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时代写意花鸟画的教学路径探究
2021-09-29孙艳婧
孙艳婧
[摘 要]中国传统写意花鸟画的品格较高,画面丰富,同时反映了绘画者的内心,因此具有较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艺术品位,中学美术教材中也常用写意花鸟画作为重要的教学示范。在核心素养时代,美术课堂应让学生学会感受、感知和表达,在教学写意花鸟画时应从画面的构成、笔墨的变化、画家的精神世界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引导,不断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关键词]写意花鸟画;美术课堂;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27-0011-03
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三大画科之一,其中写意花鸟画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在提倡培育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时代,写意花鸟画的经典作品是美术教学的重要载体,这些作品既能帮助学生掌握绘图的技巧,又能促进他们体验生活,提升艺术感知能力,同时还能让他们认识到中国画的精神内涵,提升艺术品位。新时期的美术教师要充分挖掘写意花鸟画的文化内涵,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找到合适的教学路径,让学生学会感受、感知和表达。本文将以八大山人的写意花鸟画为例,结合美术课堂的特点,意图让学生对写意花鸟画的画面构成、笔墨变化和画家的精神空间等方面都有较为深刻的认知。
一、写意花鸟画的画品、画境和画心
花鸟画的题材往往来源于画家的日常生活,趣味性较强,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还与文学艺术相交融,逐渐具备深刻的文化内涵。特别是到了宋代,文人开始广泛参与花鸟画的创作。从文人所作的花鸟画中可以反映出画家整体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素养。
中国古代的艺术家都特别注重品格,画家也强调“画品如人品”。近代学者陈衡恪提出文人画有四个要素,分别是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其中人品是第一位的。品格高的畫家总是把梅兰竹菊、木石、渔隐等传统题材作为绘画的重要素材。历史上还有不少画家为了回避社会现实,通过画作来抒发个人的情感和政治立场。如有画家通过画作表达出对民族压迫和朝廷腐朽的愤懑,同时标榜“士气”与“逸品”。苏少版美术课本选取了不少八大山人的写意花鸟画。八大山人是明清时期重要的写意花鸟画家,他继承了陈淳、徐渭等人的画风,画的品格也非常高。八大山人喜欢以荷花作为绘画的题材,并且擅用夸张手法,他笔下的荷花总是有修长的荷杆,距离荷塘特别远,这不免让人想起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对莲花的描写:“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八大山人正是通过赞叹荷花的清正来展现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格。
写意花鸟画非常注重意境的营造,比如大写意花鸟画强调“得意忘形”,给人的感觉往往非常辽阔。写意花鸟画的意境传承了唐代王维的破墨山水。王维将诗与画相融通,在画作中融入诗意,营造出幽静、淡泊、空寂、玄远的意境,打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禅宗之境”。王维的造境艺术被大写意花鸟画吸收融合,自明代徐渭开始,扬州八怪以及近代的齐白石、吴昌硕都是大写意花鸟画的代表画家。八大山人的《河上花图》是其存世作品中最为精绝的,该画中的荷花开、合、露、藏,变化恣肆;荷梗直、弯、斜、卧,姿态各异;荷叶伸、卷、浓、淡,富有层次,画面的空间感非常强烈。整个画作顿挫有势,展现出八大山人内心的崎岖和萧索。广东画院的画家杜宁认为,大写意花鸟画有极其丰富的精神内涵,是中国古代儒释道三家思想的融合,受到儒家“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道家“乘物以游心”以及佛家“万般皆空”等思想的影响。八大山人由佛入道,看遍人间百态,其画面往往幽深玄远。
诗人在写诗和作词时,往往不会直抒胸臆,总是借助各种意象来传递心中的所思所想。画家也是如此,山川草木、禽兽虫鱼经过画家的修饰都可以转化成不同的意象,传递出不同的思想。八大山人的画作都有特别的含义,比如苏少版美术课本所选取的八大山人的画作中,不少鱼和鸟的眼睛都特别大,有些还翻着白眼,并且作品留白很多,感觉很空。纵观八大山人的作品,“白眼”频繁出现,而那些白眼向天的鱼、鸭、鸟等,都充满着倔强之气,实际上这是八大山人内心的真实写照。他一生大起大落,经历了明清改朝换代,本是明朝皇亲贵族,清朝时却不得不寄人篱下,因此他对清政府特别痛恨,也相当冷漠。他故意把鸟和鱼的眼睛绘成“白眼视人”的状态,其中或有亡国的悲愤,或有不屈服新朝的高傲,或有对百姓流离失所的无奈……这些活生生的眼睛,便是八大山人诉说内心世界的载体。
二、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感受、感知和表达
