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了这片绿水青山

2021-09-29姚献胜伍仲

林业与生态 2021年9期
关键词:武冈云山国营

姚献胜 伍仲

自1954年建场以来,武冈国有林场已历经了67年的沧桑岁月。为了建设与保护好这片绿水青山,坚守武冈后花园天然生态屏障,一代又一代林场人不忘初心,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导思想,艰苦创业,砥砺前行,改革创新,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绘就了今天武冈国有林场的精彩篇章。

艰苦创业

国家“一五”期间(1953~1957年),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需要大批木材,在武冈云山、天尊山及周边村镇就有大片适宜造林绿化的荒山。荒山生态环境恶劣,老百姓叫苦连天:“天晴三日喊天旱,下雨三时遭水灾,农业生产受大害”。

1954年5月,武冈县委书记初学然、县委副书记吕尚志领导召开了云山周围11个乡250多人参加的“建场划场代表会议”。同年6月1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武冈云山规划为县有林场,并设立机构经营管理》,国营武冈云山林场由此而生。

在“绿化祖国”“实现大地园林化”的号召下,在武冈县委划场《10条规定》的督促下,第一任林场场长、党支部书记唐步生、副场长陆承松等带领林场职工,开始了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建场之初,林场决定分三步走完成划场任务。一是广泛宣传建立林场、植树造林、绿化云山的伟大意义。二是以乡为单位召开村组干部、党团员骨干会议,传达贯彻县里会议精神,统一思想认识。周边各村都相应召开了村民大会。三是组成清山划界工作队,逐山逐岭踏清山界,开挖壕沟,竖立木桩,划定国营武冈云山林场山林面积4898公顷。自此,武冈林场初具雏形。

砥砺前行

1955年春,武冈县委发出“向荒山进军,绿化云山”的号召,少数同志缺乏信心和勇气,认为“云山自古是荒山野岭,植树要成林,真是癞哈麻想吃天鹅肉”。县委马上召开了云山周围61个村500多人的动员大会,在毛主席“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指示下,由共产党员带头、领导靠前指挥。林场与初级社、高级社签订造林合同,实行定任务、定时间、定质量、定报酬的“四定”方案,一舉全垦造林600公顷。1957年春,造林1256公顷,平均成活率达95%。同年5月,林场场长王崇学出席国家林业部在北京召开的国营林场座谈会,受到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建场之初,林场全体共产党员身先士卒,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干部群众,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拼搏精神,唱响“一把镰刀五寸长,政府号召上林场;林场工作就是好,哪怕天天上山割毛草”的乐观主义精神。共产党员戴金城,为完成造林与抚育等生产任务,连续5年没有回过家,长期与民工住在山上茅棚里。共产党员银汉斌、技术干部董学进带领120多名工人造林,连续奋战107天,高标准完成了173公顷的造林任务。

1959年,中央内务部长曾山亲临武冈林场视察工作后题词“成绩巨大、问题很少、继续努力、前途光明”。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看了武冈林场的总结材料后批示“办小型武冈林场好”。1962年,副场长尹华桂代表林场出席国家林业部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国营林场座谈会,受到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武冈林场在不断探索与发展过程中,逐步摸索出一整套造林、抚育、管理的经验。到1977年,抚育间伐杉木林共4000公顷,生产间伐材达5.79万立方米,抚育间伐经验写进了林业专业《森林经营学》教科书。

1982年5月,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武冈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302公顷。1984年7月,云山自然保护区管理所正式成立。1992年7月,原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云山国家森林公园,面积3110公顷。1995年10月,原国家领导人华国锋为云山题词“楚南胜境”。

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武冈林场的发展达到一个高峰,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武冈的繁荣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从1978年第一代人工林成熟开始,木材年采伐量由3000立方米增加到9000立方米,上交国家优质木材10.76万立方米。1993年,全场共营造第二代速生丰产林2167公顷,木材蓄积量增加到41万立方米,林场总收入达4511.9万元,上交国家税收828万元,育林基金250万元。上世纪90年代初,国营武冈林场成为湖南省国营林场中建设速度最快、建设成本最低、收入最高的林场之一。

改革创新

上世纪90年代末,由于长期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武冈林场的发展陷入了低谷。出现了摊子大、人员多、底子薄,管理难度大,信访问题多,经济来源少等问题。为此,武冈林场于2007年11月启动分类经营改革,成为湖南省第一个“吃螃蟹”的国有林场——一是将林场2666.67公顷商品林流转给福建省的一家民营企业,由其在武冈组建一家商品经营型林场即银林林业发展有限公司,按市场机制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目前运行状况较好。二是率先成立湖南省第一家纯公益性林场,定编85人,纳入财政全额预算,管理其余的5333.33公顷生态公益林。

武冈国有林场成功转型,从以木材生产为主的粗放发展模式转变为以生态保护为主的现代林业发展模式,建立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生态建设和现代林业发展的国有林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全省国有林场改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武冈国有林场建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为建设国家经济、发展生态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先后被评为“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全省国营林场先进单位”“全国国营林场先进单位”“全国国有林场造林绿化400佳单位”。1993年,国家林业部就全国4186个国营林场的经济实力,评估选出500强国有林场,武冈国有林场有幸位列第76位。

猜你喜欢

武冈云山国营
武冈: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前行力量
国营第八九一厂
武冈曾名都梁
国营第八九一厂
云山图
国营第八九一厂
Accident Analysis and Emergency Response Effect Research of the Deep Foundation Pit in Taiyuan Metro
国营第八九一厂
云山的树
论民国中后期武冈中等师范学校训育实践*——以武冈境内师范学校学生自治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