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次访华,希望全方位了解中国
2021-09-30冯群星
冯群星
2010年7月17日,德国总理默克尔来到中国西安,按中国属相属马的她对马俑情有独钟。
默克尔超长任期的结束,意味着中德关系即将迎来新的变数与挑战。
1950年和1972年,中国先后与民主德国(东德)、联邦德国(西德)建交。1990年,柏林墙倒下,两德统一,民主德国的一切权利和义务经由统一后的联邦德国继承,1972年由此成为中德建交之年。
可以说,自中德建交以来,德国历届总理均秉持着对华友好态度,但默克尔与中国的关系仍颇为特殊——她在任内12次访华,被视为最了解中国的西方领导人之一。她执政期间,中德关系有高潮也有低谷,但多位学者认为,中德关系整体保持了顺利发展。
在任时访华次数最多的西方领导人
“这里离三峡大坝有多远?”“长江的流向是怎样的?”2019年9月7日,一列特殊的车队停在了武汉长江大桥。德国总理默克尔走出车厢,在桥边凭栏远眺。望着波光粼粼的江面和黄鹤楼等武汉三镇的美景,她饶有兴趣地发出上述询问。
2014年7月6日,默克尔来到成都一处菜市场走访,她还买了一袋郫县豆瓣酱。
2018年5月25日,默克尔到深圳出席德国工商会深圳创新中心揭幕仪式,一台中国企业生产的小机器人引起了她的兴趣。
2019年9月7日,默克尔到访武汉,并参观了武汉长江大桥。
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曾于2008年至2014年担任中国驻德大使馆公使衔参赞,恰好经历过默克尔的执政时期。在他看来,这些深入、细致的问题带有典型的默克尔风格。“她了解中国的愿望很强烈,而且会聚焦于细节。这在西方领导人中非常罕见。”
同样罕见的是默克尔的访华次数:担任德国总理16年来,她12次到中国,是在任时访华次数最多的西方领导人。今年4月第六轮中德政府磋商启动时,视频参会的默克尔还对疫情时期无法来华表示遗憾。
和大多数政府首脑访华时主要前往北京、上海等城市不同,默克尔每次来中国,都会在首都北京之外再走访一座城市。
2019年总理任内的最后一次访华,她选择了武汉。此前,她则到访过上海、南京、西安、广州、天津、成都、合肥、沈阳、杭州和深圳。
默克尔访问的城市,往往是德国投资的重点和德企的聚集区。2006年5月首访中国,默克尔在上海乘坐了磁悬浮列车,这一项目正是得益于中德技术合作。2012年8月她到天津出席空客飞机下线仪式时,德国已是欧洲在津投资企业数量最多的国家。
此外,默克尔对加强德中人文交流同样充满兴趣。2014年,她访问成都,跟川菜大厨学做宫保鸡丁,逛了菜市场;2015年,她在中德共建的安徽合肥学院品尝学生酿制的黑啤,还在市郊的乡镇小学教孩子们做算术题。201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默克尔又到了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并在看到一面智能镜子时开怀大笑。近年来,许多媒体开始用“老友记”来形容默克尔的中国行。
事实上,默克尔以务实、迅速的“旋风式访问”著称。据媒体报道,默克尔与外国首脑的会谈时间一般不会超过3小时。正是因为这样,她在历次中国行中看似悠哉的“逛街”“散步”,尤其显得特别。
“她希望全方位地了解中国。”姜锋告诉《环球人物》记者,从默克尔去西安、成都这样的城市可以看出,她非常努力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她在深圳参观了当地的初创企业,体现出德国对中国科技创新的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访华时,默克尔还走进了中国共产党培训干部的学校和中国特色新型高端智库——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访华时,默克尔的首场正式活动则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表演讲。“她特别注意考察中国治国理政的经验,与习主席等国家领导人有深入、高频的交流。”姜锋分析道。
从“全面”到“全方位”的战略伙伴
默克尔上任后,中德关系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
中国人民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研究员孟虹对《环球人物》记者谈道,作为德国领导人,默克尔身上有着诸多“首个”:她是德国第一位女性总理,成长于民主德国,从政前是一位自然科學家。这些特点,或多或少地在其对华政策中留下了印迹。
2005年默克尔当选总理后,德国《经济周刊》时任主编斯特凡·巴隆曾作出一个判断:“对默克尔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不过是放大了的民主德国而已。”
在上任之初,默克尔强调对中国推行以西方意识形态为核心的“价值观外交”,并在2007年会见达赖。虽然这次会见被冠以“私人名义”,地点却是在德国总理府。中德关系因此跌入低谷。2008年2月,默克尔明确表示不支持“西藏独立”。后来,她没有再会晤达赖。
2008年到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相继爆发,欧洲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对华合作需求上升。中国对欧盟面临的困难表示同情,为欧方应对挑战提供支持,力所能及地购买了部分受困国家的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