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爱国主义重要论述研究
2021-09-29王锡森
王锡森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重要论述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时代背景、继承发展我们党历史上形成的爱国主义思想的理论背景、着力破解当前爱国主义所面临挑战的实践背景下形成的。从价值作用上看,习近平总书记认为爱国主义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把中华民族团结在一起的精神纽带,是激励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根基。从特定要求看,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新时代爱国主义要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坚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和结合时代发展相统一,坚持国家发展和个人进步相统一,坚持底线标准和高标准要求相统一,坚持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统一。从教育路径看,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夯实教育前提、筑牢思想基础、丰富载体形式、聚焦重点人群、强化法制保障。
关键词: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爱国主义
中图分类号 D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75(2021)04-004-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爱国主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入研究学习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我们深刻理解新时代爱国主义的价值作用,准确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的特定要求,有效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立论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爱国主义重要论述形成背景
任何科学理论体系都有其独特的发生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爱国主义重要论述是和时代发展、理论传承、实践要求等联结在一起的。
(一)时代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的重要标志之一就在于我们迈向了新的奋斗目标,即在2020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此基础上,更加具体、全面地展望了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全景目标。其中人民群众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依靠力量。具体说来,实现现代化的主题是要推动高质量发展,最主要的就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动能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这就要求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的长效作用,培养集聚大批拔尖的创新型人才。实现现代化的立足点是要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发展格局,以不断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更多依托于国内市场,这就要求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来,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凸显出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地位。为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更好地凝聚起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就需要在新时代继续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以此来筑牢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增强人民群众开拓创新、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激励人们将个人的事业融入国家发展的大局和担负起民族复兴的大任。
(二)理论背景:继承发展我们党历史上形成的爱国主义思想
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国共产党高举的伟大旗帜。在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上,党始终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倡导者、爱国方针的制定者、爱国理论的创立者和爱国实践的推动者。由此也诞生了许多具有开创意义的思想、积累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经验、产生了许多感动人心的故事,这些都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重要论述的思想资源库。毛泽东提出了爱国主义是个具体性的历史范畴,“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之下来决定”。[1]520同时他还提出通过完成中国国内革命任务的方式来履行无产阶级国际义务的理论,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国际主义在民族解放战争中的实施”。[1]521邓小平则强调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仍然“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腐化”[2]。他严厉驳斥了“爱国不等于爱社会主义”的错误言论,指出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上具有一致性,要用爱国主义教育来保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江泽民提出了爱国主义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要贯穿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过程。进入21世纪,胡锦涛强调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爱国主义最鲜明的主题,并且将“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作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首要要求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正是以这些思想资源作为基础,结合我们正在开展的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不断提出了关于爱国主义的新思想、新论述、新观点、新要求,将我们党对爱国主义问题的探索发展到新的高度。
(三)实践背景:着力破解当前爱国主义教育所面临的现实挑战
自古以来,爱国主义已成为全体中华儿女的共识,激励着中华民族不断披荆斩棘、砥砺前行。但是近年来,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思想领域的波动,也使得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第一,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逆全球化、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霸权主义甚嚣尘上,使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一些西方国家宣称中国发展必须要汇入到以西方文明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文明中,不仅要采取与西方同样的市场体系,而且要在政治模式包括国体、政体、政治制度上与西方趋同。第二,试图分裂祖国、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时有发生个别人头脑中存有国家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认识。企图用功利主义、个体利益取代我国传统的集体主义、家国一体的价值观,营造国家利益和个人自由权利二元对立的假象。这从反面说明了继续在全社会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二、战略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爱国主义价值的精准把握
爱国主义作为社会意识的表现形式之一,虽然无声无形,但却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异常重要的角色。习近平总书记从四个方面对爱国主义的作用和价值进行了说明。
