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的“瘦身良方”

2021-09-30王凯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核心课文阅读教学

王凯

初中语文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十余年,但“少慢差费”的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面面俱到、贪多求全、蜻蜓点水的现象一直都有。核心素养培育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究竟走向哪里?怎样使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得以“精准”实现?这一系列问题困扰着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本期我们着重探讨阅读教学的“瘦身良方”及如何以精准阅读实现“一课一得”。

目前,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虚胖”现象仍然严重:教学目标臃肿,一堂课是个“筐”,什么都想朝里装;教学内容庞杂,教师什么都想讲,面面俱到;教学效率低下,一堂课结束后,学生却不知道究竟收获了什么。笔者以为,“断、舍、离”是解决阅读教学问题的途径之一。

断:教学目标减臃肿

阅读教学之所以“虚胖”,与教学目标臃肿有极大关系。一篇课文应该教的、可以学的点有很多,一节课能够用的时间只有45分钟,二者之间是有矛盾的。如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以下同版本教材只标明年级和册数)第一单元第1课《春》,很多教师会讲解“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会分析“盼春”“绘春”“赞春”,会品味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效果,会指导朗读“了”“儿”“呀”“着”等重音和停连……这种阅读教学带来的后果是:刚由六年级进入七年级的学生上了第一节阅读课后,会觉得初中语文学习太累、太迷茫,可能从七年级第一课开始就丧失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任务应接不暇,分析支离破碎,品读索然寡味,这样的阅读教学课学生自然是不喜欢的。

“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教学目标的精准确定关系着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如果一节课学习目标与学习任务安排过多,教师教学的着力点就会分散,不能聚焦;学生思考的时间会不够,疲于跟进,难以消化吸收,更不用说触类旁通。因此,语文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时要懂得“舍得之道”:结合文本特点,尽量把教学目标确定得簡洁一些,不要贪多;结合课堂教学容量,尽量把那些无关紧要的目标任务“断开”;结合学情及学生最近发展区,尽量把脱离学情的教学目标“断开”。如教学《春》时,教学目标可以只确定两个:①学会朗读,掌握重音与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②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围绕这两个目标,以读为主线,读品结合,能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明白。

首先,在制订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时,一定要有核心目标意识,即一节阅读教学课的目标可以有多个,但核心目标只能有一个。教师一定要深入解读文本,从中提炼、萃取,确定本篇课文、本节课有一个最能结合文本特点、值得培养的核心素养目标,并让所有教学活动都围绕这个核心目标进行。如八年级上册第8课《美丽的颜色》可教的点有很多:“了解传记的特点,从中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品悟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了解别样人生,丰富生活体验”等。《美丽的颜色》与《藤野先生》等3篇传记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以居里夫人女儿的视角来为自己的母亲写传记”,本文的叙述角度和手法与传统传记有着明显不同,所以,本文的核心教学目标应为“学习《美丽的颜色》在客观而又饱含深情的叙述中,穿插居里夫人自己话语材料的传记写法”。这样确定核心教学目标就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

其次,部编教材通过双线组元方式,把知识点、能力点、素养点分布在每个单元的课文之中,教师在确定每篇课文的核心教学目标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这个核心教学目标与部编教材“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关联是什么?这个核心教学目标与文本特点结合最紧的是什么?这个核心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需求是否一致?只有充分考虑了这些因素,把这三个问题弄清楚了,所制定的核心教学目标才科学,阅读教学的方向才会正确。

最后,每一课的核心教学目标这个“点”,应与本单元其他课文的核心教学目标形成“线”。如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三篇选文,核心教学目标虽各有侧重(《岳阳楼记》——景物之美,立意高远;《醉翁亭记》——文化符号,精神家园;《湖心亭看雪》——孤独心灵,如画意境),但这三个“点”连点成线,均指向单元核心教学目标“感受山水之美与志趣抱负”。整本书结合形成“面”,每个学期的教学目标实现“点线面”相结合的立体结构,学生能力素养的形成也呈螺旋式上升,循序渐进。教学目标减“臃肿”后,教学任务更加聚焦,课堂教学自然“瘦身”。

舍:教学内容去庞杂______

有选择才有效益。教师在精准确定教学目标后,最好从以下六个方面思考,以达到教学内容去庞杂的目的。

一是学生已经掌握的,不需要教师再教。如学习九年级下册《岳阳楼记》,“积累、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词和名言警句,疏通文义”这样的学习内容,是用不着教师再次教学文言文译文“5字法”留、替、调、补、删的,因为七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掌握了,本篇课文积累的重点应放在检测上。

