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新模式研究
2021-09-29房明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102-5042-9203
摘 要:“互联网+”时代赋予高校人才培养以新的使命,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信息传递、信息共享等方面的优势,将“互联网+”深度融入传统教学,有助于推动高校在课程设置、课堂形式、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教学管理等诸多方面的改革与创新,从而促进和加快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构建“互联网+”背景下以学生为本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 人才培养 学生为本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6(b)-0100-03
Research on New Mode of Talent Training in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FANG Ming
(Shenyang Ligong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Province, 110159 China)
Abstract: The "Internet+" era has given the university talents training a new mission,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the Internet i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nd information sharing. Integrating "Internet+" into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will help promote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the curriculum,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s, examination methods and teaching management. Thus, we should accelerate and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in universities, and build a new student oriented training mod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Key Words: Internet+; Talent training; Student-oriented; Teaching reform
國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融合已无处不在,属于“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在教育领域,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出2022年我国将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如何充分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使用高效的互联网平台,并将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平台与高校传统教学及教学管理深度融合,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层次人才,这是高校需要深刻思考和研究的关键问题。
1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开展“互联网+教学”
注重分析“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对高校教育事业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和作用[1]。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高校正常的开学计划,但也给了高校一个尝试大规模深入开展“互联网+教学”的机会,以MOOC为代表的一系列具有丰富、高质量教学资源的网络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被广泛应用,全国各地兴起了一阵轰轰烈烈的“互联网+教学”竞赛。而今回头看,“互联网+教学”对疫情期间“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为高校日后继续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
实践证明,“互联网+教学”不能单纯以在线网络学习和建设网络教学平台为根本目的,如果仅仅是将线下课堂变为线上直播,那就偏离了“互联网+教学”的真正意义。“互联网+教学”应在互联网载体基础上形成高效、便捷的教学新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营造互动的学习环境,将教师施教导向转向学生需求导向,这样即使回归线下课堂,“互联网+教学”并不会功成身退,仍然可以持续为教学活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让教学活动永远在线。以此为鉴,真正回归线下教学后,各高校虽然实施“互联网+教学”的范围和规模都有所缩小,但相比较以前明显提高,并且教师和学生运用“互联网+教学”也更加得心应手。因此,高校应该长期将“互联网+教学”作为一种丰富教学活动的手段,让传统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以互联网为载体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更为丰富的学习方法、更多高质量的学习资源,同时为教师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便利条件。
2 改变传统课堂模式,建设“互联网+课堂”
“互联网+教学”的最终形态应完全依托于网络进行,即学生完全在互联网上选择学校、课程、教师、上课时间,无论何时何地,利用电脑、手机等电子终端设备就可以进行在线学习,一切教学活动都在网络上进行,这对于一些高职教育和教育培训是比较适合的。但对于高校而言,目前“互联网+教学”还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是较为理想的教学模式。
虽然目前高校不适合实施完全的“互联网+教学”,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是不可改变的,比如建设“互联网+课堂”,即智慧教室。智慧教室是借助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和智能技术等构建起来的新型教室,在课堂上具体体现为学生分组讨论、师生终端互动、信息即时交互、反馈实时呈现、过程数据生成、课堂资源再利用等高效、便捷的教学新方式。
在“互联网+教育”时代开展教育活动不能脱离教育中“人”的存在[2]。正如智慧教室,智慧教室的建设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典型改革方式,将互联网技术和翻转式教学相结合,遵循经典“加涅九段教学理论”[3],关注学生心理活动变化,让学生摆脱固有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所有的教学活动都紧紧围绕学生展开,学生通过讨论和互动体现自己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开放式学习和泛在学习的形成。建设以智慧教室为代表的“互联网+课堂”,将信息手段常态化融入课堂教学,是对传统教室的升级和完善,体现了高校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目标。
3 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探索“互联网+实验”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实践教学策略要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出发[4]。虚拟仿真技术在教学中尤其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潜力巨大、应用前景广阔。当前,高校实验室的建设普遍面临实验室数量不足、实验空间不足、实验成本偏高等问题,甚至一些实验项目因为条件所限无法开设,而实验教学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不受时间、空间、实验条件限制的虚拟仿真实验室成为了高校探索“互联网+实验”的新热点。
