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共促成长
2021-09-30刘坪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容易倒塌。”
关键词:家校共育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实现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家校共育。家校共育,顾名思义就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共同承担教育孩子的重任,是由教育合力中的以父母为代表的家长和以学校教师和管理者为代表的教育工作者共同组合而成,以完善学校教育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学校为主体场域,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一种双向互动活动。
颜辉荣、徐金贵在《中小学“家校共育”现状的调查报告》中指出:很多家长的教育能力不强, 教育方式不科学,急需加强家长的指导、培训, 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在这方面我深有感触。
旭旭是我班上很调皮好动的孩子,经常在班上惹事,可气的是,他还经常和同学发生口角甚至还会有身体接触,险些发生安全事故。每次当我知道他和同学有矛盾时,我都会严厉批评他,给他做思想教育,比如:发生矛盾时,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一下;你以为你是轻轻碰的但是别人就以为你是在攻击他;当别人做了一些让你不舒服的行为时,生气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要学会采用合理的方式来应对,用坚定的语气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先要用嘴巴沟通,而不是马上动手,而且动手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等等。
我想孩子的生活态度以及与人相处的方式不是一朝一夕就养成的,要想转变孩子的状态,就要从源头抓起,所以我就会把旭旭的在校表现和他妈妈进行沟通。通过和妈妈的沟通,我了解到旭旭在家也比较调皮,妈妈的脾气很好,一般都会好好跟他讲道理,但是旭旭可能觉得妈妈对他很包容,就不太会听妈妈的话,这时候爸爸就会选择体罚的方式逼迫旭旭来改正错误。
有一次,旭旭上课调皮捣蛋,不好好听课,我就主动联系了旭旭妈妈放学来沟通。她因为有事耽搁了一会,放学后过了一会儿才过来,我就让旭旭自己先在教室等着,我去了办公室。等我从办公室出来,我看到旭旭抱着妈妈痛声大哭,把我吓了一跳,我连忙过去询问怎么回事,旭旭见我去了也没有哭了,旭旭妈妈说可能觉得今天自己闯祸了,见到妈妈就止不住了。我心想,是啊,能在妈妈面前哭,说明妈妈给了他很大的安全感,他觉得妈妈是可以保护的人,亲子之间有这样的情感连接这一点我觉得还是很欣慰。可是这时旭旭的爸爸走过来了,我发现旭旭非常害怕的往妈妈身后躲,我见此情形,忙问为什么他这么害怕爸爸,妈妈说因为他害怕被爸爸打。
他对爸爸的惧怕让我觉得非常不利于他的成长。最近我读彭海萌老师的《彩虹色的桥》,对家庭教育非常有感触,大人要真正的看见孩子,不要让孩子带着惧怕的心理来生活。我就马上和爸爸说,建议他们不要采取体罚孩子的方式,因为打他会让他和爸爸之间的情感连接减少甚至孩子根本就不会跟爸爸沟通交流,再者孩子会错误的以为打人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我跟他们建议采取和善而坚定的方式来约束他,毕竟家长处理情绪的方式也会影响孩子处理情绪的方式。就这样,第二天,我问旭旭昨晚爸爸打你了吗?他说打了。虽然我很吃惊,但想想也能理解,家长的态度和教育方式怎么可能就那么容易改变呢?通过这件事情,我也开始反思,我们老师会把孩子表现不好的地方跟家长说,可是有些家长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并不理性,采取过激的行为,而不是反思自己,反而不利于对孩子的教育。我深感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需要学习更专业化的知识,需要向对儿童心理学有很多研究和有丰富的家庭教育实践经验的人咨询学习,否则家教共育的实效性会很低。
不过,后來旭旭爸爸参加了班级入队仪式,主动承担了为班级的孩子们摄影的任务,我想这一天旭旭应该很开心。活动结束后,他专门跟我说,他觉得我们说得对,他们的确在有些地方对孩子的教育方法采取不当。当时能听到他说这样的话,我也已经很开心了,最起码旭旭爸爸知道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了,毕竟孩子就是家庭的镜子。
通过这件事情,我更深刻地感受到把孩子教育好,单靠学校和教师是不够的,只有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协调一致,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避免形成教育真空,使孩子在学校在家庭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同时加强家长的培训、指导, 努力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也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颜辉荣,徐金贵.中小学“家校共育”现状的调查报告[J].江西教育科研,1998(10):11-14.
[2]肖梅. 国内“家校共育”研究科学知识图谱分析[J].文化创新比较,2018(22):101-102.
[3]陈勇.浅谈家校共育的意义和策略[J].教育研究,2016(12):256.
[4]家校共育的现状及提升路径[J].问题研究,2017(03):7-10.
作者简介:刘坪(1990,女),籍贯:河南商城,职称和学历:中小学二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或专业: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