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恐龙化石的历险记
2021-09-29海生
海生
埃氏哈茲卡盗龙复原图
被偷猎的化石
蒙古国南部的戈壁是一片广袤的不毛之地,几乎无人居住,铺设的道路更少。但是,在这块荒凉之地,却有着大片裸露的白垩纪岩石,岩层中藏着丰富的宝藏——恐龙化石。这里是化石偷盗者的天堂。据估计,自1990年代以来,至少有数百具恐龙骨骼和千枚恐龙蛋被从这里挖掘出并走私出境。
这一次,偷盗者盯上了一个被称为乌哈托喀的地方。他们挖出一块半米长的红砂岩,里面有一只小恐龙的白色骨头。他们在裸露的骨骼上涂上强力胶——这是古生物学家通常用来硬化和保护骨骼的专用胶的拙劣替代品。然后,他们用麻布和石膏把整块石头包裹好,开车运走。
在某个时刻,石膏包裹的化石被带到一间作坊。在那里,走私者雇佣的人员清除了涂在表面的强力胶以及部分岩石。于是,这只恐龙自从在数千万年前死去以来,它的一半骨骼第一次重见天日。偷盗者仔细地观察了残骸:这是一种奇怪的恐龙,只有鹅一般大小,有着锋利的爪子和鸟一样的特征。
偷盗者确信自己挖到了有价值的东西,可以卖个好价钱。
判断化石真伪
几经转手,这块化石来到了欧洲,并于2011年10月在德国慕尼黑化石展上展出,引起一时轰动;随后被法国化石经销商弗朗索瓦·埃斯奎利买下,交给比利时古生物学家帕斯卡˙戈德弗特鉴定。
“哇!这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戈德弗特看到化石时说出的第一句话。从身体看,它似乎是一只驰龙(一类能快速奔跑的食肉恐龙的总称,其中包括著名的迅猛龙)。然而,与之相连的却是一个类似天鹅脖子的东西和一个有着扁平鸭嘴的头骨。“这是真的吗?它更像是拼凑起来的嵌合体。”
嵌合体是骗子用不同物种的骨骼化石拼凑出来,以假乱真的赝品。最著名的案例是1999年被宣布为一种披羽的新恐龙,它实际上是由一种已知的恐龙化石和鸟类骨骼混制成的。
要鉴别走私化石的真伪,第一步要确定它的年龄。在这里,考古学上常用的碳年代测定法已经不管用了,因为太多的放射性碳原子已经衰变,这项技术对任何历史超过5万年的东西都不顶用。唯一的办法是先确定化石的来源地,然后通过地质图和其他放射性测年方法来确定化石所在地层的年代。
幸好标本箱里附有一个简单说明,说它来自蒙古的乌哈托喀。经过6个多月的来回调查取证,戈德弗特他们发现,化石周围细小的红橙色岩石与乌哈托喀富含化石的岩层非常吻合。这些岩层的年龄可以追溯到大约7100万到7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
确定新恐龙身份
下一步是看看仍埋在石头中的另半具骨架。研究人员对标本进行了X光扫描,但骨骼和周围沉积物之间的密度差异太小,无法产生清晰的图像。他们只好借助于同步辐射加速器,对整块恐龙化石进行了一次同步辐射扫描。
工作做得很漂亮,整块化石得到了精确的重建。骨骼的隐藏部分跟裸露部分完全一致。为它的真实性提供更有力证据的使他们发现一条生长停滞线(动物因生病、营养缺乏等原因,一段时间骨骼停止发育而遗留下来的痕迹线,类似树木的年轮)贯穿整具骨骼。这说明,骨骼不是拼凑出来的。
扫描结果显示,这只动物有短而像翅膀一样的前肢,以及许多细小的牙齿,让人想起一只吃鱼的蛇颈龙。综合起来,古生物学家认为,这是一种食肉动物,大部分时间都呆在水里,在白垩纪的湖泊和河流中以捕食鱼类为生。它的不寻常的前肢可能和企鹅的翅膀一样,用于在水中滑行。
这可以说是够奇特的,因为尽管许多巨型爬行动物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期的海洋中,但能高度适应水性的恐龙并不多。除了它,目前已知只有另外两种:一种是来自中国的小型盔甲恐龙,行动起来类似海龟;另一种是以鱼为食的巨型食肉棘龙。
2017年,这种恐龙被命名为“埃斯奎利-哈兹卡盗龙(简称埃氏哈兹卡盗龙”,以纪念当初买下化石以供研究之用的法国化石经销商弗朗索瓦·埃斯奎利。另一个是对蒙古恐龙研究做出开创性工作的波兰古生物学家哈兹卡·奥斯穆尔斯卡的名字。
如今,这块化石已经归还蒙古国,陈列在乌兰巴托的恐龙中央博物馆内,供人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