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环境的小学课堂变革实践
2021-09-30陈多军
陈多军
【摘 要】在信息技术的发展背景下,信息化、现代化、科学化的教育模式已经深入人心,为现代教育带来了较大改变和促进作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以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是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本文将针对信息环境下小学课堂变革的优势和具体实施措施进行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信息环境;小学课堂;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27-0114-02
Practice of Primary School Classroom Reform Based on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Nanfeng Boarding Primary School, Minle County, Gansu Province,China) CHEN Duojun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informatization, modernization, and scientific education model has been deeply rooted in the hearts of the people, and has brought great changes and promotion effects to modern education. Using the advantages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carry out classroom teaching in a mor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way is an important method to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and explore the advantages and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of the primary school classroom reform under the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Keywords】Information environment; Primary school classroom; Practical research
一、信息環境下小学课堂变革的优势
信息环境深入教学中对于小学课堂变革而言不仅存在单方面的优势,更具有比较广泛的优势和促进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其合理运用至实际教学中,以此提升教学效率,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小学课堂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达到提升整体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促进提升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语文知识运用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语文写作能力等。语文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学生长期的学习与理解中积累的,因此,对于学生而言,语文学习效率对于提升整体学习质量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现代信息环境下,学生的学习范围不再限制于书籍中,而是通过互联网等多种信息技术的支持和辅助作用,将语文学习范围不断拓展,学习方式不断创新,达到了提升教师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教育目的。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在学生学习路上是极为重要的基本元素,这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更对整体教学氛围和教学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在任何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均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便成了当前小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信息化背景环境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达到提升整体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目的。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叶公好龙》一课的教学中,主要以引导学生正确并熟练地朗读古文,并理解古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为主要教学目标。在本课的教学中,因古文语言表达方式与现代语言表达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别,部分学生对古文学习兴趣较低,进而导致学习效果不佳的问题产生。对此,教师即可利用信息技术的生动性促进学生学习并理解本课的重点内容。语文教师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叶公好龙”这一成语来源的动画版本,促使学生在卡通语言故事中理解这一成语的主要寓意,继而进入课文朗读和学习中,以此达到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的目的。因此,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有效扩大学习范围
在传统的语文学习中,学生常以教材内容或课外书籍等方式进行学习和积累,效率低而且范围狭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为学生语文学习扩大了范围,丰富了内容。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等多种途径搜集更多与语文教材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加强学生对语文教材内容的学习和理解。另外,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布置拓展性的课后训练作业,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整理,进而达到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扩大学生学习范围的教学目标。
二、信息环境下课堂变革实践措施
在信息环境下,小学课堂教学的变革可以从多个方向实施,保证信息技术运用的有效性,同时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单一的教学方式。以下将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丰富教学内容、解决教学难点以及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四个方面,对信息环境下课堂变革实施措施进行分析。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在当前教学体系中是教师常用且具有较强教育意义的新型教学手段。主要是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情境,促使学生感同身受教材内容中所表述的环境背景以及思想感情。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时田园杂兴》一课的教学中,主要围绕田园乡村风光为主要写作方向。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即可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生动的乡村风光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四时田园杂兴》中表现出的生动的乡村风光以及田园意境,促使学生体会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常以讲述的方式为学生展示课文中表现的情境,缺乏真实性和生动性。在多媒体信息课件的辅助下,学生可以更加清晰直观地感受课文中的情境,进而达到感同身受、加深理解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的语文等多学科学习提供良好的辅助作用,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提升整体教学效果和效率。
(二)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学生的学习不应仅仅局限在教材和课本中,而要以拓展性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延伸能力,使知识得以有效扩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材内容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学生需要深度理解和学习的内容。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互联网等多种途径搜集相关学习资料进行拓展性的学习。同时,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也可利用互联网共享性的优势,查找更多资料,在充实自身专业能力的同时,感受其他教师的教学方式,并以取长补短的态度将其合理地运用至实际教学中。因此,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是十分科学且有效的教学基础途径。
(三)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难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很多对学生而言很难的教学内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利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是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教学方向,对此,现代信息技术直观性的优势便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解决很多学习难点。比如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部分学生对于笔顺这一重点学习内容并不擅长,这同样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将笔顺教学生动地展示出来,同时利用笔顺口诀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帮助学生解决语文学习中的难点,是比较有效且科学的方法。
(四)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现代教学体系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教学目标,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这是十分不利于学生深度学习的问题。为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布置恰当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分享性的学习平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同時通过网络交流平台与同学和教师进行沟通。信息技术下互联网的共享性可以帮助学生不断扩大学习范围,开阔学习眼界,进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需求,引导学生正确运用信息技术或互联网进行学习,以此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结语
信息背景下,有效提升了小学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学生通过信息技术不断丰富学习内容,拓展学习范围,有效发展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水平。因此,作为小学教师,要注重以实际需求为主,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运用信息技术,达到提升学习质量与效率的目的。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基于信息环境下的小学课堂变革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4431)的成果论文。
参考文献:
[1]王秀琴.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翻转课堂教学研究[J].亚太教育,2019(11).
[2]段自仙.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索[J].信息化建设,2015(06).
(责编 侯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