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融合平台的美业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
2021-09-30文冬梅
黄 笑,文冬梅
(1.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510300;2.深圳市容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518057)
校企合作是一种适应社会与市场需要的“双赢”模式。学校通过企业的需求和反馈,有针对性地组织人才培养,并结合市场导向,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真正做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产教融合为目标”;企业则以其敏锐的市场触角为学校提供市场需求信息,以其实践岗位为学生提供实训机会,从而得到经过精准培养的技术骨干。为了快速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推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解决职业教育培养学生存在的职业素质与企业实际工作岗位脱节等问题,“校企携手”应运而生,构建了职业教育办学的精准育人模式。广东Q 职院化妆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秉承“高素质为本,高技能为重,高就业为导向,创新促发展”的办学理念,与企业多方位深度合作,共同培育化妆品生产岗位所需的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人才,收到良好效果。
一、专业创建背景
(一)校企携手,市场调研,确定专业发展方向化妆品及美容行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快速蓬勃发展起来,中国已经成为美容产品的第一生产大国和第二消费大国,“美容经济”也一跃成为五大消费热点之一。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培养模式,已经远不能满足企业对员工技术水平、服务本领和整体素质的全面要求,行业对基础知识扎实、应用能力灵活和创新能力突出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院校必须大幅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基于这样的环境背景,2000 年广东Q 职院轻化工技术学院成立调研小组,由院领导带队,与化妆品企业一同走访全国5 个省(市),对美业市场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从2002 年开始,以“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化妆品与形象设计专业方向)”进行招生;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摸索,又从“方向”申报成“专业”,于2008 年被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内唯一以“化妆品营销与使用技术(粤)”专业名称进行招生的公办院校;2015 年,根据教育部关于统一专业名称的要求,改为“化妆品经营与管理专业”[1](以下简称:化妆品专业)。
(二)校企融合,精准定位,培养行业急缺才人
化妆品专业创办初期,教育部学科目录下没有相关专业设置,也没有外部的过往可参照,更没有任何前人的经验可借鉴。化妆品专业作为首创,坚持“对学生负责、对专业负责、对企业负责”的原则,一直与生产企业保持紧密联系。针对化妆品专业人才岗位能力需求,对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等不断进行调整、改革与创新,并及时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力求所培养出的专业人才始终能符合企业的岗位需求和市场需求。通过不断的调研、分析和调整,进一步明确和锁定了人才培养目标。同时,根据工作内容和职责要求设定了美容导师/讲师和健康美容顾问两个岗位。
二、携手行业企业,共建校企合作平台
自“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办学模式不断创新。化妆品专业一路紧跟职业教育改革步伐,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美业职教体系[2]。
(一)精准育人,校企深度融合
为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根据企业用人需要,为企业量身订制,精准培养急缺人才,广东Q职院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美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改革为切入点,在众多企业中选择了与大力倡导民族品牌的广州R 公司合作,2010 年化妆品专业与R 公司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共同组建了“2+1”美容导师订单班(即前两年在校学习,第三年在企业顶岗实习),与企业一起制定并执行化妆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突出人才全面发展”的理念,从课程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整合创新,构建包括通识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综合能力为内容的课程体系,培养全方位能力型人才[3]。
(二)立德树人,开展思政教育,校企共育美业人才
原有的化妆品专业教学模式,能提供丰富深厚的理论知识,但缺少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培养。因此,R 公司“2+1”订单班实行校企携手,协同共育,让企业介入课程教学(图1),与学校共同实施美业人才培养计划。
图1 订单班校企协同课程安排
