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2021-09-30杨梅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劳动学校课程

杨梅

潜江市田家炳实验小学结合学情和校情,在劳动教育课程设计、目标内涵、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强化了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丰富了劳动教育课程内容。

一、顶层设计课程,让劳动教育成为教育常态

现在的小学生特别是城市小学生缺乏劳动意识,缺少劳动锻炼。学校据此在课程设计上下功夫,把劳动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中。

1.校本研发,丰富劳动课程体系

在上好部编教材《劳动课》的同时,学校还组织教师编写系列校本劳动课程。校本课程以劳动实践和传统农事、习俗为编写内容,以让学生从认识走向实践为旨归。一是立足于劳动实践,开发小学生自理课程。学校每学期举办一届分年级段的“自理节”,通过叠衣服比赛、洗衣服比赛、系鞋带比赛来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二是立足农事劳作,开发田间课程。春季播种、夏季割麦、秋季收稻是传统农事劳动,学校每到農忙季节,都会组织部分学生到田间地头,和农民伯伯一起下地劳动,让学生切身感受农民的辛勤劳作。三是立足本地习俗,开发特色课程。潜江市有春风立蛋、春雨打糍粑等习俗,学校结合本地习俗,举办立蛋比赛、捣糍粑技能展示等活动,让学生在接受劳动教育的同时,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劳动光荣、热爱家乡的情感。

2.三位一体,创新劳动课程模式

劳动教育不是独立于社会的教育,不能局限于学校这个教育平台,必须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互动模式。如此,学校教育的主导功能、家庭教育的主体功能和社会教育的协调功能才能够有机结合。从2012年起,田家炳实验小学就在全校学生中开展“我是爸爸妈妈小帮手”活动,活动要求学生每天放学回家必须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并请家长具体指导,同时把学生的劳动图片发送到班级QQ群或微信群,以此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劳动实践。除了与家庭合作,共同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学校还与辖区内的建设街社区、红庙社区、东风路居委会等基层部门紧密联系,与市交警支队、消防支队建立长期共建关系,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劳动,参与商业街区的交通疏导、值勤、消防演练等社会服务工作。社区、交警支队、消防支队也会在活动开展前各自派出一名指导员,给学生详细讲解有关社会服务类劳动的细节。通过多年的实践和完善,学校“三位一体”的劳动课程起到了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作用,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劳动实践,既开阔了视野,又学会了劳动本领。

3.学科渗透,夯实劳动课程基础

劳动是光荣的,任何学科都或多或少地留下劳动的“影子”,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劳动因素,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加强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比如:英语教师把一些涉及劳动的英语单词和句子植入一定的劳动情境中,让学生通过劳动实践理解含义,加深记忆。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一边操作,一边大声诵读,既增强了理解和记忆,也感受到劳动的美好。数学教师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时,让学生自带剪刀和硬纸板,通过动手剪、拼,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同之处。这样的教学非常直观,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

二、把握教育目标,让劳动教育润物无声

劳动教育的目标是树德、增智、育美。把握了这些,劳动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育人作用。

1.在劳动中浸润传统文化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学校教育的应有之义。田家炳实验小学根据中国传统的节气习俗,开展不同的劳动活动,借此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端午节包饺子活动,学校要求每个班级用一天时间开展包饺子比赛。在学校厨师的指引下,大家一起包饺子、煮饺子,学生在劳动中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培养了劳动光荣的意识。在小雪节气,学校租来杵糍粑的石臼,让学校厨师指导学生蒸煮糯米,运用杵棍在石臼中打糍粑。学生虽然很累,但看到自己打的糍粑,一个个喜笑颜开。在一年的24个节气中,学校根据每个节气特点安排了相应的劳动实践,让学生在传统节气劳动中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在劳动中培养奉献精神

为了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品格,学校倡议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觉参与各类志愿服务。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校向全校学生发出“抗击新冠——我也行”的倡议。不少学生自愿加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志愿服务中,如六(4)班成立了“劳动志愿者服务队”,成员每到周末都到社区参与打扫卫生、清理墙上污点、垃圾分类等活动。

3.在劳动中提升核心素养

缺乏劳动教育的素养教育是不完整的,真正的劳动教育是“心”的教育,而不仅仅是“身”的教育。学校在2021年6月份,组织中高年级段学生和农民伯伯一起在烈日下劳动,让他们感受每一粒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珍惜粮食;组织高年级段学生到市中心医院参加社会实践,学生穿上防护服,和医生一起巡查病房,亲身感受抗疫一线医生的艰辛和危险,培养他们面对危难的坚定意志。7月份,学校组织学生到市敬老院献爱心,学生用稚嫩的手给奶奶梳头,打扫卫生,整理被褥。每一项志愿服务劳动,对学生来说都是心灵的陶冶。

三、科学评价,让劳动教育有章可循

受家庭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许多学生养成了不爱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习惯,构建积极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可以让学生有章可循。

1.构建评比机制,让学生爱上劳动

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中,当劳动成为一种强制性的行为时,劳动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学校根据小学生的好胜心理,构建了相应的评比机制,开展诸如“劳动之星”“帮家小能手”“老师的小助手”“卫生之星”等评比活动。每次的评比结果纳入学生期末“文明学生”评比总分中,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参与评比,每一年的评比结果都要写进学生“素质报告单”中,作为六年级“优秀毕业生”的评比依据。这样的六年一贯制的评比提高了学生劳动的自觉性。

2.构建激励机制,让学生快乐劳动

当劳动成为一项任务时,学生是感觉不到劳动快乐的。学校通过“承包责任田”的方式,让学生在劳动中收获身心愉悦,感受劳动快乐:本着“谁种植谁收获”原则,学校在校园里的空地、墙角开辟“责任田”,每个班级承包一块“责任田”,可种果树,可种蔬菜,可种花草。在这种激励机制的驱动下,学生自发学习播种、养护知识,精心锄草、捉虫。到了丰收时节,学生会邀请教师、家长一起采摘。这样的激励措施,让学生体验到劳动的辛苦,也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

3.建立成长档案,养成劳动习惯

为了培养学生长期劳动的习惯,学校给每名学生发放了“劳动日记”,以记录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劳动史”。“劳动日记”既记录着学生六年来的“劳动史”,也记录着学生的成长史,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比如,学校利用“劳动日记”开展“阅读巴士”活动,要求学生在坐校车上学、回家的路上大声诵读自己的“劳动日记”,分享自己的劳动感悟和劳动快乐。

(作者单位:潜江市田家炳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吴锋

猜你喜欢

劳动学校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