(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爱国主义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3]3爱国主义贯穿于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始终,成为传承中华五千年传统、承接历朝历代的价值追求和思想主题。它既体现在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和奋斗业绩中,也体现在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中,既表现在各个时期站在历史前台的民族英雄身上,也表现在每个普通的个人身上,构成了中华民族最为深刻的精神基因,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激昂的主旋律。中华民族精神就是围绕着爱国主义这个核心而建构的,也最终归结于和落脚于爱国主义。“伟大创造精神”是指中华民族锲而不舍地进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明创造,这是我国在历史上长期领先于世界和在今天重新走在世界前列的重要原因,是爱国主义的突出体现;“伟大奋斗精神”是指中华民族不断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这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达;“伟大的团结精神”是指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这是弘扬爱国主义的最基本要求;“伟大梦想精神”是指中华民族始终心怀梦想、不懈追求,在近代以来主要表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当代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因此,我们说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统一于爱国主义,是爱国主义在社会实践中的具体转化。
(二)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团结在一起的精神纽带
广泛凝聚社会成员的共识是汇聚起国家发展合力的基础和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继续前进,就必须增进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4]296而“要把大家团结起来,思想引领,凝聚共识就必不可少”。[4]296同时他又强调“凝聚共识工作不容易做”,[5]335原因就在于我国社会在很多层面都具有多元化的特征。我国是多民族国家,虽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已经融合成为统一的中华民族,但是各民族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独特的民族意识、风俗习惯、心理意识和思维方式,如何使各民族成员自觉把对自己本民族的情感与认同上升为对整个国家、民族集体的情感与认同,持续塑造社会成员高度一致的使命感和忠于民族国家整体利益的价值取向,是我国进行民族国家构建的重要任务。而且我国的社会阶级阶层始终存在多样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经济体制的转轨推动社会结构深刻调整,形成了以不同职业为基础的多种社会阶层。不同阶层因为经济政治地位等方面的差异,存在着特定的利益诉求和价值选择,带来了复杂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亟须一种共同且确定的认同对象来凝聚起基本共识,弥补不同价值取向之间的张力。而统一的强大的国家正是各方利益的交汇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6]168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7]134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可以用共同奋斗目标、共同历史命运和共同文化传承为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社会成员提供普遍性的价值选择,从而超越社会内部的多样性,在整体利益一致的框架内,协调各方利益冲突,塑造社会成员的聚合心理,使得全社会“凝聚成一往无前的力量,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船乘风破浪、扬帆远航”。[8]
(三)爱国主义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物质和意识在实践过程中是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的。爱国主义作为人们对于自己祖国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坚定信仰和精神依靠。而这种信仰和精神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实践过程中源源不断地转化成为激发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只要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就能在改造中国、改造世界的拼搏中迸发出排山倒海的历史伟力”。[3]3正是由于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我们党才能带领人民在面对世界历史上都罕见苦难的情况下,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起新中国。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9]凭借着爱国主义精神的觉醒和升华,全体中华儿女汇聚起气势磅礴的力量,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也正是由于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我们在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不断打破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的孤立、封锁和挑衅,创造了一个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如今我们正在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前进,“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10]以此激发起人们内心深处对国家和民族最真挚的情感,增强奋斗的拼劲、干劲和韧劲,朝气蓬勃地迈向未来。
(四)爱国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根基
中国共产党人是最彻底的爱国主义者,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自觉性和坚定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地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11]可见党的初心与使命是与爱国主义的内在要求有机统一的,它本身就发端于爱国主义,它的实现过程就是爱国主义的践行过程。为了实现这个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为了实现这个初心和使命,党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了实现这个初心和使命,党带领人民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进行改革开放的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破除了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无比光明的前景。这些伟大成就每一项都包含着无比深沉的爱国之情和强国之志,中国共产党正是把爱国主义融入了自己所承担的历史责任和使命中,才能在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过程中不改初心、矢志不渝。也正因为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党才能取得中国人民的信任、支持和拥护,才能有资格作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三、逻辑理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爱国主义特质的总结提炼
爱国主义是个常写常新的话题,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特定的内容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更新和深化了对爱国主义的认识,从五个方面总结提炼了新时代爱国主义的特质。
(一)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3]7这一判断是由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来决定的。爱国主义的主题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各有侧重,但内在上都是以寻求国家独立富强和人民美好生活作为基本价值取向。面对近代以积贫积弱的局面,中国人民在长期斗争中经过反复比较和选择,最终确定了在中國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来实现这一价值追求,由此开启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征程。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6]7“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6]7“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2]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一切发展进步的根本支撑。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引路人,是我们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和政治保障,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同一问题的不同表述。从现实逻辑上来说,祖国不是抽象的,必然是与具体的社会制度相连接。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在当代中国社会中,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作为国家形态的社会主义国家和作为根本社会制度的社会主义已经实现了内生性结合,三者相互支撑,不可分离。因此“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精神最重要的体现”[13]。