如今的美术课堂注重学生从“感受”到“感知”再到“表达”的自主学习过程。写意花鸟画是花鸟画的一种,其题材包括花卉、蔬果、草虫、鳞介、畜兽等,反映出画家作为审美的客体对自然界的花鸟生物的审美体验,是画家对自然和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悟。在核心素养时代,教师应该在美术课堂上让学生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同时借助花鸟等将个人情感进行物化。
写意花鸟画是画家对生活最直观的感受,画的意境往往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中国古人讲究书画同源,象形文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图画,写意画中写意的源头可以说来源于汉字,而汉字的产生与原始先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如同岩画或者原始陶画的诞生一样,写意花鸟画的来源脱离不了生活,但是画中所表达的意境又都要高于生活。从写意花鸟画的意境角度来看,一幅写意花鸟画有实境也有虚境,实境往往就是实实在在的生活,而虚境则是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实境与虚境的融合便把画家对于自然世界的感受真切地表达了出来。草间弥生曾经把地球比作一个圆点,画画的人如果画好了圆点,就画好了宇宙和世态的人生。其实,这就是要求画家做好对世界的观察,让一切现象回到本原,感受最初始的状态。花卉的每一个花瓣、昆虫的每一个肢节、鱼儿的每一个鳞片、鸟儿的每一片羽毛都要仔细观察,感受它们美的物态,然后思考如何用笔端去表达出来。
写意花鸟画是画家对于情感世界的一种感知,因而写意花鸟画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八大山人在康熙年间曾经绘制了一幅《古梅图》,画中有三首诗,其中一首写道:“得本还时末也非,曾无地瘦与天肥。梅花画里思思肖,和尚如何如采薇。”这首诗歌运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宋代的遗民画家郑思肖,他画的兰花都没有根土,又称“露根兰”,暗示宋朝的土地被元人抢走了;另一个是商代遗民伯夷和叔齐在商朝灭亡以后,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直至饿死。八大山人用题画诗去映衬画作中虬根外露的古梅树,表达自己对明王朝的忠心。八大山人坚持一生不为清廷权贵作画正反映了他内心对清廷的痛恨,他在画作中也一直强调着自己的情感。绘画不同于拍照所得的镜像,绘画作品中往往带有个人的情感,其中每一个笔画、每一个意象、每一个结构的安排都可能是作者主观情感的具体展现。学生有时候不是很能理解画作中所蕴藏的绘画者的情感,教师可以借助相关的文化背景对学生进行引导。
宋阁阁借用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中的“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指出,评价绘画不能只追求表象的形似而认识不到造型以外的精神内涵。写意花鸟画家总是把他们内心对于自然和生活的感受借助对花鸟的描绘表达出来,一幅写意花鸟画中花鸟的神韵气象是画家情感与思想的物化。中国古人在一幅画作中有时候表达的是寂寞,有时候是空灵,有时候是淡雅……他们的精神世界是复杂的,并且是隐藏在画作之后的。教师要注意在美术课堂上挖掘画作背后作者的精神世界,还应引导学生用笔墨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思。
三、教师在写意花鸟画教学中的把控
写意花鸟画是美术课堂中常见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引导学生从艺术角度正确认识到写意花鸟画的文化内涵,理解绘画者营造的画面意境,进而感受到绘画者内心的真实世界。在教学写意花鸟画时,教师主要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是从画面构成入手,对画面进行解构。下面以八大山人的写意花鸟画为例。八大山人的写意花鸟画往往呈现出布局精简、井然有序的特点,他在整个画面的空间布局上善于留白,他的许多作品都是只描绘一个主体,如一条游鱼、一只飞鸟、一枝枯荷……看起来是简单的几笔,但往往与留白形成强烈的黑白对比。有时候仅是寥寥几笔,但总能做到言简意赅,让作品显得生动传神。他有一幅代表作《孤禽图》,画面主体是一只单足立地的水鸟,为了保持身体平衡,水鸟的背部呈现出“弓”字形,造型虽然有些夸张,但让人感觉它在风中摇摇欲坠。整幅画绝大部分留白,水鸟位于下方正中的位置,让人感觉出孤独和寂寥。水鸟的左上方配以题字、印章,增加了写意的味道。另外还有《莲房小鸟》这幅图,画面中呈现了一只栖息在无根莲花上的小鸟,鸟儿一直扇动着翅膀,莲花没有根部,鸟儿孤立无所依傍……整幅画让人感觉无所依附、寂寞孤独,展现出一种空灵冲淡的意境。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把画面的构件逐一进行排布,像梅兰竹菊这种带有特殊含义的绘画构件要引导学生去理解作者的用心;其次对画面中主体位置的安排进行讲解,绘画主体安放的位置与作者的用心需要带领学生一起去探究;最后让学生观察完整的图画布局,参照实境理解虚境,虚实结合读懂留白的艺术。