二是学生能自学完成的,通过前置学习解决。如学习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怎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在鲁迅笔下被反复提及,甚至还成为文章专门描写的对象?”“《山海经》是一本什么书?”“鲁迅小时候喜欢看的书,与你小时候相比,是否有很大不同?”这三个问题是学生完全可以在课前预习中解决的,不用在课堂上处理。

三是课堂必须引导、点拨的,教师当讲则讲。如九年级上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的诗中特有的句式匀称而错落有致的建筑美、整齐中富有变化的音乐美、视觉冲击的色彩美等,这些与众不同的诗的语言特色单靠学生自学理解是很难的,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诗中意象的含义及蕴含的情感,从而欣赏、品味其独特的言语形式。

四是目前不需要教的,留待今后学习。如九年级下册《山水画的意境》,学生能理解李可染对“意境与意匠的关系”的阐述就可以了,没有必要纠缠于“意境”与“意匠”究竟在美学方面有什么关系,因为“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的要求只要能达到初步即可,深度的欣赏、鉴赏可以在高中、大学继续学习。

五是与本节课学习有一定关联的,该拓展就拓展迁移。如教学九年级下册《唐雎不辱使命》一文,当学生质疑“战国时期上朝堂必定搜身,唐雎怎么会把三尺宝剑带到朝堂之上,还能行刺?”时,教师要拓展讲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士”文化,从而让学生明白,“剑”不是真实的,而是人们同情弱小的心灵之剑、正义之剑。这样的拓展讲解定会让学生有豁然开朗之感。

六是教材资源不足而学生又有所需求的,课外深度学习。如七年级下册《带上她的眼睛》,初中生其实对科幻作品是非常喜欢的,而且喜欢的程度应该比教材的编者及教师预估的更深,单凭自读课一课时的学习,学生会“吃不饱”,所以教师应顺着学生的好奇心进行课外引导,推荐学生课外阅读刘慈欣的《三体》或阿瑟·克拉克的《星》,让学生由一篇课文的学习走向整本书、某一类型作品的学习。

如果教师在每节阅读教学课之前,在解读文本时能深入思考以上六个问题,科学取舍,去掉那些与教学目标无关或关联不紧的庞杂教学内容,那么课堂定会变得“清爽”“明朗”。

离:教学效果注重得

教学行为与教学效果是紧密相连的。有了精准的教学目标和精要的教学内容之后,教师所要追求的就是教学效果要“好”。语文教学以“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为根本,在这个宗旨下,阅读教学的效果要围绕“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做到“一课一得”。从另外一个角度讲,阅读教学要“瘦身”,还要从学生“习得”的角度考虑。

一是得“言”。不论是核心教学目标的制订,还是教学内容的精简,首先都要考虑“得言”,这是前提,是根本。即每节阅读教学课后,学生都要有基于“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和素养的提高。如学习了《济南的冬天》一课,学生能体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还要能运用这些修辞手法仿写几个句子,或进行微写作,恰当地表达,这节课就是成功的。那种脱离语言运用的阅读教学课是游离于教学本真的课,是“跑偏”了的课。抓住了语用也就抓住了根本,阅读教学的主线才能明确。

二是得“意”。“意”包括的方面很多,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人文情怀”等。这个“意”并不是教学的副产品,相反,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化价值就体现在“意”里面,在抓住语用进行教学时,“得意”也应如影随形。如教学《周亚夫军细柳》,教师既要看到文言选文的阅读欣赏价值,又要重视文言选文的文化价值。在教学设计时,可以紧扣文中“真将军”中的“真”字,溯源《说文解字》,挖掘“真”字含义,拓展“真将军”的精神形象,将其提升到“保持初心,坚守信仰”的高度。这样由“文字”“文言”上升到“文化”层面的学习与感悟,對学生从古代经典中汲取传统文化精髓,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感悟、理解、发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有莫大帮助的。

三是得“法”。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应是让学生掌握一种学习方法,形成一种学习能力。如“品味语言”是阅读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但一个词语怎么丰富、怎么优美、怎么生动、怎么形象、怎么有魅力等,不能简单地贴标签、套路式地去品味。如执教《老王》一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文本细读的方式,通过改变句式、句型,或变换、增删字词来品味“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等语句,真正感受到杨绛先生质朴、细腻、语淡意浓的语言特色。在执教《社戏》时同样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来品味词语“然而老旦终于出现”一句中的“终于”。这样给了学生看的条件、想的时间、说的机会、创的空间后,学生是能够学以致用的。学生通过阅读教学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触类旁通,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自然也“神清气爽”。

每一堂阅读教学课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学生不应该、也无法在一堂课中索取太多的东西。时代在变,挑战常有,但教学的终极目标不能变:以简洁的教学给学生带来丰富的收获。

(作者单位:枣阳市教学研究室)

猜你喜欢

核心课文阅读教学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