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线上入户陪伴: 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家庭教育指导新范式

2021-09-29黄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27期
关键词:心理辅导家校合作家庭教育

黄萍

摘要:线上入户陪伴是指家庭陪伴师连续21天在线上陪伴家长,帮助家长厘清问题、整理情绪、缓和矛盾,增长智慧,从而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胜任力。线上入户陪伴的核心技术是肯定技术和情绪的识别和稳定技术。实践证明,在家庭陪伴师的引领和指导下,家长提升了家庭教育能力,亲子关系走向温馨和谐。

关键词:家庭教育;入户陪伴;心理辅导;家校合作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7-0063-03

在疫情防控越来越严格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家庭教育指导方式面临挑战,家校沟通难度加大。江苏省扬中市经过实践,探索出了适合本地区的家庭教育指导新范式:线上入户陪伴。

一、活动背景

(一)疫情期间的家庭教育状况令人担忧

2020年新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国,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为了做好防护工作以及遏制疫情蔓延,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倡导各地中小学生居家学习,但居家学习期间一些问题初现端倪,长时间的“停课不停学”导致家庭负面情绪(焦虑、恐惧等)在亲子之间不断蔓延,学生因长时间玩手机、电脑,网课效率低下,不能及时提交作业,让父母头疼不已;父母过于唠叨、脾气急躁,批评和责骂孩子或疏于对孩子的管教等,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因亲子矛盾引发的极端事件频发,引起广大教育者的反思。

(二)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意义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工作开展得好坏不仅关系到孩子的终身发展,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更关系到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国家的繁荣稳定。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迫于升学压力,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重智轻德,重知轻能,管教甚严,导致孩子学业负担过重,心理压力过大;还有些家长忙于工作,疏于对孩子的管教,导致孩子习惯差、成绩差、品行不端。以上两种极端的教育方式均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2015年10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学校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指导中的作用,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等各种家校沟通渠道,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由此可见,学校在家庭教育指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疫情防控背景下家庭教育指導的困境

在疫情防控形势越来越严格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家庭教育指导方式面临极大挑战,“少出门 少接触 不聚集”的防控要求使得家校沟通难度增大,学校暂停甚至取消家长入校参加家校共育活动,线下活动改为线上活动,家长居家参加家校共育活动成为常态,学校通过发放告家长书、线上家长会、线上读书会等方式跟家长互动,这种新颖的沟通方式看起来方便快捷,也实现了“少出门 少接触 不聚集”的防控目的,但是一些家长由于工作和个人原因,并没有真正参与,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没有尊重孩子的合理需要和个性,对孩子的管教依然简单粗暴。为了提升家庭教育指导的系统性和实效性,提高广大家长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扬中市教育工作者经过一年的实践摸索,逐渐探索出了适合本地区实际的家庭教育指导新范式:开展线上入户陪伴活动,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提升家庭教育胜任力。

二、线上入户陪伴活动介绍

(一)线上入户陪伴活动简介

线上入户陪伴是指家庭陪伴师连续多天(经实践证明,21天为适宜陪伴时间)在线上陪伴家长,帮助家长厘清问题、整理情绪、缓和矛盾、增长智慧,从而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胜任力。家庭陪伴师一般是指具有教育学和心理学双重背景的心理咨询师、专兼职心理老师、德育干部、优秀班主任等,被陪伴的家长主要是指在家庭教育上有困扰且愿意改变的家长。线上入户陪伴的流程是家庭陪伴师组建微信群,一般群内有2~3名家庭陪伴师,每位家庭陪伴师陪伴2~3名家长,家长通过前期的招募、报名、审核而自愿加入微信群,家长在微信群中通过坚持21天日记打卡,记录自己和孩子的亲子互动过程,家庭陪伴师对家长的日记内容及时反馈和点评,对好的做法给予肯定和认可,对不合适的做法给予提醒。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家长和家庭陪伴师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家长开始审视自我、觉察自我、探索自我、发现问题、改变自我、稳定情绪、理解孩子、化解矛盾,提升自己的家庭教育胜任力。

(二)线上入户陪伴活动的优点

手段先进,快速有效。线上入户陪伴跟传统家庭教育指导比较,具有手段新、速度快、指导性强等特点,从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发布招募信息到跟家长电话沟通再到正式开展活动,仅仅需要十天左右。线上入户陪伴活动借助发布问卷星招募在家庭教育中有困惑的家长,家庭陪伴师利用电话访谈对报名家长的家庭教育情况进一步了解、核实,家长通过微信群提交日记暴露问题,得到家庭陪伴师的点评和回应,家长在家庭陪伴师的指导下开始觉察自我,改变认知,缓和情绪,理解孩子。这些都是在疫情防控大背景下,借助现代化手段,实现家庭陪伴师和家长全程无接触、不聚集的目的,家长在21天时间里发生了巨大变化,家庭教育胜任力得到很大提高。

问诊把脉,温情陪伴。一些家长在日记中提到孩子厌学、网络成瘾、做事拖拉等问题其实已经困扰他们很久了,他们报名参加活动就是为了快速得到解决方法,从而缓解自己的焦虑和紧张。这个时候家庭陪伴师不是根据家长的要求提供具体方法,因为家长在情绪混乱状态下是没有办法处理事情的,即使提供方法也是无效的。家庭陪伴师要做的是客观冷静地看待家长目前的处境,共情家长的情绪,感受他的痛苦、焦虑和紧张,理解家长的不易,肯定家长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引导家长反思自己在亲子沟通中的不足,帮助家长找资源、寻方法,用爱心、耐心和智慧给家长赋能,让家长学会自己处理问题、解决问题。

猜你喜欢

心理辅导家校合作家庭教育
高校辅导员的自我定位及学生管理工作的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心理辅导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