二是抓住笔墨的变化,丰富画面意境。清代画家王原祁注重用墨,他曾说:“用笔用墨,相为表里。”如果有墨无笔,则缺少筋料;而有笔无墨,则缺少血肉。原本水墨写意画中,有专擅山水和专擅花鸟的区别,但八大山人把两种相融合。他在写意花鸟画中借鉴山水的笔墨变化,在沈周、陈淳、徐渭等人的影响下,他的下笔往往遒劲,虽然肆意但是注意趣味的酝酿。他在色彩上注意浓淡结合、虚实相生,可谓将黑白、水墨运用到了极致,往往画面没有色彩,但图画却如黑白两色的太极一样鲜活,达到超脱的自然境界。他画花鸟会注意整幅画的立意,自然物象中充斥着“物我合一”的精神,画面总给人空灵悠远的感觉,这可能源于佛教“万般皆空”的思想,也可能源于道家“无为而治”和“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思想。古人说“惜墨如金”,他将此发挥到极致,在《花果鸟虫册》的《涉事》这幅画中,只画了一朵花瓣,总共不过七八笔。在这寥寥数笔中,他用水墨质感和层次变化营造出了视觉的层次和画面的肌理。墨色变化有“五墨六彩”的说法,“五墨”指的是焦、浓、重、淡、清,这五个墨阶搭配使用,画面就会有节奏和旋律;“六彩”指的是黑、白、浓、淡、干、湿,这六个色彩交互运用能让画面的色彩显得丰富。教师要抓住通过笔墨的渲染所造成的画面意境的变化,让学生学会使用五墨六彩营造出需要的意境。
三是侧重文化内涵,提高艺术修养。元代以后,诗、书、画、印作为中国画的构件往往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花鸟画也顺应了这样的发展。“八大山人”这个落款就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引发了人们的各种猜测,有人认为这里的“八大山”来自佛教世界中须弥山周边的八座大山,以志朱耷皈依佛门;也有人认为这四个字连起来是“哭之”的样子,暗示朱耷对明朝灭亡的哀伤……虽然莫衷一是,但这也说明一个小小的落款都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画是文学的,也往往是哲学的,从写意花鸟画的笔墨来说,往往画面中的一条线、一滴墨就反映了中国哲学中的虚实、聚散、收放、刚柔、去留等二元概念,每一处用笔都体现出画家对哲学的思考。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不断熟悉写意花鸟画的发展历史,同时带领他们品味写意花鸟画的精神韵味,让学生感受到写意花鸟画不仅传承了传统国画技艺,更承载着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文化。要让学生从小就知道一花一鸟有着丰富的人文趣味,并学会用一川一石去表达内心的丘壑。也要引导他们接触中国古代文学家和哲学家的作品,努力汲取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养分,让他们懂得用简单的笔墨去表达自己对于复杂世界的沉思。
综上,描绘花鸟世界、草木虫鱼的写意花鸟画,是中国古代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和中国文化的独特审美。在写意花鸟画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涌現了无数值得书画史铭记的伟大画家,八大山人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八大山人的写意花鸟画具有高标俊逸、遗世独立的品格,营造了空寂淡泊、幽深玄远的意境,传达了白眼观世、孤傲倔强的内心。
陈子庄说,“绘画艺术是精神世界的东西,是高于物质世界的”,还指出“艺术应给人以心灵上之最高享受”,“只以画法学画不行”。八大山人正是通过绘画向世人传递其内心的真实想法,因其经历,他的画中充斥着文学、历史和哲学的内容。如果我们仅从绘画技艺的角度去看待八大山人的写意花鸟画,无疑会遗漏了太多有价值的东西。
美术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在视觉形象的基础上,去进行正确的图像识读,理解作者的美术思想,从而加深自己对文化的理解,并将之运用到自己的美术创作实践中。因此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美术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意识到写意花鸟画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具有很强的抒情特质,总是向观者传达着画家的内心世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对画面进行解构,增强学生的整体感受,帮助学生读懂画面语言;要抓住画面的笔墨变化,对画面的意境进行感知;要对隐藏于画面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行解读,让学生知道如何运用绘画技艺去表达精神世界,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郭睿.中国花鸟画摭论[J].中国书画,2019(12):116-119.
[2] 杜宁.但写胸中逸气:浅析大写意花鸟画[J].大众文艺,2020(9):143-144.
[3] 蒋义海.中国画知识大辞典[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
[4] 李小龙.写意花鸟画的精神追求[J].国画家,2019(5):71-72.
[5] 宋阁阁,李汉平.浅析“应物象形”在写意花鸟画中的应用[J].艺术教育,2019(8):143-144.
[6] 罗维扬,史全社. 袁白涛遗墨[M].武汉:武汉出版社, 2011.
[7] 陈子庄.石壶论画语要[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1992.
(责任编辑 柳 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