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生活视阈下校本研修实施路径探索

2021-09-30汪倩倩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1年8期
关键词:校本研修实施路径

汪倩倩

[摘 要]在教育生活的整体关照下,将校本研修学习和教师生活实践紧密结合,通过构建多样化的研修模式,建立多维度多主体的评价方式,充分调动教师的主体参与性和能动体验性,聚焦激发内驱动力、发展自我建构能力,探索校本研修实施路径,实现教师个体的自主自觉成长和教师群体的持续共生发展。

[关键词]教育生活;校本研修;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2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4-0092-01

一、建多样化研修模式,探索实施路径

1.项目化引领全员参与模式

依托我校省课程基地文化项目建设,建立院部式研修单位,聚焦校园文化建设和校本课程实施开展研修活动。一是凝聚教育共识。围绕“志华教育”校本课程体系,深入学习课程体系的建设背景和架构模式,追溯学校的发展历史,明晰学校的教育哲学和教育愿景,深刻理解学校的发展内涵,构筑统一的教育共识。二是落实育人目标。课堂教学是实现育人目标的主阵地,立足学校的课程理念和育人目标,各院部教师结合自己的任教学科研讨课堂教学的改革点和生长点,建构课堂教学模型。三是探索问题解决策略。针对课堂建模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展开诊断、分析和研讨,寻找相应的解决策略,根据实际需要邀请相关专家现场指导。四是参与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顶层设计的基础上,根据院部学科特点和文化特色,教师对场馆文化设计和区域功能优化进行个性化表达。

2.交流活动立体呈现模式

依托集团领衔学校和区窗口学校,我校与二小、三小分校区在师资队伍建设及教育教学活动等方面保持密切交流,每学期均通过同课异构、课例研讨等活动和线上线下教研等方式,积极开展各科教学研讨活动。同时,作为区教研活动及研修培训的主要承办单位,我校积累了丰富的研修资源,为学校教师搭建了广阔的展示平台。借助乡镇区域合作及志愿者送课活动,进一步扩大研修领域,拓展研修视角。教师在多样化的校际交流活动中获得了综合性的立体研修成果,提升了学科素养和教学技能。

3.团队建设重点打造模式

筹建青蓝班,为入职三年内的新教师群体配备学科导师,重点培训教学基本功及研磨合格课,新教师和导师之间签订师徒结对协议,要保质保量完成听课、研讨、磨课等具体任务,定期上交作业,学期结束进行考评,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将新教师引领好,推出去。集中骨干教师团队,通过“志华”教育论坛,邀请市、区学科教研员,同时借力我校名特优教师的力量,就課题研究、论文撰写、优质课示范课等方面开展研修,聚焦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个人发展。针对我校名特优教师,特聘高校教授、学术专家进行学术成果的梳理指导,引领他们步入专家型教师的行列。

4.社会资源整合实践模式

一是利用校友资源。有序梳理和深入挖掘校友资源,以著名校友的成长经历及专业成就作为研修载体,凝聚全体教师的文化共识。二是开展高校联动。作为中小学教师国培基地,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培训基地,江苏省教师发展示范基地,我校与当地高校建立密切合作关系,聘请名师名家、学术专家作为研修顾问。三是拓展社会实践基地。我校与徐州市博物馆、彭城书院、汉化像石馆、李可染艺术馆、徐州市电视台、王杰部队等极具地方特色和文化烙印的专门场馆建立联系,鼓励教师实地研学,倡导学理知识、文化情境和个人经验在特定场域下的融合学习,通过真实的主观体验加深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二、立多维度多主体的评价方式

1.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借助量化指标,以数据统计的方式梳理教师研修成果,如论文发表、课题研究、教学获奖等相关统计,直观呈现教师的发展成果。同时,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记录一定时期内的成长轨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图片、音视频的方式记录成长经历,选取系列片段在“志华”教育论坛分享,强调教师的成长过程。

2.本体评价与多元主体评价相结合

依托智慧校园平台建立教师成长专栏,以主题论坛的方式引导教师对某一阶段的研修成果做自我梳理和内省反馈,以发帖跟帖的方式来分享互评。借助评价手册,以学校@我、同事@我、学生@我、家长@我、家人@我、我@我六个不同的评价主体对教师某一阶段的教育行为及教育成果做描述性评价。

(责编 韦淑红)

猜你喜欢

校本研修实施路径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教师基本科研素质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
基于分享 孕育成长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自在成长研究
审美课堂:高中地理教学的新样态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最美“乡下人家”
农村初中校本研修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