充分利用VR(虚拟现实技术)、AR(增强现实技术)、MR(混合现实技术),配合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网络,建立虚拟仿真实验室,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虚拟仿真教学工具,探索“互联网+实验”,可以说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一个飞跃,除了能够为高校节约实验室建设成本以及增加实验开出率之外,“互联网+实验”还能够显著增强学生的体验,以往受限于实验条件无法开展的实验项目在“互联网+实验”的帮助下也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完成,为学生营造出极具吸引力的自主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知识和锻炼技能。
4 依托实习实训基地,鼓励“互联网+创新”
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切实贴合大学生的发展现状,为高校大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道路[5]。这要求高校通过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积极开展实践教学,为社会输送和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创新型人才,而依托于互联网的“互联网+创新”则给了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一个自由发挥的平台,通过以“互联网+创新创业”为培养目标的“互联网+实践”,让学生提前接触未来可能的工作岗位,了解行业发展动向,积累实践经验,培养创新创业意识,为以后就业创业打好坚的基础,以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社会就业压力挑战。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校依托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广泛开展校企合作,依托产学研项目完成实践类课程建设,学生通过实习实训直接接触未来工作岗位,亲身体验企业运转流程,从中获取学习需求和学习目标,培养获取信息、整合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创新创业储备的能力;并鼓励学生积极申请创新创业项目,组建合作团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检验学生实践实训成果,实现高校与企业的无缝连接,无论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还是自己创业,都能够快速适应角色转变,契合时代需求,在新的岗位上实现自身价值。
5 实施教考分离改革,推行“互联网+考试”
教考合一是高校传统的教学与考核方式,即教师本身既是任课教师也是出题教师,考核结果容易受到主观因素影响,而教考分离是针对传统教考合一存在的种种弊端而产生的一种创新性教学质量评价方式,是目前和今后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6]。
所谓教考分离,就是把课程的教学和考试彻底分离开,教师不再参与其所教课程的考试工作,包括考试中的出题、组卷、监考、阅卷、成绩录入、成绩分析等诸多环节,为了保证课程教学考核的公平与公正,高校实施教考分离势在必行。
实施教考分离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在线试题库,教师可以利用多元、多梯度的在线试题库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课堂测试、课后作业、辅导答疑,对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进行过程性考核,期末时再通过在线试题库随机抽取试题并组卷、设计答题卡,考试完毕后将答题卡批量扫描录入云端阅卷系统,教师使用云端阅卷系统对匿名答题卡进行批阅,最后归档成绩、生成成绩分析。以大数据检验教学效果,从而实现课程教学体系与考核体系、评测体系的有效分离,并结合学生之前产生的过程性考核结果,实现基于OBE的成果导向教育。
6 基于大数据为支撑,推进“互联网+管理”
2020年底辽宁省出台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學校完全学分制改革的实施方案,深化普通高校完全学分制改革,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完全学分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只针对教学,对高校的教学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按部就班的学年学分制管理模式已不再适用。完全学分制给学生和老师更多选择的机会,学生可以选择快速修满学分提前毕业,也可以选择暂时休学创业延期毕业,学生对于课程、对教师的选择自由度也更大,所以高校的教学管理不能局限于简单的排课、选课等日常事务管理,还要能对完全学分制改革起到指导和推进作用。
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教学管理”能够从教学日常形成的海量基础数据中解析出深层有价值的大数据信息,对于教师来说,可以通过大数据信息了解学生对什么样的课程、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感兴趣,以及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等,从而帮助教师从经验教学转变为精准定向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可以通过大数据信息了解哪些课程适合自己,自己对于本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等,从而帮助学生从模糊学习转变为精确定位学习。对于学校管理者来说,可以通过大数据信息实时监控教学动向以及教学质量状态,从而在可靠数据支撑下制订切实可行的政策和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方案。
7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的人才培养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这要求高校在教学活动中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权,传统固有教学模式受格局所限,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体现学生自我意识,这需要一个更为广阔、更为开放的平台。“互联网+”给高校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新的挑战,“互联网+教学”“互联网+课堂”“互联网+实验”“互联网+创新”“互联网+考试”“互联网+管理”等“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契合高校教学和教学管理关键点的改革和创新,能够发挥互联网技术在获取信息以及在资源配置中的独特优势,让互联网技术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服务,从而全面打造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互联网+教育”大平台。
参考文献
[1] 张晨.“互联网+”背景下论高校新型教学形态的改革与创新[J].山西青年,2021(2):88-89.
[2] 赵明洁.“互联网+教育”时代下论回归人的教育[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37(1):9-12,45.
[3] 黄河,高佳妮,夏丽莎.“互联网+”背景下智慧课堂的翻转式教学模式构建[J].科技风,2021(2):27-28,39.
[4] 迟彩霞,苏适,乔秀丽,等.“互联网+”背景下地方高校应用创新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20,40(12):135-137.
[5] 李雅谦.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探究[J].山西青年,2021(1):107-109.
[6] 沈雯.互联网时代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7.
基金项目:2018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辽教发[2020]47号)。
作者简介:房明(1977—),男,硕士,正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教学管理、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