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乐感培养,提升音乐教学组织品质

2021-09-30费丽花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1年8期
关键词:乐感组织小学音乐

费丽花

[摘 要]乐感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基础。音乐课堂中,教师要给学生尽可能多地创造乐感培养的环境和机会,使学生在视唱、演绎、律动、创编等训练中形成乐感,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乐感;培养;组织

[中图分类号] G623.7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4-0034-02

培养学生乐感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在音乐课堂中,教师需要有观照意识,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为学生设计视唱、演绎、律动、创编等训练,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互动感知、感官体验、学习反思中产生乐感,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同时,乐感培养需要有系统的整体设计,这样能够使学生产生丰富的学习动力,形成良好的乐感。

一、组织视唱训练,在自主探索中产生乐感

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比较喜欢音乐,但其乐感参差不齐,教师对此要有清晰认识,为学生设计适合的训练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产生乐感。其中,视唱是培养乐感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教师要为学生设计更多视唱的训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产生乐感。

组织学生进行视唱时,教师需要及时予以指导和提示,引导学生根据要求展开操作,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产生乐感。例如,教学苏少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快乐的嚓嚓嚓》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这首歌曲,然后对歌曲的特点进行解读:“这首歌曲属于四二拍节奏,大家可以用手比画一下,注意节奏的强弱变化。倾听歌曲后,我们可以明显地感知歌曲表达的情绪是欢快的、活泼的。再看歌曲的前四个乐句,完全相同吗?你注意到断音记号了吗?如何掌握操作要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继续聆听歌曲,并开始跟随多媒体进行视唱,自行探索歌曲的节拍。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给学生设计一个声势创编的任务:“这首歌曲很有声势,请同学们自行创编一套声势,准备参与班级展示活动。”任务提出后,学生开始行动起来,很快就有了研究成果。

上述教学,教师以多媒体为调动手段,引导学生展开聆听活动,对歌曲的特点进行细致分析。特别是出示声势设计任务,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学习情境之中。学生设计声势时结合视唱训练,形成个性化的声势创编方案,促进乐感的发展。

二、组织演绎训练,在互动感知中培养乐感

学生对音乐演绎活动有特殊的参与兴趣,教师要从乐感培养的角度展开组织和设计,让学生有更多演绎的机会,促进乐感的培养。音乐课堂中的演绎形式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乐感。如小品剧、歌舞表演、合唱轮唱、伴奏展示、律动表演等活动都带有演绎的性质,对培养学生的乐感有重要帮助,教师要做好组织工作,为学生顺利进行演绎活动创造条件。

歌曲演绎的形式众多,教师需要做出筛选,亦可进行创新尝试,让学生顺利进行演绎活动,在具体感知体验中形成乐感。例如,教学《校园的早晨》这首歌曲时,教师先邀请学生示范演唱,给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再利用钢琴进行伴奏,让学生跟琴学唱。通过反复学唱,学生逐渐掌握了歌曲的旋律。接着,教师为学生设计课堂演绎任务:“这首歌曲取材校园,所以带有鲜明的校园歌曲风格。下面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演绎活动,可以是歌伴舞,也可以是小合唱,还可以运用其他方式进行演绎。最后,展开赋分评价,评选出最佳表演团队。”学生对课堂演绎有特殊的敏感性,自然给予积极回应。在排练准备阶段,教师征询学生的意见,对一些表演操作进行技术指导。

课堂演绎是比较适合学生学习的活动形式之一,因为学生从演绎活动中获得的学习认知更为鲜活。上述教学,教师为学生设计演绎训练,目的是让学生在演绎过程中逐渐掌握歌曲的内涵,形成良好的乐感。学生主动参与演绎,其音乐感知体验更为丰富、深刻。

三、组织律动训练,在感官体验中形成乐感

律动是最为常见的音乐训练之一,学生对此有更高的接受度,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律动训练,使学生在感官体验中形成乐感。律动是身体伴随音乐的有节奏性运动,与音乐作品的达成度较高。同时,学生律动时需要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情绪,这样才能够准确解读音乐作品,促进乐感的发展。因此,音乐课堂中,教师可鼓励学生自行创编律动方案,结合伴奏操作进行相关的训练,形成更丰富的乐感。

学生对律动设计比较熟悉,教师从这个角度展开教学组织,能够让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到活动之中,在训练中形成丰富的乐感。例如,教学《赤足走在田埂上》这首歌曲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要求学生聆听欣赏:“这首歌曲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你能够对其节奏有准确的把握吗?”学生聆听歌曲时,教师与学生一起尝试律动操作。为了让学生对歌曲有深入的感知,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声势律动方案设计:“这首歌曲表达的情绪热烈欢快,如果配设适当的律动,一定能够形成新的学习感知和体验。下面请同学们自行探索歌曲的内涵,设计一套律动方案,准备参与班级展示活动。”在学生思考设计律动方案时,教师及时给予指导。由于学生设计的律动较为单一,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律动的表演,让学生眼界大开,使学生的律动方案设计更具个性化。课堂展示环节,学生的律动展示进入高潮,教师给予更多的鼓励性评价,学生的学习热情更为高涨。

上述教学,教师为学生布设律动设计任务,将学生的学习热情点燃。由于律动方案的设计没有难度,学生的接受度高,所以教师设计任务的形式要创新,给学生带来一些挑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设计。同时,教师出示律动演绎的视频,成功激活学生的思维,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乐感有重要帮助。

四、组织创编训练,在學习反思中深化乐感

律动方案设计、音乐剧创编等活动,能够对学生的思维形成冲击,因为学生设计、创编时需要对音乐作品有一定的研究,这个研究过程自然涉及乐感培养的问题。音乐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创编活动予以引导,启发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学习反思,对促进学生乐感的发展有重要帮助。同时,音乐创编训练带有挑战性,学生从中获得的体验会更丰富,且教师及时给予指导,能够对学生的乐感发展有促进作用。

例如,教学《甜甜的秘密》时,教师先问学生:“歌颂老师的歌曲有很多,你能够说出多少首呢?”学生开始思考,很快给出回应。接着,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歌曲《甜甜的秘密》,要求学生跟随学唱。然后教师出示创编任务:“歌颂老师的歌曲有很多,平时通过观看视频也能够获得一些信息。下面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自行创编歌伴舞的表演节目,重点是舞蹈的编排。看谁的设计更有创意,设计出来后要现场进行展示。”听说要自行创编舞蹈,学生都显得特别兴奋。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给学生更多技术方面的支持。最后,教师要求学生自由展示,获得了好的教学效果。

上述教学,教师为学生设计舞蹈创编任务,学生虽然有一些舞蹈学习基础,但自行创编舞蹈还存在不少困难。教师及时跟进指导,给学生提供帮助,确保创编活动顺利开展。同时,舞蹈创编与歌曲高度契合,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乐感,能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心灵触动。

乐感是音乐学习的目标追求,能够让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洗礼,是学生展开音乐深入学习的基础,对学生构建音乐认知结构有奠基作用。因此,音乐课堂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展开视唱、演绎、律动、创编等训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互动感知、感官体验、学习反思,促进学生乐感的发展。

(特约编辑 木 清)

猜你喜欢

乐感组织小学音乐
浅谈声乐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乐感
品三口而知味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农民合作组织问题分析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