思路。纵观线上教学活动的过程,可以看出教师们集思广益,已经在线上经典阅读教学领域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如:巧用影视作品,激发阅读兴趣;引入名家解读,直击作品内核;依凭数据系统,引领多元解读等。无数教育者对信息资源的再审视,无疑是一场可喜的变革。相信通过这一变革,一定可以推动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全面提升语文经典阅读的教学质量,为今后的线上语文教学提供更多地可能性。

关键词:经典阅读;信息技术;影视作品;文化栏目;数据库

2019年末,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迅速席卷全国各大城市。为了有效控制疫情及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教育部发起了“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国家精品课程、省名师空中课堂、CNKI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线上资源纷纷面向广大师生开放。与此同时,腾讯会议、小鱼易连、阔知学堂、钉钉等软件也积极为线上教学做了系列尝试与努力。从结果来看,网络教育教学初具成效,广大师生得益于信息时代的便利,没有因为疫情影响而过多地耽误工作与学习。

本次疫情期间线上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体现了信息时代传统教育方式的成功变革,也为今后互联网参与教学提供了多元化的可能。本文将围绕信息化背景下的高中语文经典阅读研究展开论述。

一、巧用影视作品,激发阅读兴趣

经典名著总是具有绵延不断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古今中外的读者,同时也衍生出了大量的影视作品,如《鸿门宴》《红楼梦》《聊斋志异》《半生缘》等,2020年还没上映就已经广受全球关注的迪士尼电影《花木兰》同样出自我国的经典作品《木兰诗》。这些影视作品更直观、更细腻地展现了经典作品的人物,让更多地观众感受到了经典的力量,也增强了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应当“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经典作品的阅读是语文学科的学习要求,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阅读普遍出现了碎片化、娱乐化、浅层化的现象,网络文学的兴起、自媒体的风靡,也影响了高中学生的审美品位。相对于人物关系错综复杂、社会时代背景遥远、情节跌宕起伏、语言晦涩难懂的经典名著而言,文化阅历和人生经历有限的高中学生容易產生畏难心理,继而选择对经典作品绕道而行。如《诗经》《史记》《论语》《孟子》等,由于语言和文化背景产生的距离感,很多学生除了课本必学的篇目外,并没有产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再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等,由于人物众多,情节复杂,学生初读感到费力,难以厘清脉络,故而也兴趣寥寥。至于现当代作品,如《雷雨》《家》等,虽然语言没有隔阂,人物关系也清晰明朗,但能自发阅读的学生人数仍然不多。究其原因,还是学生自身没有对经典名著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总体上是被动接受,而非主动探索。

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对经典作品的阅读兴趣,应当成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思考的问题。教师的课堂阅读教学除了引经据典,口头传授知识和呈现文化背景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外,还应当充分考虑信息时代背景,用好互联网这把利剑,化被动影响为主动选择,让其为己所用,达成提升学生阅读兴趣的目标。例如,影视作品《雷雨》《边城》《巴黎圣母院》早些年就已经进入了语文课堂,通过观看影视作品,学生对作品有了直观的感受与体会,对人物的关系有了更清晰的把握,同时,这些影视作品也的确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对原著的兴趣,很多学生在看完影视作品后,会进一步去借阅原著进行阅读,并互相讨论交流,提升了自身的文学审美能力。这是一个可以复制和传承的经验。

二、引入名家解读,直击作品内核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中学生应当“根据自己的特点,借鉴经验,适时总结,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由于阅历尚浅,文化底蕴不够,很多学生在阅读经典名著时,很难读懂其中的韵味,尤其是文言作品和古诗词,“言有尽而意无穷”,那思之不尽的余味需要较高的文学素养才能真正品读出来。然而,丰厚的文学素养绝非短期之功,它需要大量的阅读、思考以及丰富的人生阅历才能得以逐渐形成,这对于少年学子来说,无疑是很难达成的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名家解读来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深对经典名著内涵的理解,就显得极为重要,而信息时代的到来,也使这一想法成为可能。

21世纪初,《百家讲坛》进入大众视野,该栏目对《三国演义》《红楼梦》《莺莺传》《水浒传》《西厢记》《聊斋志异》等经典名著的内容以及唐宋八大家、黄庭坚、曹雪芹、竹林七贤、陆游、辛弃疾等著名文人的经历娓娓道来,让更多地人领略了中华的书香文化和经典魅力。随着该栏目收视率的提升,央视重点打造了系列名家讲坛、名家解读类的文化栏目,如《读书》《一本好书》《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经典咏流传》等,这些栏目进一步扩大了经典名著的解读范围,并以生动活泼的演绎再现了经典的力量,《月亮与六便士》《了不起的盖茨比》《骆驼祥子》《红字》《悲惨世界》等著作中的经典场景得以通过栏目中的舞台戏剧、片段朗读、歌曲演唱、影像图文插播等手段再现于观众眼前,并通过栏目里的名家点评,让观众得以对作品中的情感内核有更深刻地领悟。

