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高校幼儿教师教育U-G-S共生机制研究

2021-09-30黎爱群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37期

[摘 要] 自2014年以来,U-G-S协同育人成为高校幼儿教师教育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2018年,北部大学与钦州市政府达成共建意向以来,便建立了幼儿教师教育U-G-S共生机制,从共生体、共生界面、共生环境等方面开展实践工作。经过三年的实践,取得较好成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高校幼儿教师教育U-G-S协同育人模式;有效提高了幼儿教师培养质量,得到社会认可。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评价机制不够完善、没有建立激励机制等,应充分发挥监控体系的导向作用,把协同工作与绩效、职称评聘、进修学习挂钩,以有效提高协同育人效率。

[关键词] 幼儿教师教育;U-G-S协同模式;共生机制

[基金项目] 2018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共生视阈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幼儿教师教育U-G-S协同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18JGA291);2020年度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共生视阈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幼儿教师教育U-G-S协同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19CGPY20)

[作者简介] 黎爱群(1971—),女,广西钦州人,硕士,北部湾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学前教师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37-0037-04    [收稿日期] 2021-04-08

自2014年教育部颁发《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教师〔2014〕5号)以来,U-G-S协同育人便成为高校幼儿教师教育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2018年,教育部又颁发《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师〔2014〕5号),对U-G-S协同育人提出新要求。但幼儿教师教育U-G-S协同育人中,政校园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与交流[1],政府不同程度地游离于校企合作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系统之外,不能制定符合实际需要的相关配套政策[2],协同过程低效、交流浮于表面、发展各自为政[3],导致政、校、园三方质参量兼容度低、共生关系失衡、共生环境优化不足[4]。因此,有必要研究幼儿教师教育U-G-S共生机制,确保政、校、园三方利益要求。

一、共生机制与共生目标的基本内涵

共生机制指共生单元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方式[5]。在任何一种共生关系中,共生机制都包括三个方面,即由环境作用形成的环境诱导机制,由共生单元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共生动力机制及由共生单元之间的性质差异、空间距离和共生界面的介质性质所形成的阻尼机制。三种机制的相互结合形成共生的总体机制,反映共生关系演化的基本关系。根据《钦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加快建设信息、文化传媒、教师教育等3个学科专业群”的要求,2018年7月,北部湾大学与钦州市政府联合成立“北部湾教师发展中心”,旨在通过发挥各自优势,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幼儿园联合培养教师的新机制”,北部湾大学幼儿教师教育U-G-S共生机制由此确立。

共生目标指共生单元在合作过程中的达成意向。共生目标的达成与主导模式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幼儿教师教育U-G-S协同育人中,多数学者认同“政府主导,高校为主体,幼儿园参与”模式[6-9],认为该模式有利于拓展合作空间,提升合作水平。笔者以为“高校主导,政府协同,幼儿园参与”的模式更适合实际,更有利于U-G-S协同育人工作的开展。根据北部湾大学与钦州市政府的合作协调,幼儿教师教育U-G-S的共生目标为:共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打造北部湾沿海教育中心;开展校地合作育人模式,探索人才培养新机制;共同推进北部湾大学师范专业通过教育部的专业认证;共同打造国内国际合作平台,逐步建立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合作机制。从这个目标发现,北部湾大学在协同工作中占据主导地位,“高校主导,政府协同,幼儿园参与”符合实际需要。

二、北部湾大学幼儿教师教育U-G-S共生机制的实践探索

(一)建立共生关系

共生关系指共生单元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相互結合的形式。从行为方式看,共生关系分为寄生关系、偏利共生关系和互惠共生关系;从组织程度看,共生关系分点共生、间歇共生、连续共生与一体化共生。共生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共生单元的性质与共生环境的变化而变化。2018年9月,北部湾大学与钦州市教育局签订共建协议,确立了共生关系,明确政、校、园协同任务:加强教师教育学科建设,促进师范专业发展;共建教育教学协同创新师资团队;创新校地协作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开展各类教师教育课题研究,实现成果共享。从课程改革、师资队伍、教师培训、课题研究等方面明确协同内容。根据协议,初步确定北部湾大学幼儿教师教育U-G-S共生关系为互惠共生与连续性共生。

(二)构建共生体

共生体指共生单元在专业或行业规范引导下,基于共同目标而形成平等互助的组织形式[ 10 ]。幼儿教师教育U-G-S共生体由政、校、园三方参与协同工作的领导与教师组成,共生单元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体系获得共生新能量,共生成员也通过完成各自的职责而获得发展。以北部湾大学为例,幼儿教师U-G-S共生体包括:第一部分是北部湾大学从事学前教育研究的领导与教师,他们是北部湾大学幼儿教师教育U-G-S共生体的支持系统和执行队伍,负责总体策划,开展理论研究、现场指导与主题报告。第二部分是实验区幼儿园的园长与教师,他们是政、校、园共生体的实践主体,是一线的指导老师,主要负责安排与指导幼师生的见习、实习与研习。第三部分是钦州市教育局相关人员,主要从政策、经费、组织管理等方面推动北部湾大学幼儿教师教育U-G-S协同培养机制在北部湾地区的发展。

(三)建设共生界面

共生界面指共生单元之间的接触方式和机制的总和,是共生单元之间分工与合作的载体。共生界面分为无介质界面和有介质界面。无介质界面是一种共生单元以某种方式和频率进入另一种共生单元,是共生单元之间的表面接触,寄生就属于这种情况。有介质界面则是共生单元通过介质相互作用,扩展了共生维度和密度,为建立匹配的共生关系奠定基础。共生界面作为共生单元相互作用的媒介,具有信息传输、物质交流、能量传导与中介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