(二)坚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结合时代发展相统一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资源同时结合时代进行丰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论述的重要特质。许多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中华民族家国一体的政治伦理、舍己为国的价值取向、民族自信和自豪的诚挚情感等等,这些都是爱国主义的普遍性要求,是各个时代增强中华民族认同、凝聚共同思想基础的精神谱系和基因,也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思想富矿。所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强调“我们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4]。同时他也注重以时代精神来丰富和发展爱国主义。一方面,从问题导向和问题意识出发,依据现时代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更新了爱国主义的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当代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13]这一论述继承了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爱国主义追求,并且与当前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契合,呼应了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为新时代践行爱国主义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从当前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中总结提炼出新的精神元素,以此来丰富和发展爱国主义。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大力宣传弘扬抗疫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15]以抗疫精神作为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为爱国主义注入了新鲜血液、提供了新的素材,使得社会成员可以通过身边发生的鲜活例子更为真切地感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感染和召唤。
(三)坚持国家发展和个人进步相统一
爱国既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个人进步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6]49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想,它的实现必须凝聚起中国力量,即14亿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通过爱国主义精神的感召充分调动起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每个人都立足自身岗位做好本职工作,也就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不竭动力。同时爱国也是个人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第一,爱国是个人形成健全人格的必要条件。健全人格是个人顺利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而能否具有高尚的家国情怀则是人格是否健全的重要衡量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人要有气节、要有人格”,[16]其中“爱国是第一位的”,[16]这是“做人最大的事情”,[16]如果一个人不爱国甚至背叛祖国,不论从本国看还是世界视角看都是非常可耻和丢脸的,是无法立足的。爱国是人安身立命之本,是人作为社会存在物融入共同体的基本前提。第二,爱国为个人进步提供环境和机会。个人梦想的实现是离不开国家和民族际遇的,“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6]36在爱国之情激励下促进国家的强大,间接上可以为人的进步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提供广阔的舞台,从而使每个人都获得与国家、社会一起成长进步的机会。因此,个人之梦要寄托于国家之梦和民族之梦,热爱祖国、奉献祖国,使国家强盛起来,这是个人全面发展其才能的基点和依托。
(四)坚持底线标准和高线要求相统一
爱国主义的内容和结构具有层次性,分为从低级到高级不断深化的情感状态。其中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最基本的爱国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准确把握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17]这种“最高利益”定位的依据在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向胜利的基本保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18]支持和追求各民族团结和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大义,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意志和愿望,是中华民族最朴素的民族情感,理所应当得到全民族的肯定。因此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全体中华儿女爱国的底线标准。只要认同中华儿女的身份,不管身处何方,维护国家团结统一就是义务和职责。如若不然,不仅是受到道德的谴责,而且将触犯相关的法律法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国各族人民要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来维护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政治局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谋求国家统一,抚平历史的创伤,早日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爱国的较高层次要求是指在维护国家团结统一层次基础之上,进一步做到我们前文中所提到的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统一,追求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民族事业中去的更高境界。
(五)坚持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统一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爱国主义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相结合,将国家、民族利益与国际责任视为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中国革命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中国的独立解放,才有可能去参加世界的大同运动”,[19]爱国主义就是国际主义在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实施。新中国成立以后,他进一步指出中国应该通过自身的社会主义建设来为争取民族解放的国家和人民提供道义上和物质上的援助。改革开放后,我们党逐渐以一种新的国际主义姿态承担起国际责任,強调先搞好自己的事情,以自身的发展来促进和维护世界和平。邓小平指出:“到实现了四个现代化,国民经济发展了,我们对人类特别是第三世界的贡献可能会多一点。”[2]112而为了实现这种发展,又“必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腐化”。[2]369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互联互动空前紧密,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参与世界事务,世界对中国的依赖和影响也不断加深。在此大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要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进来”,[13]“要有家国情怀,也要有人类关怀,发扬中华文化崇尚的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的精神”,[3]18将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紧密相连,从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互动中探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此推动“建设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4]46