因此,高中语文经典阅读可以借助网络平台上的名家解读栏目,通过观看、品味、倾听、感悟来逐步加深对作品内核的理解,强化对典型环境、典型人物的印象,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例如,品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教师可以在课间播放一段《经典咏流传》里的歌曲演绎,胡彦斌的流行唱法、节目组的宏大布景会让学生瞬间进入该词大气磅礴的语境里,能够极大提升学生学习该词的专注度,同时最后的专家点评,“苏轼在最落寞的人生里能唱出最激昂的歌声,在最沉痛的境遇里能唱出最旷达的领悟”,虽只言片语,但一语中的,能够激发学生更多地思考,让学生对苏轼的词作更多一份神会。

三、依凭数据系统,引领多元解读

莎士比亚曾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经典作品的层次是丰富的,底蕴是深厚的,如果只从单一的角度去解读作品,无疑会有所偏颇,过于单薄。俗语说,众人拾柴火焰高,群策群力往往能获得更多地成果。信息时代中,CNKI、维普、万方、超星、龙源等数据库里所收集的期刊、图书、专利等数据信息,就是阅读的最好辅助,多研读专家的研究成果,能有效帮助学生提升多元化解读作品的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中学生应当“在阅读各类文本时,分析质疑,多元解读,培养思辨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多元解读文本中的文学内容、文化现象也是经典著作的阅读所需。然而,高中语文课堂囿于时间有限,往往给学生呈现的是最经典的视角解读,而不可能从多维度来呈现作品的详细解说,学生本身的知识储备也不足以支撑他们理解透彻文本背后的文化现象,同时由于思维的局限性,他们很少会跳脱固定思维去阅读文本,而习惯于全盘接受课堂的教学内容,欠缺自己的思考,这些都给经典文本的多元化解读带来了困难,故而数据系统的辅助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万方、知网、维普、百度文库、龙源、道客巴巴、超星等数据库陆续建立起来,它们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不断扩充,收容了古今中外的各类图书、专家著作、期刊、专利、报纸等,给后人的研究和再创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高中生深入剖析经典文本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高中语文经典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合理运用数据库,学会查找自己需要的内容,并整合出完整的多维度解读成果,借此使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文化素养。否则,一味地落入传统解读的窠臼中,就容易使“文学阐释陷入到一种模式和框架之中,一味地强调文学的社会意义和道德教化作用,不可避免地忽视了对文学自身价值的关注”。

以高中语文课本中的《雷雨》节选部分为例,课堂解读文本时,常常以“旧中国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尖锐冲突”“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及必然灭亡的命运”等语句来以点带面地解读剧本,视角单一。学生虽然有所得,但是思维容易固化,缺乏个性化的思考,难以形成整体性的文本解讀框架。那么,借助数据库的力量,学生就会发现,原来《雷雨》还可以从复仇、弃妇、乱伦的母题以及女性主义、语言学、伦理道德、精神分析等角度,多元化地进行解读。在解读过程中,学生必然还会对同一母题下的《哈姆莱特》《西厢记》《红楼梦》《古希腊神话》等诸多名著产生阅读的兴趣,进而扩展阅读的容量,提升阅读理解的能力,增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对提升文本的审美鉴赏能力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如今,信息时代已经全面到来,一场疫情触发了教育界线上教学的全面开展,引发了无数教育者对信息资源的再审视,这无疑是一场可喜的变革。高中语文经典阅读教学正可凭借此契机,通过教师的引领,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媒介,以影视剧作、文化栏目、各类数据库等为依托,整合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习视野,直击经典文本内核,多元解读作品,从而凸显学生阅读文本的主体地位,推动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全面提升高中语文经典阅读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01。

[2]范铮.文学批评理论关照下的多元解读——以《雷雨》为例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J],教学与管理,2012(18):107-108。

[3]王殿梅.让信息技术为语文阅读教学“锦上添花”[J],课程教育研究,2019(37):71。

作者简介:鞠俊.1990,女,汉族,常州市第五中学,江苏常州,213000,硕士研究生,中学一级,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影视作品经典阅读数据库
数据库
经典阅读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展
初中生作文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
想象力都去哪了
浅析中国影视戏剧与曲艺艺术的融合
视频剪辑技巧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探讨
从《楚汉骄雄》和《勇敢的心》看中西悲剧英雄形象异同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