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有所向 行有所往

2021-09-29倪婷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27期
关键词:生涯规划教育自主探索高中生

倪婷玉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越来越受重视。江苏省无锡市Q校在高二年级开设了以“大学巡礼”为主题的生涯探索活动,以目标指引行动,提高学生对大学的认识程度。在活动中,学生锻炼了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沟通的能力,提高了核心素养水平。

关键词:生涯规划教育;高中生;自主探索;大学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7-0025-02

一、活动背景

社会对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单一的知识学习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未来的人才除了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之外,更要具备良好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沟通的能力。因此,锻炼和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尤为重要。

与此同时,新课程改革也在不断推进,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2020 年5 月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2017年版)》强调:“将培养具有职业意识和人生规划能力的公民作为普通高中教育的目标之一”。在高中阶段开展生涯规划教育不仅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途径,也是高考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更是个体发展历程的成长需求[1]。Q高中是无锡市一所普通的高级中学,该校在实践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过程中,设计生涯教育的模块化课程,分阶段稳步推进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高一年级以生涯通识教育为主,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我;高二年级以生涯实践体验为主,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高三年级以生涯选择和发展指导为主,帮助学生做好生涯决策。本文以高二年级开展的“大学巡礼”生涯探索活动为例,分享Q校在生涯探索活动中的经验。

二、理论依据

(一)生涯发展理论

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将生涯发展分为五个阶段,高中生正处于探索阶段的试探期(15~17岁),在这个阶段,学生试探自己的兴趣、需要、能力及机会,做暂时的决定,并在幻想、讨论、课业、生活中加以尝试。

(二)认知加工理论

生涯发展的认知加工理论认为解决生涯问题需要四个方面的信息加工,分别是自我知识、外界知识(包括职业和专业知识等)、生涯决定和后设认知。由此组成了一个“信息加工层面的金字塔”[2]。其中知识层面是生涯规划的基石,包括对自我知识对外界知识的了解。

三、活动目的

1. 学生通过了解自己熟悉的大学,初步认识大学的软硬实力等,调动自己的积极性,用求知感带动行动力。

2. 学生通过挖掘自身资源,主动去了解一所原本不熟悉的大学,在挖掘信息的过程中发展搜集并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 学生通过团队分享,了解大学之间的差异,得到关于大学的更全面的认识,并在分享的过程中发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四、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自主探索活动的首要任务是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只有对任务有足够的兴趣和好奇心,学生才能克服一切困难去探索问题的答案,并且在探索过程中得到乐趣,获得成就感。大学,是每个高中生心之所向,本身就是学生一定的志趣方向,所以“大学”这个主题本身对学生就有吸引力,这是学生的“求知需求”。但大学的数量庞大,体系繁杂。大多数高中生对大学只有一些笼统的概念,“知之不详”。教师可以借助这种“求知需求”和“知之不祥”之间的不平衡,激發学生的兴趣,构建自主探索桥梁。

1.介绍基础信息。向学生介绍中国大学的整体概况,包括可探索的不同角度,帮助学生构建关于大学的整体概念。教师可以以当地的知名大学为例,整合其中对高中生有用的和有趣的信息,指导学生探索大学的内容和方向。

2. 增加活动趣味。教师提前准备了地区签,每位学生随机抽签,在抽到的地区范围内探索一所原本不熟悉的大学,这样可以保证探索大学的多元化。

3. 引入奖励机制。对完成度比较高的学生给予奖状、作品展览、择优选拔展示等激励策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调动资源,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

虽然学生大多数时间都在校园里,但是他们并不缺乏可用资源,这些可用资源可能被忽视了。教师可以把这种隐性资源调动起来,让学生意识到要完成任务,其实有多种方法跟途径,解决问题并不是找唯一解,可以找最优解,也可以找综合解。

在活动中,有些学生用到了人际资源,比如访问了周围了解该所大学的亲朋好友;有些学生用到了网络资源,通过官网、贴吧、微博等不同渠道搜索信息,构建该大学的全貌;有些学生用到了沟通资源,打电话去学校了解相关信息……探索的过程也是能力发展的过程。

(三)构建平台,帮助学生体验乐趣

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一个人的资源是有限的,当一个人变成一群人时,资源就会变得更丰富。学生把自己探索的信息进行分享,大家就能得到关于大学的更全面的信息,与此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本次自主探索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展示和分享的平台。大家认真准备、积极分享,成了课堂的主人。很多学生制作了PPT,用图文和言语结合的方式介绍大学;有些学生制作了视频,用动态的场景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座大学。通过分享平台,学生们体验到了自主探索的乐趣及成就感,丰富了人际互动的话题,将大学探索融入生活。

(四)课后延展,为自主探索蓄能

活动的良好体验可以为自主探索蓄能。一旦学生们感受到自主探索的乐趣和成就感,他们就能自觉地将自主探索的行动力延展到其他课题中。本次活动中给学生们布置了课后作业,请他们找到两所大学进行不同维度的比较,可以是两所心仪的大学,也可以是两所名称相似的大学,也可以是两所水平相近的大学。如哈尔滨工程大学VS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VS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等。通过类比,学生能获得更多有效信息,从对大学的单一认知提升为对大学群的整体认知。通过课后延展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和习惯。

五、活动反思

“大学巡礼”的自主探索活动在开展期间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只有看到未来,才能更坚定地走向前方。在活动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一是合理安排时间。学生分享需要大量的时间,因此要规定好每位学生分享的时间,提前准备好材料,让分享汇报活动更集中、更有效率。二是在自主探索之前,要适当引导探索的方向。学生们在刚开始探索的时候往往很迷茫,不知道要去找一些什么信息,教师可以提供方向引导,但不要给予详细的框架,过细的框架会框住学生的发散思维,影响自主探索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魏秀超,李长江,张英锋,等.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涯课程实践探索[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36):55-60.

[2] 张静,陈建帮. 基于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慢就业”大学生生涯辅导策略探析[J]. 北京教育(德育),2020(4):54-57.

编辑/刘 芳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生涯规划教育自主探索高中生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高校辅导员创新生涯规划教育模式探索
生涯规划教育视域下的辅导员工作方法创新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让数学课堂成为探索能力的训练场
创新教育发现数学——以小学数学为例
初中数学课堂“自主学习”教学初探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职业探索模块中翻转课堂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