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小学班主任 如何做好“护花使者”
2021-09-30王关成朱桂英
王关成 朱桂英
[摘 要] 班主任制度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制度之一,班主任在中小学生的教育和培养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期,随着整体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管理要努力实现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切实为中小学生的教育和成长做好服务与引导工作,同时不断强化中小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努力实现中小学生的自主管理。
[关键词] 新时期;班主任;自主管理;服务意识
班主任不仅是学科教学者,还是学校与学生及其家长连接的重要桥梁。“上头千根线,下面一根针”正是对我国现阶段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和生活状态最真实的写照。在VUCA时代,高度动态性、不确定性、复杂性以及模糊性的社会环境对我国中小学教育影响巨大,作为中小学学生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中小學班主任面临着来自教育部门、学校以及家长的巨大压力。与此同时,中小学班主任知识固化、忽视学生个性化需求以及采取暴力手段惩罚学生的事件屡见不鲜。同时,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也指出,传统的班主任角色观念和行为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或满足现阶段中小学教育改革的要求。因此,此时探讨中小学学生培养的新思想和新路径对提升整体中小学教育水平,尤其农村地区中小学教育水平至关重要。
一、“严管”和“关爱”相结合
班级规定是维持中小学生正常学习状态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中小学整体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依据皮亚杰提出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中小学阶段是学生从“他律”转向“自律”的重要过渡期,严格的班级纪律在规范和约束中小学学生的行为及良好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因此,中小学班主任要制定有等级的、有可执行性的班级规定来约束和规范中小学生的日常行为,帮助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和习惯。但在中小学班级规定的制定过程中,班主任要尽可能征求学生的意见,尽量不用“严禁”“禁止”等让处在叛逆期的中小学生厌烦的词语。
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对中小学生的“关爱”。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见。爱是教育取得成功最为关键的因素,由此,中小学班主任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关爱,做学生的爱护者和引路人,要因材施教,在获得其他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支持的情况下,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表现,予以不同的培养方式和策略,重点发挥学生特长和优点。尤其是对那些较为敏感的差等生,班主任只有给予他们更多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关爱,他们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学其文,做其人。
二、“传道”与“授业”相融合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然而,纵观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育,尤其是农村地区,教师或班主任为提升班级与学校的升学率,其主要任务就变成了“授业”,即仅仅给学生传授所谓的考试知识和应试技巧,而忽略了“传道”。有多少学生在幼年时的理想是成为科学家、军人、宇航员,到了中学时代又有多少学生还保留着这一份初心呢?相反,更多的中小学生对娱乐圈那些所谓的“明星”趋之若鹜,而对那些真正推动国家进步与发展的国家脊梁、文学巨匠却几乎一无所知,甚至充满不屑。中小学阶段是学生“三观”养成的最重要阶段,班主任作为这一时期对中小学学生至关重要的人,自身要拥有崇高的理想,开阔的眼界和格局,通过言传身教来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三、“尊重学生”和“自主管理”相协调
现阶段,为实现更高的升学率,中小学班主任往往是独断专行,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自己认同的学习方法、学习理念以及班级规定进行学习或参加其他活动,不允许学生有自己不一样的想法和行为。随着我国中小学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和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中小学班主任所扮演的“警察形象”,已不再适应当前和未来中小学教育的发展。新时期中小学班主任要由“管理”向“服务”转变,为中小学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保驾护航,要切实做到爱护学生、鼓励学生、宽容学生,做学生的倾听者、建议者和服务者。
中小学班主任是中小学学生的教育者和引导者,而不是中小学生严格的监督者和管理者。因此,中小学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和培养中小学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积极鼓励中小学学生参与班级的管理和建设,积极支持中小学学生参与班级规定的制定、实施和监督工作,使班级形成一种公开、民主、和谐、互助和向上的学习和活动氛围,切实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就是班级的主人,激发中小学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四、“以生为本”和“重在服务”相辅助
雅斯贝尔斯曾说过,“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是一朵云晃动另一朵云,是一个灵魂影响另一个灵魂”。温家宝曾指出,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和服务学生,一切以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为核心。因此,作为中小学学生思想和价值观的重要引导者,中小学班主任不仅要具备传统师德,更需要具备“以生为本”和“重在服务”的理念,在引导、教育中小学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方面做好服务工作,创造积极、宽容、和谐、互助的教学环境,为中小学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首先,以生为本,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第一,树立正确的观念。学困生并不是“不可雕的朽木”,而仅仅是因为贪玩或对所学知识不太感兴趣等原因导致目前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班主任应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深入寻找学困生形成的不同原因,有针对性地对学困生进行专门化的培养,使其尽快转化为中等生,甚至优等生;第二,善于鼓励学困生。对于学困生,班主任要予以更多的鼓励和帮助,尤其要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心理上的指导和帮助,帮助其树立自信心,鼓励其大胆地思考、表达,使其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第三,注意培养学困生的逆商。与优等生和中等生相比,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遇到挫折和失败,很容易就放弃继续努力,因此,班主任要提前让学困生意识到遇到困难和挫折是很正常的事情,只有克服了这些困难和挫折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成长,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和失败,持续不断的努力,终会取得理想的成绩。
其次,以生为本,做好中等生的促进工作。第一,班主任要善于引导。班主任要了解中等生的“从众心理”,采取引导和教育等一系列措施,淡化中等生的从众心理,培养中等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其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其逐渐成为优等生;第二,合理运用期待与暗示。“罗森塔尔效应”表明,班主任的期待对学生有着非常强烈的激励力量,而中等生表现得更为突出。因此,班主任应尽可能多地观察和接近中等生,让他们意识到老师非常重视和关心他们,并且班主任可以通过私下交流的方式帮助中等生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使其逐渐获得学习上的进步。
最后,以生为本,做好优等生的培养工作。第一,坚持“响鼓要用重锤敲”。中小学班主任对优等生的培养要做到高标准和高要求,不能仅把学习成绩当作衡量优等生的唯一尺度,要注重优等生的全面发展,尤其要注重“三观”和思想品德方面的培養。第二,培养正常的竞争意识。中小学班主任要善于营造一种团结互助、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使中小学生彼此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共同进步,最后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第三,关注优等生心理状态。优等生一般是班主任、各任课教师以及家长中的佼佼者,容易产生骄傲的心理,从而导致学习态度不认真,不团结其他同学等负面影响。因此,中小学班主任要特别注意防止优等生出现骄傲和过度自信等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胡多宝,张天萍.如何做好农村寄宿制学校班主任工作[J].甘肃教育,2020(22):43-44.
[2]陈冬瑞.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学课堂的策略选择[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30(3):140-143.
[3]李艳.加强中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J].新课程(中),2015(6):20-21.
[4]苏淑兰,何琼凤.实施知识管理,探索班级管理的科学手段[J].考试周刊,2015(48):182-183.
[5]石峰.如何搞好班主任工作[J].文学教育(下),2015(7):121-122.
[6]张洪龙.浅析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基于“以生为本”的视角[J].农家参谋,2019(22):284-285.
[7]黄锦.基于幸福教育的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和策略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14):16-17.
[8]肖静.浅议教师“身教”对学生交往习惯的影响[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6):31-32.
[9]郭伟华,杨凯.也无风雨也无晴——浅谈对学生的爱与沟通[J].新课程(教研),2011(2):38-39.
[10]林寒芳.中小学班主任角色意识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6.
(责任编辑:刘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