第一学期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第一堂课《专业认知和教育》,就是由R 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监给学生介绍企业文化——“家的文化”,让学生认识思想文化对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做有理想目标、有精神追求、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员工、就业环境和行业发展前景,以及如何做职业规划,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行业并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第四学期是学生即将进入企业的最后一个学期,在《化妆品营销实训》课程中,所有章节的学习内容都贯穿R 公司产品或以其产品为例,增强学生对职业实践的感悟和体验。并且由专业教师指导,借助R 公司产品,在校园内开展线上和线下的义卖活动。义卖后的部分收入捐赠给学校,作为专业“创新创业发展启动基金”,扶持创业项目[4]。这种义卖活动在强化化妆品营销实训的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学习能力的拓展,以及由理论向实践的转化。而且还有助于学生表达对学校的感恩之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乐于奉献精神。这种义卖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开发学生的职业潜能都发挥了一定作用,在校园形成了良好的专业影响力[5]。
在校企共同培育的过程中,不定期的邀请往届就职于R 公司的优秀毕业生回校,与在校生分享自己的成长进步经历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们看到鲜活的人物,听到生动的故事,在耳濡目染中得到启发和教育。与企业文化相融汇,与企业精神相对接,使校企合作充满精神力量,进而促进了的知识、技能、产品、市场的融汇与结合。
(三)创建“仿真”+“全真”式实践教学环节
化妆品专业是技术性、应用性和实操性较强的专业。为了强化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与训练,由校企老师共同安排,实施项目化课程,以快速适应岗位需求[6]。将传统的实践课程转换为仿真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真实运营的实战环境中学习技术课程,由被动式教学转变成主动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化妆品美容市场的发展,调整教学内容,开展技能训练,进行美容“仿真”和“全真”实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在《中、高级美容技术》等基础专业实训课中,改变填鸭式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被动接受转换为主动作为。组织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美容师”,运用仿真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悟真实境况,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积极性不断增强,学习效果显著提高。在此基础上,以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形式创建了全真式对外服务的美体养生工作坊,以学院内教师和学生为顾客,开展各种项目的全程服务[7]。
(四)建立企业奖学金机制
R 公司“2+1”订单班,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前提,共建校企考核机制,设立了R 公司奖学金,用以奖励那些学习成绩优异、职业素养优良、专业思想稳固、立志为美业不懈奋斗的优秀学生。企业奖学金机制促进了学生的专业学习,使学生获得更系统、更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增强了学生对企业认识和认可,提高了学生献身美业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实现了高职毕业生与企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激励学生充分挖掘潜能去拼搏奋斗;高职教育以能力为本,企业奖学金机制符合企业需要,从而使学校、企业、学生实现“三赢”局面,有效地促进了专业建设与发展[8]。
(五)建立长效跟踪机制,加强顶岗实习管理
通过校外顶岗实习,能对校内教学效果能进行反思,从而进一步强化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强化顶岗实习效果,R 公司“2+1”订单班的学生从第五学期就开始顶岗实习。由于顶岗实习时间长且分布广而散,加大了管理难度。为使学生顺利完成顶岗实习任务,则采取了“双导师制”管理措施,即学校和企业都派出指导教师,共同进行管理。学校顶岗实习教学管理系统,建有长效跟踪机制,通过反馈可以了解学生在企业、在市场的情况,保障学生、学校和企业的利益不受侵害[9]。
截止至今,R 公司“2+1”订单班已完成四届合计150 名学生的培训任务,且多位学生已经成为企业骨干。通过将企业的创新技术、改革成果、实战经验和发展动态提前引入课堂,使老师和学生能在第一时间认知和建立最前沿的行业理念,了解和掌握最先进的技术手段,总结和吸收最直接的管理经验,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老师的教学水平,有效减少企业岗前培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使企业得到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搭建校企深度融合平台,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和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能促进专业教师的发展、优秀人才的培养和企业管理的优质高效,实现了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受益,互惠共赢[10]。
三、结语
化妆品专业自创办以来,通过工学结合方式,与企业紧密联系、深度融合、共同培养符合美业急需的高职技术人才,建立起较为成熟的“校企融合,精准育人”的教育教学模式,取得一定成效,受到广泛好评。下一步将认真总结经验,紧跟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步伐,始终保持对高职教育的思考、探索与实践,进一步促进校企无缝对接,为企业培养更多优秀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