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上下游间的长鞭效应分析
2021-09-30赵锋艳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赵锋艳(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 长鞭效应
长鞭效应是市场中客户的需求信息沿着供应链从下向上传递时被扭曲的一种需求现象的描述。下游企业在考虑到最小订购量和安全库存的情况下会人为地改变订货需求,而供应链上的各节点企业仅根据其相邻下游企业传递的订货信息进行生产或供给决策时,供应链上需求信息的波动性将增加,当订单信息传递到最上游的供应商时,获取的消费者需求信息与消费者市场中客户的实际需求信息发生很大偏差,需求变异现象将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放大。订单信息从市场端到供应端变化首尾相连,其形状像赶牛的长鞭,称为长鞭效应。
■ 长鞭效应产生的原因
(一)短缺博弈
由于原材料或产能的限制,高需求产品在供应链市场中往往处于短缺供应状态,即供小于求。根据二八法则,百分之二十的用户带给企业百分之八十的利润。按照收益从大到小的排序,将用户分为A、B、C 三类,当出现供小于求的情况时,为实现利益最大化,企业优先满足A 类用户的需求,其次是B 类用户,最后是C 类用户。由于短缺效应,总有一部分用户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这部分用户为了满足自身需求,会故意夸大其订货规模以此来获取货源,此时订货信息传递到源头供应商时,所获取的需求信息则远远大于市场的需求信息。
(二)需求预测修正
需求预测修正是指供应链中的中间企业将其相邻下游企业的订货信息直接作为消费者的真正需求信息时,导致的需求发生变化的现象。当企业库存管理员向相邻的上游企业订发出订单时,订购数量通常采取指数平滑法进行预测。当利用指数平滑法时,送到供应商手中的订单是经过每一个中间企业调整后的需求量,反映的是所有中间商修正的未来库存补给量的总和,而经过修正的需求订单是很大的,导致了长鞭效应的产生。
(三)定价策略
产品的定价策略也会引起长鞭效应,引起该结果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种是批量折扣。上游企业为了达到销售额,对下游企业的采购设置一定数量的折扣,而下游企业为降低其采购成本,会人为地扩大订货量来达到折扣条件,从而导致供应链内订单规模批量增加。另一种是由于批发、预购、促销等因素引起的价格波动。但当下游企业通过计算得出批量采购的库存成本低于价格折扣所节约的成本时,销售人员会采用数量折扣方式预先多买,这样的订单不能反映真实的需求。
(四)补货供给提前期太长
补货供给提前期越长,被计算在内的预测需求则会越多,波动越大,需求变异放大现象就越强,长鞭效应越显著。
■ 长鞭效应防范措施
(一)VMI
VMI 是供需双方的一种合作性策略,通过合作,降低供应链上的总库存成本。在VMI 管理策略中,供应商通过ERP 监视下游企业的库存状况来确定库存补充时间和数量。对于零售商来说,降低了监视库存、采购订货的成本;对于供应商来说,降低对消费者市场的需求误差,降低库存水平,缩短交货期,节约运输成本。
实施供应链管理库存有三种模式。“制造商-零售商”VMI模型。制造商与多个零售商之间建立VMI 仓库,制造商是供应链的上游企业,且是主导企业,负责对零售商的库存进行监督和补充,是具有相当规模和实力的产品制造企业,可以承担管理VMI的责任,如美国的保洁公司。
“供应商-制造商”VMI 模型。多个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建立多个VMI 仓库,供应商是实施VMI 的上游企业,制造商要求其供应商及时补充库存,此时VMI 主导的企业可能是制造商,但它不是管理者而是VMI 的接收者,此时VMI 的管理者是该制造商上游企业的众多供应商,通常用于汽车制造业。
“供应商-第三方物流-制造商”VMI 模式。该模式引入到第三方物流(3PL)企业,3PL 成为VMI 的主导,3PL 提供统一的物流和信息管理平台,管理各个供应商的零部件库存并控制订单的运输,供应商则根据3PL 的配送单与制造商按时结算。3PL 运作的VMI 仓库可以同时存放多个供应商的货物,采用物资集中管理的模式,形成规模效应;在供应商发出订货信息时,第三方物流企业直接运输货物,降低了供应商的库存成本和配送的物流成本。