四、实践方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探索
爱国主义教育是有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永恒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通过夯实教育前提、筑牢思想基础、丰富载体形式、聚焦重点人群、强化法制保障等方式来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一)夯实教育前提
新中国成立初期,邓小平就西南地区的民族工作谈话中指出爱国主义的宣传教育要取得切实的成果不能只停留在空洞的理论宣传上,而是要以具体的事实作为支撑来使“人人觉得我们国家可爱”,[20]347其中最为核心的是要让“大家觉得这个国家是自己的”[20]347和“逐渐改善人民生活”。[20]349这是我们党展开爱国主义教育和宣传的政治经济前提,也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本质一致性的根本体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这两个前提的巩固。从前者来说,他强调要坚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们国家的名称、我们国家各级机关的名称,都冠以‘人民的称号,这是我们对中国社会主义政权的基本定位”,[7]58所有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本质上都是为人民服务的,需要倾听人民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这一定位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含糊和淡化。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通过完善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这两种相互补充的民主形式,将人民当家作主体现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和过程之中。一方面“保障人民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加强对选举工作的监督”,[21]确保人民可以通过依法选举选出自己利益的代表来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管理;另一方面发挥协商民主这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要通过各种方式在各个层级、各个方面同人民群众展开广泛和充分的协商,保证人民能够在日常政治生活中长久持续地参与管理各项事务。从后者来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4]35也是推进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补齐民生短板,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全党全国人民的努力下,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高等教育进入了普及化阶段,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等等,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政治经济发展成就充分证明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本身就是人民利益的代表、与人民利益高度统一,爱国本质上就意味着人民对自身发展权益的保护,从而夯实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大前提。
(二)筑牢思想基础
国家认同是爱国主义的核心,而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22]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是属于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和基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23]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起人民群众对于自己祖国、民族的文化认同和心理归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为爱国主义观念的自觉确立奠定牢固的历史文化基础。而且很多优秀传统文化本身就是以激扬的热情来为祖国放歌抒怀,包含着深切的家国情怀,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傳承载体。所以要把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爱国不是抽象的,必然要与具体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相结合。通过文化认同构建起来的对国家、民族的认同还要进一步升华为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因而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通过“四史”的学习来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进一步清晰我们党和人民是怎么经过反复比较和总结,最终历史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又是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吸取了什么样的教训选择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进一步感悟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优势,是中国发展的根本保证,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制度。进一步感受到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革命先烈和英雄们舍己为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气概,获取精神的支撑和奋斗的力量。
(三)丰富载体形式
习近平总书记注重加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方法,不断利用各种载体来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吸引力和感染力,使人民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第一,发挥英雄模范的激励作用。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英雄模范们身上闪亮着的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是爱国主义精神的突出表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英雄模范的感人故事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守爱国主义情怀”,[24]在全社会形成“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25]的氛围。第二,利用好文学艺术和体育竞技等活动。优秀文艺作品作为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可以起到引领社会风尚和提升人们思想道德境界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造要将“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作为主题,“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用生动的文学语言和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装点祖国的秀美河山,描绘中华民族的卓越风华,激发每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5]351。竞技体育作为特殊的国家间的竞争方式,可以起到提升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了竞技体育和爱国主义精神培育之间的关系,将竞技体育作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切入点和有效载体。第三,重视礼仪制度、纪念庆典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礼仪是宣示价值观、教化人民的有效方式,要有计划地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如升国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党入团入队仪式等,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26]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从国家层面规范各种礼仪制度,开展各种重大纪念庆典活动。比如确立国家公祭日、确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等等,用特定的仪式感激活了这些礼仪庆典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唤醒了民族的集体记忆,增强了民众的国家意识。第四,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激发爱国热情的重要阵地和生动课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要恰当,不要贪大求全,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特别是要利用好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红色基因库,讲述这些场馆背后的红色故事,使其成为凝聚人心、激发爱国热情、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场所。
