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时代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研究

2021-09-30韩莉

下一代 2021年5期
关键词:创新研究自媒体学生管理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媒体已经成为了人们信息交流的重要方式,在高职学生的管理中,利用自媒体实现学生管理的创新已经成为了时代的必然趋势。自媒体的影响力变得越来越大,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学习中,尤其对于高职学院的学生来说,自媒体几乎与他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管理工作也受到了较大的挑战,需要进行创新和改革。本文通过阐述自媒体时代的特点,分析了自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并提出自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举措。

关键词:自媒体;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创新研究

引言:

随着自媒体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都受到了自媒体的极大影响。自媒体的发布者和受众群体广泛,其中最为主要的一个群体就是年轻学生这个群体,使得高校的日常工作、教学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高职院校亦是如此。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是我国人才教育工作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强化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现在的自媒体平台功能更加的多样化,自媒体的使用也更加的便捷化,如何在自媒体时代更好的完成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管理模式成为了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性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自媒体时代的主要特点

自媒体也就是个人媒体,与传统媒体有着比较大的不同,传统媒体主要指的就是具备相应规模的、具备一定官方特质的信息发布机构。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个人在信息的掌控能力方面有了比较大提升,这也是自媒体出现的一个主要原因。自媒体是在大众媒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有着典型的特征,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媒体更容易操作

传统媒体在进行新闻信息发布的过程中要严格的按照流程进行,程序较为复杂,通常要先进行投稿,通过遴选后,还要再进行审稿,然后再申请批准,经过批准之后才能进行发布,整个运作周期是比较长的。而自媒体在这个方面就不需要如此繁琐的流程,直接两点对接,个人可以直接将信息借助于媒体进行发布,而且信息发布的形式也比较多样化,可以是文字,也可是图片或者视频,上手容易,操作简单[1]

(二)信息内容更加的倾向于大众化

信息的传递的过程中要经过多个传递渠道,接收者和发布者的角色也在传递的过程中经历着不同的变化,从理论角度来说,大众传播的复杂性还是比较强的,但是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的接收者和发布者之间很容易进行转换,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大众可以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和经验完成不同信息的发布,这样的信息具有较强的发布者的主观色彩,严谨性和规范性要低于专业的新闻信息。

(三)信息传播的速度快

网络环境的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开放性强,网络内的信息能够第一时间被传播,信息传播不再受时空的限制。信息接受者只要有一个基本的信息接收媒介,就能够进行信息的接收,这样就完成了信息的发布与传播。大众信息的发布者可以在人际关系网当中进行信息的分享,分享传播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信息的高速传播更加扩大了信息的覆盖范围,信息接收的人群规模也相应增加。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呈现爆发式的特性,信息传播实现了从点到面的巨大变化[2]

二、自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自媒体使得在校学生的信息接收更加的方便快捷,与此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青年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当代大学生是在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中逐渐成长起来的,他们的思维更加的活跃,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不够稳定,很容易受到外来信息的影响。自媒体时代,不同的信息交织在一起,让学生很难辨别,给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一)信息传播呈现无序化的特征,给信息监管工作增加了难度

自媒体时代,一个账号就是一个媒体。自媒体的交互性和自主性突出,每一个人都可以借助于自媒體发帖子、转微博,也可以随时进行新闻的评论,随时可以将自己对信息的看法和态度在互联网上进行反馈。从论坛的出现,到社区、博客,媒体的个性化特征也愈加的显著,个人有了更大的自由空间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网络的开放性也使得网络行为可以匿名进行,直接增加了监管的难度。现如今,网络信息海量涌来,自由意识泛滥,言论的道德责任被削弱,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判断能力很容易被混淆和影响。资讯传播呈现出无序化的特征,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的信息内容已经大大超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内容,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极大的冲击[3]

(二)高职院校的自媒体平台应用不到位

现阶段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就是自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应用尤为广泛。然而,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在进行信息发布和传播的时候都忽视了自媒体的应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与信息化联系在一起,信息的传播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信息接收效果。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部门应该对大学生的信息接收渠道、方式进行全面了解,并对此进行实时的掌握。

(三)时空交织的压缩性使得现代和传统处于选择的困境

从时空发展的角度来说,我国社会现阶段的发展呈现了典型的“时空压缩”的特点,具体来说就是当代中国的社会当中,传统、现代和后现代交织压缩在同一个空间当中。自媒体的不断发展直接放大了三维一体的矛盾。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宝库,不仅强调内在修养,同时也注重道德的践行,丰富的人生哲理都蕴含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当中。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与现代的后现代的东西交融在一起,青年学生在这样的时代不能很清晰的进行价值判断,这也给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4]

三、自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举措

(一)建立健全高职院校的官方自媒体平台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首先要进行官方自媒体平台的建立,并不断进行完善。在此过程中,自媒体平台的建立是前提和基础。青年学生现在交流与沟通的主要工具就是微信和微博,因此,学校建立的自媒体平台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信息主题要新颖、有吸引力,发挥自学校官方自媒体应有的凝聚力,这样才能真正的吸引学生,得到学生的关注,从而借助自媒体进行主流思想的传播,完成正向的舆论引导,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完成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引导。另外,自媒体平台还要加强运营与维护,要有专人进行自媒体平台的运营。最后就是要真正做到信息公开,这是自媒体时代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的自媒体平台要确保学生能够获得他们想要的信息,信息的及时公开能够让学生在第一时间了解事实真相,掌握时态发展动向,避免因信息发布不及时而引起的流言。

(二)加强高职院校内部网络的监管力度

自媒体时代大众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网络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很容易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因此,高职院校需要格外加强校园网络环境的营造,有效的屏蔽负面、容易影响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信息,给学生一個安全又绿色的网络环境。另外,高职院校也需要借助于自媒体平台加强学生管理,做好学生自媒体平台使用情况的监督,引导学生关注和接收健康、正能量的信息,促使学生通过自媒体进行学生生活的有效交流,引导学生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5]

(三)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媒介素养

学生工作管理者是高校学生管理的主要工作人员,为了强化自媒体时代的学生管理工作,需要提升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媒介素养,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意识动态。作为学生管理者,首先就要强化自身的思想政治修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做好学生的人生导师。另外,学生管理工作者还要积极进行自媒体知识的学习,充分进行自媒体的应用,借助于自媒体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高职院校需要定期组织学生管理工作者进行自媒体应用方面的培训,提升学生管理工作者的自媒体应用能力,确保能够熟练的进行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在提升自媒体应用能力的同时,还要提升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媒介理论素养,具备一定的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相关的理论,开拓思路,拓宽视野,深入研究,从而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指导。

结语: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方法已经难以与新时代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相适应了,因此,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要不断创新,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和高职院校自媒体应用的实际情况,抓住新时代的机遇,不断进行校园内部网络环境的优化,通过自媒体平台的不断完善和学生管理工作者媒体素养的提升来强化自媒体时代学生管理工作,确保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乔霞.基于微信自媒体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与实践 [J]山西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17(03):154-155.

[2]张悦,曹宇刚.自媒体环境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92-93,96.

[3]沈强,陈波.浅议自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思考 [J]价值工程.2014(01):264-265.

[4]石绍军.自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思考[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8(11)

[5]邵建朝,周照. 自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创新[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作者简介:韩莉(1969-03)女,水族,贵州都匀人,本科,高校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

猜你喜欢

创新研究自媒体学生管理
基于新形势的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创新研究
新形势下交通运输行业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全民记者团”:济南电视台与“百姓记者”的“握手”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