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绘画语言展现城市蓬勃精神 访天津著名青年画家范权
2021-09-30撰文李柏彦摄影袁丽美术编辑丁国明赵霞
撰文/李柏彦 摄影/袁丽 美术编辑/丁国明 赵霞
上面这幅画题为《津海鹏程》,城际高铁、立交桥、劝业场、起士林、狗不理……不难看出,这是一幅天津全景图。仔细寻找,你还能在图中找到现代化的航运、高智能的科技以及快速发展中的网络。
这幅画通过宏观的视角,把具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的天津,从政治、经济、文化、民生近百年来的积累和变迁,进行巧妙的组合、含蓄的再现,同时展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天津市“十四五”规划“一基地三区”建设的未来布局。这幅优秀中国画的作者就是天津著名青年画家范权。
绘画源于兴趣
在天津书画界,画家范权可以说是响当当的人物了,他的书画作品重诗情、感兴、意味、机趣,别具才情。范权出生于书画艺术世家,他的祖父范镇圻老先生是津门知名的书家,家中旧藏碑帖书画有很多。当时,范权最高兴的就是跟着祖父一起沉醉在家中所藏的碑帖书画中,耳濡目染之下,从8 岁开始模仿着长辈们读诗、写字、作画,从此再没有间断过。
“可以说,我的启蒙老师就是我的祖父,从写字、读诗开始,后来慢慢学习画画。”范权说,他的祖父对他的艺术生涯影响巨大,也正是因为祖父的悉心教导,才奠定了他扎实的书法功底。从跟着祖父习字到少年时跟着多位名师学习绘画,多年来,范权一直没有停下过学习的脚步。
2000年,范权进入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高级研修班深造,在这里他有幸拜当代艺术大师范曾先生为师,再一次开阔了艺术眼界,丰富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凡是有范曾先生对博士生进行艺术指导或讲座时,范权都怀着渴望的心情提前到场旁侧聆听。为了掌握山水、人物的画法和更多的运笔用墨技巧,范权常常是挑灯苦学,画到天明。任何艺术创作过程都是枯燥的、乏味的,这也成为不少人艺术创作道路上的“绊脚石”。有些人止步于前,而有些人凭借着坚持不懈的努力战胜了它,范权无疑就是后者,而支撑他一直不断前行的动力,就是他对绘画艺术的热爱。
范曾先生有感于这个年轻人对中华传统文化诚挚的热爱,在给范权作品集的序言中曾写道: “范权擅山水,师古人王蒙倪迂,花卉走兽师近人刘奎龄,不惟窥其户牗亦且登堂入室时有发明又非学步古今者可见。”在老师的悉心栽培下,范权承继中华民族传统文脉,他的作品精神上虽有古风却不落古人窠臼。
创作来自生活
多年的苦学勤习,让范权成为书画界公认的“多面手”, 除了山水、花鸟、人物、书法等样样精通外,范权对诗词文学也有一定造诣。他的画作往往以书法入画,以诗意为境界,融客观自然之美与主观想象于一体。在范权看来,艺术的道路是相通的,一个创作领域狭窄的艺术家,是不能满足当下观众各种审美需求的。而此次创作的巨幅画作《津海鹏程》,则是范权对于艺术融通的完美体现。
提起创作《津海鹏程》的经历,范权称是一次“挑战”。“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作为一名美术工作者,天津培养了我,传统文化哺育了我,中华崛起的时代造就了我,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我就琢磨着要创作一幅画作。”范权说,中国画有个别表现城市题材的作品,以小品居多,表现一座现代化城市全貌的中国画作品还没有出现过,这与中国画历来的语言方式和审美视角有关。一幅作品的诞生也需要历史机遇,今天或许就到为新天津、大天津造像的时候了。这种冲动和灵感,造就了《津海鹏程》的诞生。从开始动手到创作完成,范权仅用了2 个月的时间。这个过程既有挑战也有纠结,范权说这份纠结主要还是天津需要表达的、记录的内容太多太多了,权衡取舍是其中最艰难的。
天津有着600多年的建城史,她是首都的门户,是一座面向世界的国际大都市。她的河流、街道、绿化、建筑就是这座城市的骨骼和褶皱;她的港口、车站一刻不停地完成着这座城市的呼吸吞吐;她的品牌故事记录着厚重的家谱身世。在范权的心里,这些信息交织成了一首文化的交响、一幅壮丽的画卷。而想要将一座城市完美地展现在一幅画作中,即使这是一幅长6.25 米、高2.5米的巨幅画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范权开始奔走在天津的大街小巷,找一切能寻找到的资源、素材,寻求自己身边朋友的帮助。“我觉得,这幅作品的创作不同于其他自由的主观创作,它更多的应该侧重于现实客观的记录和主观感受的记忆,突出历史文献作用。”范权说,他出生于1970年,是土生土长的天津人,可以说,他是天津这座城市发展历程的见证者。于是,这幅作品中有老天津人记忆中的劝业场、起士林、狗不理、耳朵眼等老字号,也有中新药业、天士力、郁美净这样的现代企业。
“我的这幅作品既要体现津城、滨城的‘双城’发展格局,也要突出天津陆港、海港、空港及信息港口的重要枢纽作用。同时,还不能忽略天津是一座中西合璧、融汇古今的现代化大都市。”范权说,只有全部包含这些内容,《津海鹏程》才是一幅完美的纪实画作。
使命激发灵感
6月29日,“百年华章 筑梦丹青”——天津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美术作品展在天津美术馆顺利举办。《津海鹏程》运用绘画语言,通过宏观的视角把具有“东方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的天津用中国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而这样一幅创新性、纪实性的画作,让不少参观者耳目一新。
“在创作《津海鹏程》之前,我的作品主要是山水、花鸟、人物等,应该说,这幅作品的完成也是我在绘画道路上的一次尝试和创新。”范权说,这是他第一次尝试着通过绘画语言去体现一座城市,展现一座城市蓬勃发展的精神。
而作为它的创作者,这幅作品带给范权的除了成就感,更多的是作为一名美术工作者的使命感。“我们生活在一个最美好的时代,国家给了我们最佳的创作环境和条件,而身为一名美术工作者,我觉得自己也担负着时代赋予的使命,有责任运用手中的画笔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魅力,而这种使命感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我的创作灵感。”范权说。
有了这一次的成功尝试,范权对自己的创作之路也有了新的规划。“艺术来源于人民,艺术要服务于人民。我非常愿意用手中的画笔描绘这座美丽的城市,留住她最美好的时光记忆。”范权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在继承传统书画艺术的同时,我们还要用心中的画笔记录新时代。“这是美术工作者艺术前进的方向,我也将用自己的作品践行这样的艺术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