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评价爷爷“一辈子做好事”
2021-09-30尹洁
尹洁
2021年5月,吳本立在北京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本刊记者 侯欣颖/摄)
吴玉章的一生很传奇。他出生于晚清,支持过戊戌变法,参加过辛亥革命;40岁后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找到了信仰,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南昌起义,之后被派往苏联、法国和西欧工作;抗战时期回国,在教育、历史学、语言文字改革等方面均有杰出贡献,与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一起被称为“延安五老”; 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直至1966年逝世。
对于祖父的一生,作为孙女的吴本立是在成年后逐渐了解的。她的父亲吴震寰是吴玉章的独子,曾留学法国并加入法国共产党,回国后成为水电专家。吴震寰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去世,吴玉章便将儿媳及4个孙子孙女接到北京生活,吴本立是在爷爷身边长大的。
提到爷爷的一生,吴本立言语之间充满了自豪感。她给《环球人物》记者拿来几本厚重的历史资料,一页页翻看爷爷不同时期的照片,讲述着那个风云际会的年代,以及那些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的人物。
从日本到法国,寻求救国之道
1878年,吴玉章出生在四川省荣县的一个山沟沟里,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因为父母走得早,他是由两个哥哥带大的。
吴玉章的家族很重视教育,他6岁开始读书,13岁到23岁先后就读于成都尊经学院、自贡旭川学院、泸州经纬学堂等。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国力最孱弱、受西方列强压迫欺凌最严重的时候,血气方刚的吴玉章目睹国人所受的苦难,痛心疾首。甲午战争失败后,他受到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变法维新言论的影响,非常热心新学,认为只要变法改良便可救中国。
然而,1898年的戊戌变法不过百日便告失败,让吴玉章陷入了深深的苦闷之中。当时他的大嫂要给女儿裹小脚,吴玉章劝道:“(孩子)太痛苦了,以后走路做事也不方便。”但大嫂受封建礼教影响太深,硬是给自己的女儿缠了脚。吴玉章失望而愤懑地慨叹:“变什么法?维什么新?在自己家里也行不通啊!”他意识到,中国的问题仅靠改良是不行的,必须寻找新的出路。
“爷爷是一个非常爱国的人,那时他认为中国之所以这么落后,是因为科技不行,技不如人。所以他决定去日本留学,走科技救国的路。”吴本立说。
1903年,吴玉章远离故土,赴日本留学。船过三峡时,他写下了一首慷慨激昂的绝句:
不辞艰险出夔门,救国图强一片心。
莫谓东方皆落后,亚洲崛起有黄人。
这一走便是8年。吴玉章在日本学的是电气专业,立志成为一名工程师。他一边学习科技知识,一边参加各种学生活动,很快成为四川留日学生中的爱国积极分子。
1905年,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东京成立。由于吴玉章在日本组织参与了很多革命工作,接触面广、威信又高,所以不仅加入了同盟会,还成了领导层的一员。
“那时爷爷的思想又发生了变化,认为光靠科技也救不了中国,必须推翻清政府、必须革命。”吴本立说。
同盟会成立后,组织了多次对清朝高级官员的暗杀活动。吴玉章不仅参与策划,还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因为种种原因,这几次暗杀都没能成功,却极大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者,也激发了更多爱国青年加入革命队伍、反抗封建帝制。
筹备广州起义时,吴玉章负责从日本购运枪支弹药。有一次,他在周身挂了2000余发子弹出门,总共有七八十斤重,外面套着宽大的和服、脚上踩着木屐,准备带到港口运回国。结果一出门,前后脚遇到两个日本警察,当时还下着雨,稍有不慎就可能摔倒、暴露。吴玉章心里非常紧张,出了一身大汗,衣服都湿透了,外表却非常镇定,径直从警察身边走了过去,把军火安全送到了目的地。
1911年7月,武昌起义前夕,吴玉章离开日本,回到家乡荣县领导反清武装斗争、占领了县城;9月25日,吴玉章正式宣告荣县脱离清政府统治。在辛亥革命中,荣县独立比武昌起义还要早半个月,成为同盟会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政权,因此被孙中山赞为“首义先天下”。
然而随着袁世凯的掌权,革命的成果没能守住。二次革命失败后,吴玉章遭到通缉,于1913年底远赴法国,直到1916年袁世凯病死,通缉令解除才回国。
这段时期,吴玉章最大的贡献就是组织中国青年留法勤工俭学,为后来的中国革命培养了大量骨干。1912年初,他和李石曾等人在北京成立留法俭学会,6月在成都设立四川分会,目的是“拟兴苦学之风,广辟留欧学界,欲造成新社会的新国民”。同年11月,第一批40余人从北京出发,其中来自四川的就有16人。
1916年,蔡元培、吴玉章、李石曾等人在法国创立了华法教育会,为组织中国学生赴法做了前期准备。1917年,回国后的吴玉章在北京重办留法俭学预备学校,并在四川开办了多所同类学校,先后选送留法学生近2000人,其中周恩来、邓小平、王若飞、陈毅、聂荣臻、赵世炎、蔡和森、向警予等人,都成为中国革命的栋梁。
青年吴玉章。
将地图赠给诗人夫妻做被套
“五四”运动时期,吴玉章再次思考中国的未来,并开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思想。
“袁世凯虽然完蛋了,中国却陷入了军阀混战,老百姓的日子更惨。爷爷在国民党内的地位和职务都很高,但对现实非常失望。1922年到1924年,他回到家乡,担任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四川大学前身)校长。”吴本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