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精神的哲学意蕴
2021-09-29苏晓伟
苏晓伟
摘 要: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走上了独立自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道路,形成了“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敢闯新路、民主团结”的遵义会议精神。遵义会议精神贯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精髓,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历史观相统一、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哲学意蕴。
关键词:遵义会议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中图分类号 D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1-0475(2021)04-059-04
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贵州遵义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伟大转折。遵义会议是在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作出的决定,标志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逐渐走向成熟。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四渡赤水河,迂回曲折地穿插于敌重兵之间,佯攻贵阳,威逼昆明,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巍峨雪山,过无人草地,突破腊子口,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吴起镇,取得了长征胜利,实现了战略大转移。
遵义会议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正确道路,逐渐形成了“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敢闯新路、民主团结”的遵义会议精神。其中,坚定信念是灵魂。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灵魂和精神支柱,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只有坚定理想才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任何挫折失败都能挺住,任何牺牲都不畏惧。[1]实事求是是核心。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内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结束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共产国际决议神圣化、把苏联经验模式化的错误倾向,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2]独立自主是精髓。遵义会议是同共产国际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召开的,作出了一系列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重大决定,这些成果都是我们党独立自主取得的。敢闯新路是关键。敢闯新路集中体现在面对曲折和困境,敢于突破,敢于承担责任,体现了大无畏精神。民主团结是保证。民主的首要价值是尊崇多数人的意志,强调“多数人权力”,团结就是最大范围内求同存异,友好协商,争取大多数人的支持。民主团结需要大公无私的革命精神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坚持真理,直面矛盾,并且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遵义会议精神贯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精髓,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光辉典范。从哲学的角度全面认识和把握遵义会议精神,对于继承和弘扬这笔宝贵精神遗产,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一、遵义会议精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历史观相统一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强调物质决定意識,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世界不以人的主观意识转移而是客观存在的,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必须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科学预判事物发展趋势及结果,从而实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强调把事物看成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并根据特定的历史条件做出客观评价,正确认识人的活动与社会历史规律,按照它们本身所呈现的样子来理解世界,从事实本身的联系来把握事物,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遵义会议召开的过程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战胜“左”倾教条主义的过程。遵义会议召开前后,通道会议上周恩来接受了毛泽东的建议转兵贵州从而实现了战术转兵;黎平会议正式否定博古、李德去湘西与红二军团、红六军团会师的计划,通过了以遵义为中心建设新的革命根据地的决定,实现了战略转兵;猴场会议把军事指挥权收归中央政治局,最大限度制约了“左”倾军事指挥对革命的影响;扎西会议确定毛泽东协助周恩来负责军事;苟坝会议毛泽东成为新的三人团成员之一,重新回到了军事领导岗位;会理会议进一步巩固了毛泽东在党内军内的领导地位,统一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这一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侧重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大众化、民族化研究,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紧密结合,并指导中国的革命实践,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批评“左”倾军事教条主义者没有尊重中国革命的实际,仅仅按照一般的常规作战方式,用所谓的“短促突击”战术来支持,结果不但丢掉了中央苏区,而且错失了许多有利的战机。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实事求是军事思想的正确指挥下,总结和借鉴以往历史经验[3],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防御为积极防御,最终实现革命胜利。长期的革命实践逐渐形成了一条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历史观相统一,在发展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中国革命才能成功;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
二、遵义会议精神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两点论与重点论是辩证统一的,既要立足全局,又要抓住重点,勾画了一幅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体系。[4]两点论强调在处理众多矛盾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也要看到次要矛盾,要统筹兼顾,学会“十个手指头弹钢琴”;重点论强调在处理矛盾时,要学会抓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抓住重点解决主要问题。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矛盾分析的重要范畴,任何事物都存在对立统一的两点,而不是形而上学孤立片面的一点。两点及两点中的重点变化都是遵循客观规律的、有条件的、具体的,而不是主观的、无条件的、抽象的。
