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模式下应用型本科审计专业人才培养

2021-09-30齐欣大连财经学院

营销界 2021年38期
关键词:应用型校企实训

齐欣(大连财经学院)

■ 引言

目前,各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高校作为培育人才的场所,肩负着为社会提供人才资源的使命。然而目前高校在人才培养进程中还存在着些许问题。这就要求高校改变人才培养方式,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培养实用性人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提供兼具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毕业生。在本科审计专业中,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课堂中的理论教学,忽略了实践教学部分。新的校企合作模式,是本科审计专业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能在实践教学部分为该专业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本文即是在校企合作模式下,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对审计学专业建设进行探析。

■ 国内审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情况

校企合作模式下,应用型审计人才培养的发展情况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了“双循环多模块”的实训体系

现阶段随着培训体系的改革,对于审计专业而言,许多高校已建立了这类实训体系,具体而言就是每门课程的单项实训循环和学生在毕业季的综合实训循环,在实训内容层面几乎可以做到面面俱到,并渗透至审计专业的整个教育进程中。这类实训模式可以进一步拓展审计专业内容的深度,促进学生应用实践知识的能力。

(二)积极利用互联网培养优秀的审计人员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预示着审计行业的未来发展必须与信息技术接轨,而信息技术也在教育培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阶段,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从知识理论灌输转变为通过信息技术等手段促进教育改革,这推动了审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三)校企合作,共同搭建课程平台

为了实现审计专业教学的整体目标,教师需要结合多种教学材料和教学任务,利用多媒体等技术,为学生创建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在校企合作趋势下,为了实现各个学习情境的工作流程,部分学校已与相关企业对接,搭建了移动学习平台,聘请了大量的优秀教师,学生在课前就能借助网络上的学习资源展开预习,也能在课后借助微视频复习,这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 校企合作下应用型本科审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改进人才培养方案

高校需要进一步改善审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相关方案,把应用型专门人才列为人才培养计划的首要目标,针对当前实施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和调整。在方案中需要遵循巩固专业核心课程,拓展学习者实践能力的原则,不但需要学生掌握基础的审计学等理论知识;需要学生了解相关法规,能够处理一般的审计事务;适应大数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具备国际化的眼光;同时具备基本的表达沟通能力、英语交流能力、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具有职业设计能力和职业素养等,为学生将来进入不同的金融组织打下基础。在校企合作趋势下,审计专业的学习者应明确个人未来职业发展规划,学校和企业需紧密联系,依据市场需求,共同打造并不断改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二)改善审计课程设置

在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大多数高校虽然都开设了审计专业的公共教育、实习等相关课程,并为学生创建了不同领域的模拟板块,提供了实践训练课程,然而因为审计专业必须与社会市场的发展相契合,它的课程设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需要适当调整和修改,需要教师持续学习探索。所以,审计专业人才的教学方式,应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发展的课程学习资源,促使学生掌握多样化的知识和技能,并能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能力。

另外,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和当前审计准则修改内容的关联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大局观,逐步提高学生解决审计实际问题的技能,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更多和审计理论知识有关联的内容。在课程设置中,教师还应突出“课岗融合、课证融通”的特点,重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还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开发设计特色课程,如对《审计实务》等核心课程理实一体化的开发设计等。对于职业道德的训练,教师应采用生动的案例,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采用层次性的问题,要求学生共同探讨怎样规避道德风险,体会到审计工作的真实性,使学生建立起遵守审计准则的理念。

(三)加强学校企业之间的合作

第一,高校和大量的合作企业建立合作,如会计师事务所等,将学校的生产性实践训练和校外实习结合起来,让学习者的审计专业技术获得实地的训练。院校应和合作企业共同协商,设计好学生的实习计划。依据相关岗位的需求,高校应主动地改进教学计划,依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特性,适量延长实习时间,增加实习的教学内容。在实习时,应确保学生到校外实习的时间不低于6 个月。

第二,高校可定期邀请会计师或专家来校举办相关讲座,通过现场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加深对审计学科的认识,明确今后的人生的发展方向,拓宽视野。学校还可搭建校企之间的沟通平台,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审计知识论坛,让学生能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分享审计专业的相关资料,提出个人的疑惑和意见,学校的审计教师和企业的专业人士可通过网络进行回复和点评,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计应用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完善审计专业实践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能够保证教学质量获得不断提高,有效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实践教育及校企合作进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时间探析问题的缘由并积极修正,持续提高应用型实践教育的成效。通过校企合作、聘请业内人士、组织校内监督,并和审计专业学生共同参与,建立开放、多元的教学成果评价体系。高校可每年组织毕业生见面会,调查分析毕业生工作情况,听取他们对审计实践教育和校企合作的看法,依据他们的个人工作经历和企业的用人需求,完善审计教学体系,推进课程体系、教学方式的改革,进而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审计应用型人才。并且,增加审计专业期末考评成绩中对学生的实践考评的比例。实践教学开展的成效如何和学生的考核机制是否密切相关。应让学生同时具备内在的动力以及外部的压力。评价指标必须是可量化的,例如:学生的平时考评成绩占总成绩的20%,平时考评成绩可以包括考勤、作业及课堂表现等内容;期末考核试卷成绩占总成绩的60%;参与实践教学的环节占总成绩的20%,其中的环节包括案例教学、模拟审计和审计实习等。

(五)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应主动与会计师事务所合作,构建审计实训基地,实现校企之间的互利合作。合作企业应成为高校的校外实训基地,并帮助学校完善该校的实训基地建设。而高校也应成为企业的人力资源培养场所和科研项目研究场所。二者发挥自身优势,在硬件、软件、设施设备等方面起到互相弥补的作用,共同开发具有发展前途的新项目、新市场。高校与企业联合,可以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展现出产学合作的社会价值。并且,企业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就业实训岗位,还可以优先录取该校毕业生。高校也可依据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毕业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即是说,高校可为合作企业的人才需求对学生展开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合作企业工作。

(六)重视师资建设

在师资建设层面,建议高校允许专职教师走出校门,将企业中的专业人才引入校园。第一,因为审计专业本身是以实践为导向的,因此高校应支持专职审计教师在课余或寒暑假期间到会计师事务所等实务场所进行实践,成为“双师型”教师。第二,高校还需要定期聘请企业顶尖的管理、技术等专业人士作为高校的客座教授、审计专业培训指导员等,参与学校审计专业的建设和教育工作,为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建议。第三,企业还可邀请学校专业教师担任企业发展参谋,为高校教师提供成为“双师型”教师的实践和培训平台。

■ 结语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契合社会发展,与时代接轨的应用型人才是必然需求。校企合作作为被人们广泛认可、接受的教学模式,可以实现学校、学生、企业的共赢,这种教学模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改变传统的人才教育模式,改进人才培养计划,并通过顶岗实习等途径,不断提高审计学生的综合水平。高校应重视校企合作,加强二者之间的合作交流,共同改进审计专业课程,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审计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应用型校企实训
赛教融合下高职大数据专业实训平台自主建设探索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试论一体化的多功能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台研制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