(二)信息共享
需求信息集中和库存数据共享是信息共享的两种方法。需求信息集中指的是在供应链系统中,有一个承担收集汇总零售商的需求量并且向供应商订购的分销中心,供应商收到订货信息后,将订购货物的总量配送到分销中心或者直接将货物送到每一个零售商。库存数据共享是由于需求量或者时间间隔的限制,零售商存在产品数量可能无法达到安全库存的状态,通过物流和信息管理平台,了解其他零售商的库存,通过修正订购量来调整低库存或异常高库存的零售商。
通过建立物联网,实现信息共享。物联网即“万物相连的互联网”,是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是一种广泛的信息传感网络。基于物联网的平台,下游企业通过了解上游企业的生产量、库存量以及价格来选择合适的供应商;而上游企业可以通过物联网平台了解消费者市场的需求水平和下游企业的库存水平,并且预测其每周、每月的生产量以及库存水平,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由于上游企业之间或者下游企业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为了保障各自的利益,物联网的建成存在着重大的挑战。如果上下游企业之间互相参股,而利益相关企业为了实现双赢,会在企业之间形成小型的物联网系统。
(三)缩短提前期
企业是通过经济订货批量来降低成本,而订货提前期对库存相关成本的影响相对比较大。缓解因批量订购而产生的“长鞭效应”,关键是缩短订货提前期。缩短订货提前期,对供应链上的管理提出了两点要求:一需求方增加订货次数,以最低的订单成本快速地将订货量传递给供应商。供应链是稳定的战略联盟前提下,通常可以采用EDI 技术、看板技术或ERP 来实现。二是分销商小批量的货物需求的物流配送是通过低成本来完成,该过程只能通过第三方物流配送优化系统来实现。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供应链及时、随时、高效的配送体制,使供应链上的中间企业实现最低库存,降低仓库储存成本。
(四)消除短缺博弈
在某些情况下,由于供应商生产能力的限制,市场上会出现供小于求的情况,导致产品分配博弈问题,通过多个供应商供货可以减少供应商的压力,降低因产品产量短缺造成的影响,下游企业则会相对合理订货,降低需求变异放大带来的影响,削弱长鞭效应。
稳定高需求产品的供应可以消除因下游中间企业的预期缺货而产生的囤货需求,同时也消除了由于囤货而衍生出的虚假需求,即产品供给的稳定可以避免“缺货游戏”,满足各节点企业的订货需求,使节点企业的订货趋于市场需求,消除短缺博弈,削弱长鞭效应。
(五)减少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
供应链上的中间企业越多,核心企业的位置越靠近上游,需求订单信息被修正的次数就越多,需求放大现象越明显。减少供应链上中间企业的数量,可以使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尽量靠近下游,需求订单信息被修正的次数也会相应减少,从而弱化长鞭效应。通过采用电子商务技术可以有效减少供应链上多余的分销商、零售商、区域代理等环节,缩短供应链的链条长度,同时也有效地减弱了“长鞭效应”。
■ 长鞭效应对上游企业的影响
长鞭效应对供应链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制造商,由于订单在各节点的传递过程中被无限放大,其制造商生产的产品存库也被无限放大,同时各节点企业的库存也比较大,增加了库存成本。长鞭效应导致供应链上节点企业的库存水平上升,库存水平越高,相应的库存成本、管理成本增加,高水平的库存也占用了较大的仓储空间。从产品角度来说,供应链的不稳定导致订单的提前期延长,提前期延长会导致每次的订货量都比较大,同时也增加了库存成本。
长鞭效应使得生产计划变化加剧。长鞭效应使得制造商接到的订单大于市场中的实际需求,导致订单有很大的波动,当需求处于较低点时,其表现是其生产能力过剩,而需求处于高水平时,其表现是生产能力不足,影响到企业的生产计划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