(四)聚焦重点人群
作为民族精神的培育,爱国主义教育理应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但也要聚焦重点人群,牵住“牛鼻子”。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部分,肩负着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倾向决定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能否顺利实现,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将目光更多地聚焦于青少年,“把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4]301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22]10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理直气壮地开好思政课,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利用思政课“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特别是要讲好新时代的故事”,[27]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把实现个人的价值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起来,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关注对以下几个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第一,党员干部。爱国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在展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中必须把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干部认真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并且把爱国热情转变为促进改革发展的实际行动,充当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先锋表率。第二,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承担着为国家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智力支撑、创新支撑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广大知识分子要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28]的价值观,积极投身创新发展实践中去,“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28]着力破解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第三,企业家。企业家作为创业成功的社会公众人物具有很强的社会示范效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优秀企业家必须对国家、对民族怀有崇高使命感和强烈责任感,能够将企业经营与国家需要相结合,主动为国担当、为国分忧。企业家爱国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首先是办好一流企业,带领企业奋力拼搏、力争一流,实现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竞争力更强、影响力更大的发展”。[29]第四,留学人员。留学人员是我国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担任着我国与其他国家展开交流合作的中介,是对外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留学人员不管身处何方,都要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上,自觉做爱国主义的坚守者和传播者,“使个人成功的果实结在爱国主义这棵常青树上”。[6]59
(五)强化法制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制度化、法制化”。[6]140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不仅是以教化、社会评价和舆论监督等方式来升华人们的道德境界和影响人的价值选择,而且还将爱国纳入制度和法律的轨道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相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修改《国旗法》《国徽法》,发布《关于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等等,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筑牢了最后的防线。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包括宪法相关法以及各种行政法规如在内的关于维护爱国行为的法律体系,此外还有一些针对某个特殊群体的规范也将爱国作为必要要求。这种做法使爱国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或义务固定下来,成为每个公民都应该接受和遵守的普遍行为规范。一旦有人出现了危害国家安全、荣誉与利益的违法现象,便可以借助于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强制性对其进行惩罚,使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执行中将爱国内化为了自身的道德精神品质,推动着社会成员爱国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9.
[3] 習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7]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8] 习近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9-10-01(003).
[9]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04(002).
[10]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235.
[1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 人民日报,2017-10-28(001).
[12]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4.
[13] 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N]. 人民日报,2015-12-31(001).
[14] 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6-12-01(002).
[15] 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09(002).
[16]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002).
[17] 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9-18(002).
[18]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909-910.
[19] 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84.
[20] 邓小平文集(一九四九~一九七四)(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1] 保障人民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确保选举工作风清气正[N].人民日报,2016-11-16(001).
[22]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23]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002).
[24] 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关于表彰“最美奋斗者”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9-09-26(004).
[25]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5-09-04(002).
[26] 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 人民日报,2014-02-26(001).
[27]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22-23.
[28] 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6-04-30(002).
[29] 习近平.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20-07-2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