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郭云兵:沅水潮头“朗读者”

2021-09-30姚瑶董以良易晟钢文子建

科教新报 2021年36期
关键词:桃源县市镇朗读者

姚瑶 董以良 易晟钢 文子建

【名片】郭云兵,男,1971年出生,桃源县剪市镇中学语文教师,从教31年。2014年,他创建了“沅水童声”朗读团,给农村娃插上了逐梦的翅膀,成为桃源县打造特色校园的典范。近日,他荣获2021年“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

8月19日,桃源县剪市镇陆续下了几场雨。炎热的天气仿佛按下了暂停键,泥土散发的清香让人神清气爽。

剪市镇中学小学部三年级的田宇涵和二年级的吴思颖开心地来到学校,在老师郭云兵的指导下,录制她们首个正式朗读作品。

“这两个孩子是新学员,通过一个暑假的夜读训练,进步很大。我想把她们的作品推到‘沅水童声的公号上,让更多人听见。”说起孩子们的成长,50岁的郭云兵脸上笑意融融。

在郭云兵的鼓励下,孩子们笑容灿烂、意气昂扬地朗读起泰戈尔的散文诗《花的学校》,自信的童声让人久久难忘。

很难想象,几年前,在这所留守儿童占70%以上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有多少孩子曾是连话都不敢讲的“胆小鬼”。

“很多孩子自卑,不愿与人交流,更别提上课回答问题。”多年来,郭云兵一直找寻着打开孩子们心扉的钥匙。

2014年,语文课上一次偶然的尝试让郭云兵找到了方向。

那天,他将《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朗读音频播放给学生听,发现很多孩子听着听着就流泪了。

刹那间,一个念头在他脑海闪过,“既然这么受感动,何不试着读一读呢?”他发出了邀请,可没有一个学生主动站起来。唯一被点名领读的孩子,也因紧张放不开,读着读着就变成了方言。

一开始的尴尬并没有浇熄郭云兵的热情。从不轻易言弃的他心想,不如成立一个朗读团,培养孩子们对朗读的热爱,让他们打开情感的闸门,找到学习的乐趣。几番动员后,报名的学生只有5名。郭云兵将朗读团命名为“沅水童声”,告诉孩子们“不要甘做沉寂的死水,而要敢做奔涌的浪花”。

作为朗读团的首批成员,13岁的涂诗涵至今仍记得自己第一次上台的情景——紧张到双腿发抖,声音也绵弱无力。

郭云兵也不恼,轻轻地拍了拍她的肩,让她调整呼吸,随后自己在台下声情并茂地范读了起来。丰富的“表情包”和肢体动作,让涂诗涵觉得新奇有趣,渐渐忘记了紧张。

学生向思睿平时总爱迟到,行为有些懒散。郭云兵便“对症下药”、多多关注,每当她偷懒,便投过去严肃的目光。

为了帮助她读准每个词每句话,正确把握文章的情感,郭云兵会陪着她反复练习,不达到满意的效果决不罢休。朗读让她获得成长,变得自律。如今,向思睿成绩名列前茅。

上课和朗读,几乎是郭云兵的全部。他从微薄的工资中自掏腰包购买设备,沒有收取学生任何报酬;他买来教材,打卡各个平台,总结朗读技巧,边学边教;他把舞台从教室搬到操场、沅水河滩、农家小院,鼓励大家不惧场所、勇于表达……

2017年,“曹灿杯”全国青少年朗诵大赛走进桃源县。郭云兵带着孩子们一路过关斩将,杀进省赛,捧回3块金牌。沅水河畔的小小苞蕾,在人们的惊讶中绚烂绽放。

朗读团“火”了,郭云兵又偷偷策划了一个“惊喜”。

2018年腊月二十五,郭云兵筹办了一场朗读会,邀请回家过年的父母们前来聆听。孩子们盛装出席,朗读的是大家一起创作的诗歌《留守儿童的呼唤》:“好久没人搂着我睡,万籁俱寂时,思念的花瓣就会一片片落下……”读着读着,台上的孩子哭了,台下的家长也哭了。

春节结束,打工潮又将涌向远方。可是那一年,好些家长选择了留下,还鼓励孩子纷纷加入“沅水童声”朗读团,成为这支队伍背后最有力的支撑……

从最初的5个人,发展到如今数百人,沅水涛声依旧,校园童声未艾。郭云兵就像是领头的“朗读追梦人”,带着一群可爱的孩子,在朗读世界里,翻山越岭、劈波斩浪,朝着梦想进发。

猜你喜欢

桃源县市镇朗读者
论江南运河与沿岸市镇发展之关系
化妆的感受
桃源县城共享单车推广与实施方案
改土归流后酉水流域的市场网络
关于桃源县茶产业的研究报告
黄瑜航??《年年有余》
评小说《朗读者》中《奥德赛》的隐喻
一封关于《朗读者》的信
《朗读者》:冰冷的历史沉思与深刻的人性寓言
第二场:品鉴《朗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