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备考指导策略探讨
2021-09-29徐兵
徐兵
2015年高考全国卷出现了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型,引起了广大一线教师以及教育研究人员的重视。对此,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分析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发展变化与指导学生备考该题型,也成为当前广大教师的首要任务。
一、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起源
研究当前的写作教学,笔者发现,许多教师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中并不会亲自书写范文,只是一味地诵讀学生的优秀作文,也不对优秀作文进行讲解、分析,从而导致大多数学生在写作时毫无头绪,不知如何下手,长此以往,自然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因此,想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使他们在高考中取得较高的写作分数,教师便需要探究关于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合适的备考策略。任务驱动型作文其实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教师在《注重题型涉及、强化教育功能——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的解题》这篇文章中以材料作文为基础,融入了相关的任务驱动指令的概念。
任务驱动型作文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与新材料作文还存在一定区别。以往的写作材料以名人名言、故事等为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存在较大差距,可能会出现套作的情况。而任务驱动型作文是以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案例、新闻时事为主,学生套作的可能性较小。和新材料作文相比,任务驱动型作文更重视实际案例的融入。另外,任务驱动型作文也需要学生对写作任务有深入的了解与分析,要实事求是地分析,切不可拖泥带水,偏离实际情况。
二、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型备考指导策略
1.运用逻辑思维谋篇布局
新课标明确提出: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辩证思维以及批判性思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从高考中对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型的考查情况来看,出题者也非常重视学生的思辨能力。
在任务驱动型作文中,思辨能力主要表现在学生是否具备了分析、了解、辨证等语文思维能力。所以,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需要在文字表达、段落等方面体现自身的思辨能力,使整篇文章的每个内容都具有一定的联系性和逻辑性,确保文章经得住质疑与推敲。
其次,结构严谨。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中便有结构严谨这一项,其主要变现为学生是否围绕中心去写作,并且在阐述观点的过程中,不管运用了何种写作素材,是否都以主体内容为主等。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的过程中,需要引起学生的重视,切不可出现偏离主题的情况。
2.表情达意,由浅入深
任务驱动型作文就是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阐述自己的想法与观点,但需要立足材料。这并不代表只能阐述事情的本质,不能对其进行延伸,若是学生对此存在误解,那么写出来的文章就会缺乏一定的深度且空洞无趣。
对此,学生需要正确认识并了解任务驱动型作文这种题型,了解材料虽然仅仅只是问题的表面,却是写作的触发点。在作文指导中,虽然教师会要求学生根据材料进行论证,但也要让学生对材料进行比较和延伸,从而真正了解事物背后隐藏的“事实”。当然学生也需要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以真情实感为基础,完成写作。
其次,根据时代背景,表达文章的主题。任务驱动型作文所给出的材料,基本都会选择社会、生活中的热点事件。对此,学生需要遵循就事论事的原则,从事物的表面剖析其本质,如果学生的思维仅仅局限于事物表面,那么写出来的文章就可能很肤浅。
3.强化作文练习,巩固写作基础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教师在进行高考作文指导时,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审题立意能力。那么什么是审题立意呢?简单而言便是了解作文材料的内容,并把握材料的中心。如是一段叙述人物的材料,便需要找出主要人物是谁;若是描述事物,则需要以事物为主。接着就是立意,明确写作的观点以及态度,并认真思考:材料想告诉我们什么?通过深入思考,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以此来确定审题立意不会有产生偏差。
其次,训练篇章结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了解基本的写作手法,如描写、抒情、议论等。分析以往的高考作文,笔者发现考查最多的是议论文,因为议论文具有较为明显的文体特征,其中最明显的便是结合事例进行论证分析,对于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勤加练习。
其三,积累事实素材,丰富写作材料,确保文章言之有物。以议论文写作为例,写作议论文最忌讳空洞说理。所以,结合事实素材证明自身的观点,丰富文章内容。
另外,在论证时,学生可以多借助一些修辞手法以及语句的变化,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从而使文章能够在无形之中吸引读者。
最后,强化书写练习。一篇书写工整、卷面干净的作文会使阅卷老师心情舒畅,增加对作文的印象分;而若是一篇字迹潦草、涂改得面目全非的答卷,自然会导致扣分。所以学生要坚持练字,保持字迹工整、卷面整洁。虽然这些无关智力因素,但也可以有效提高作文成绩。
总而言之,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对于任务驱动型作文这种全新的高考作文题型,学生和教师都应高度重视。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分析、了解这种题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该题型的特征与本质有一个全新的了解,认真备考,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