中国革命的胜利离不开党和红军的团结与统一,这是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上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和党内斗争的结果。在与“左”倾军事错误作斗争的过程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矛盾分析法,抓住军事指挥权这个最主要矛盾,兼顾其他方面问题,深入分析中国革命形势。遵义会议上,毛泽东抓住了当时最主要的矛盾,首先解决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纠正“左”倾教条主义思想。毛泽东从当时战争形势出发,集中阐释了军事问题,审时度势批判了第五次反“围剿”以来作战的错误,得到张闻天、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彭德怀等党和军队高级将领的支持。毛泽东采取巧妙的斗争艺术,抓住当时的主要军事矛盾,避开了政治路线问题,集中阐述了党和红军生死存亡的军事问题,确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毛泽东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正确处理党内矛盾,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耐心说服教育,在同“左”倾教条主义做坚决斗争的同时,注意斗争策略和方式,避免红军内部发生不必要的冲突,尽最大努力保存革命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共同对付主要敌人。这样做既抓住主要矛盾又抓住了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对“左”倾军事错误进行斗争批评又团结党内大多数,有理有利有节争取最大范围的团结,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遵义会议精神体现了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以社会实践为基础构建理论体系,它的基础是科学实践观,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特征。马克思主义把社会发展看作是一个客观的有规律的过程,目的是发现那些作为支配规律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为自己开辟道路的一般运动规律。[5]马克思主义科学性把社会事物理解为一种客观的、按照一定规律发展的社会现象,通过科学考察社会与历史,用具体实践活动来检验和完善理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6],从而形成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逻辑。实践性以事实为基础,是联系主体与客体、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桥梁,是社会历史性和直接现实性辩证统一。实践性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反映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科学把握其动向。要想获得真理,必须在实践中对真理予以证明与检验,这样才能发挥理论的科学导向作用。
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但也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俄国化模式。由于缺少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实践性的深度思考和探索,早期的中国共产党深受马克思主义俄国化模式的影响,对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照搬照抄现象不可避免。毛泽东等共产党人在学习、借鉴苏俄经验的同时,深刻总结鸦片战争以来民主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及其规律,积极探索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革命发展的道路。遵义会议上,毛泽东结合中国革命实际情况,避免把俄国经验机械地套用到中国革命中,科学分析军事战略战术问题,批评李德没有系统分析和总结第五次反“围剿”经验教训,在战略转移过程中错误推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粉碎了敌人“围剿”红军的狂妄野心,体现出了敢闯新路的勇气和气魄。遵义会议对中国革命实践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体现着鲜明的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特征。[7]引导人们用科学理性的态度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根据中国革命实践需要,把重大理论研究成果贯彻于实践之中,有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
四、遵义会议精神体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合规律性就是现实的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不断实践活动把握事物客观规律,并遵循客观规律的内在联系和要求,是一个不断认识和掌握规律的过程。合规律性是具有主观意识的行为,包括主体选择性和自觉能动性。合规律性问题是人在实践活动中解决实际问题时提出来的,只有对规律的认识程度达到了一定标准,才能更好地推动实践发展。合目的性可以理解为个体按照一定目的,依据现有的物质条件,在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活动不断把理想客体变成现实,不断趋向目的的过程。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就是社会历史中的人不断趋合客观规律达成自身目的的主体,把人作为合乎规律的历史主体来讲,在充分展现社会实践中人的合乎目的的行为活动中,都是基于客观规律意义上而言的。
从建党之初到遵义会议前夕,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缺乏对敌斗争经验,思想理论均不成熟,没有深刻认识到中国革命的本质及其规律,把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照搬照抄到中国革命中来,结果走上了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模式,违背了中国革命的客观实际规律。在第五次反“围剿”过程中,博古、李德不顾当时革命形势,错误执行“左”倾教条主义,结果导致中央红军被迫进行长征。遵义会议上,毛泽东等人批评李德没有尊重中国革命实际指挥战斗,完全违背了战争规律,是典型的教条主义思想。明确了运动战、游击战才是红军擅长的方式,才能打败敌人。以毛泽东同志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革命实际总结出来的理论,是根据中国革命形势提出的正确路线方针,有很强的生命力,体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这些既是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表达与具体形态,必然符合中国革命发展的趋势性。也是对当时中国现实问题的关照与反思,有效体现革命建设的规律性。还是对党在实践中所形成工作经验的历史性继承与时代化创新,正确反映共产党斗争的规律性。[8]
遵义会议精神是行动哲学、科学真理和实践精神的集中表达,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光芒。[9]遵义会议后,逐渐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中国革命、建设的实际,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矢志不渝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途径。遵义会议精神既是民族精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表达,也是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发扬,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体现了坚定理想信念、开拓进取的担当意识,理论联系实际、追求真理的求实态度,批评与自我批评、团结统一的民主取向,坚持勇于探索、敢闯新路的自主理念。遵义会议精神是对中国革命反思后的精神沉淀,并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长河中,是中国梦在哲学层面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宣言。从遵义会议精神汲取智慧和力量,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昂首前进、破浪前行。
参考文献:
[1] 石仲泉.遵义会议与遵义会议精神——纪念遵义会议召开80周年[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5(01).
[2] 陈占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
[3] 田克勤.自我革命:遵义会议精神研究的一个新视角[J].红色文化学刊,2018(03).
[4] 孙乐强.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习近平关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辩证思维[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1).
[5] 黄云明.论马克思的劳动历史观[J].求实,2015(01).
[6] 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36.
[7] 乐君兰.遵义会议精神的核心内涵和鲜明特征[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5(04).
[8] 陈树文,林柏成.试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内在逻辑格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7(01).
[9] 张华.长征精神的哲学意蕴[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