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节点研讨:精准化校本研修实践探索

2021-09-29盛海宝王周慧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1年27期
关键词:教研组研修研讨

□盛海宝 王周慧

校本研修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打造校本培训特色,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为实现校本研修的精准化和实效性,学校尝试构建基于“节点研讨”的校本研修新模式。所谓“节点”,指的是学校各科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点、突破点、推动点和发展点。“节点研讨”校本研修模式通过“三问审量”定节点、“三点推进”破节点和“三化显效”延节点三个步骤展开,以达到精准培训和精准教研的校本研修目的。

一、“三问审量”定节点——锁定节点类型

精准化校本研修的前提是锁定各学科目前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三问审量”定节点就是要解决各学科“研究什么”这一问题,是“节点研讨”的起点。

(一)问数据,找关键点、突破点

大数据为“节点研讨”提供了直观的研究工具。目前很多学校都有各层级的数据汇总。这些数据一方面在各学科质量分析会上被广泛使用,另一方面针对不同题型进行筛选汇总,也便于教师发现学生知识点的薄弱之处,找到教学的关键点。

1.主动出击问数据,找到研究关键点

学校鼓励教师对抽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寻找本学科需要研究的关键点。

【案例1】体育组对体质抽测数据的汇总研究

体育组的教师围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对2017学年至2020学年本校参加全区四至六年级体质健康抽测的成绩进行了数据汇总。他们将4年中每个年级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跑、坐位体前屈、1分钟跳绳、1分钟仰卧起坐、50米往返跑、足球绕杆、近视率等数据分别做了统计分析。教师发现体测项目中的跳绳、足球绕杆等项目成绩与近视率、平均身高体重等呈正相关关系。教师再将测试项目成绩与任课教师、班主任教师、副班主任教师等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学生的体测数据与教师本身的体能、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长等因素同样呈现出正相关的趋势。因此,学校确定本学科校本教研的关键点为“以体测抽测项目为重点内容,全面提升师生身体素质(运动能力)”。

信息化让教师及时、全面地获取数据成为可能。教师要做“有心人”,在有效遴选数据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汇总、分类及关联性研究,就能通过对数据的追问找到学科校本研究的关键点,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与实践。

2.利用平台问数据,找到教学突破点

目前,很多学校都引入了可以对学科测试进行大数据分析服务的网络平台,各学科组可以利用平台提供的数据分析,对教学突破点进行精准定位。

【案例2】英语组对某次毕业模拟评估的数据分析

英语组在某次学生毕业模拟测试后,调用学校引入的测试分析平台中的数据,进行错题统计。通过对错题统计中高失分率的题型进行知识点分析,教师发现影响学生成绩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单词记忆方面存在问题,尤其是对词汇在不同语句中的变化形式掌握情况不佳。教师借此找到英语学科的教学突破点——课堂教学中如何高效落实词汇拼写,并在第二学期再次聚焦——课堂教学中的词汇如何做到整体呈现。

有经验的教师常常根据经验确定本学科的教学突破点,但有了信息技术的加持,有了数据平台提供的服务,数据的收集变得更加便捷,也让寻找教学突破点这件事变得更加客观。教学经验不够丰富的新手教师也能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

在“节点研讨”的起步阶段,教师应充分利用资源,多多留心。问数据要节点,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问现状,寻推动点

校本研修要从学校实际出发,但也不能闭门造车,要偶尔抬头环顾四周看看区域目前正在推进的研修方向、兄弟学校在做的研究项目等,厘清现状,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有效发现校本研修的推动点。

1.固本强元,借势发现推动点

对于学校原有的优势学科,要在稳固根基的前提下,努力与区域研修项目接轨,在区域研修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借势形成本学科校本研修的新推动点。

【案例3】数学学科借“思维课堂”推动校本教研

数学是学校的优势学科,近几年来,数学组一直坚持“新思维”课堂教学研究。在区域推出数学“思本课堂”教师研修项目时,数学组敏锐地发现了本校校本研修和区域研修的共通点,借势确定了本学科的节点研讨内容——数学思维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

优势学科不必一味跟风,但要及时发现能够将研究推向深入的外部因素,在固本强元的前提下迎风而起,借在区域内成为引领示范之势,进一步规范研究过程,提升本学科的学术研究水平。

2.借他山之石,着力寻找推动点

对于目前有潜力的学科,更需要努力借助外部力量,借他山之石找问题所在,发现促进本学科进步的推动点。

【案例4】语文学科用“思维课堂”推动校本教研

语文素养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本校的语文学科教研团队是一个有发展潜力的团队。学校采用成立名师工作室的方式,以语文特级教师进行学科引领,围绕“思维课堂”确定学科研讨节点——第一学期的“高阶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和第二学期的“语文低阶思维在课堂上的体现”,以此为契机,推动本学科的校本教研。

学科组在定节点时,如果通过自身的研究无法从现状中剥离出核心节点,或者难以判断节点的可研究价值时,可以发挥专家的作用。专家的及时介入能够为学科组提供有效帮助,起到拨云见日之效。

不同学科所处的现状不同,推动学科发展的方式自然也不相同。探寻节点的时候,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找准研修推动点。

(三)问需求,挖发展点

校本研修应立足学校的发展实际,打造学校的教育文化和办学特色,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促进教育的高水平均衡发展。也就是说,学校文化建设的需求也可以成为“节点研讨”校本研修的研究节点和学科发展点。

【案例5】科学、美术学科的课程开发实践

科学组和美术组的教师在学校新文化理念架构的过程中,意识到要落实新理念,达成育人目标,必须开发和实践与育人目标一致的课程。于是这两个学科组将课程开发作为设定研修节点的方向。科学组围绕“科学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开发“小院士孵化与养殖”和“小院士无土栽培”两项课程;美术组围绕“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意能力”开发“创意铁丝”课程。

作为“节点研讨”校本研修的起点,各学科可以从数据、现状和需求出发,提出本学科的节点,再经过专家审量,锁定适合本学科当前研究的节点,开展校本研修。

二、“三点推进”破节点——发挥节点作用

破节点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组级、校级和组间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上需要相互配合,充分发挥节点对教师“培训”与“教研”的融合作用。

(一)连点成线:组本研修稳节点

各学科组在教研组长的组织引领下,通过问数据、问现状、问需求确定研究节点后,稳步开展组内初步研讨。

1.一线X点,内容延续稳节点

每学期确定研修节点后,教师在扎实推进研修的过程中,可能会有新的收获,产生新的想法,进而形成下一阶段的研修节点。这些节点在内容上一般会有延续性。有时也可能针对一个节点进行一学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逐步深入的研修活动。

比如英语学科在第一学期确定以“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词汇拼写”为研修节点后,第二学期继续开展“课堂教学中的词汇如何做到整体呈现”研修,第二年的研修依旧围绕词汇展开。音乐学科围绕“音乐课堂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节奏意识”,语文、数学学科围绕“思维能力的培养”等研修活动,不断开展研讨,有效推进教学。

2.一点两线,形式灵活稳节点

一点两线指的是各教研组在进行校本研修活动时,聚焦研修节点,打破时空限制,采用线上、线下双线并进的具体运作方式,具体操作模式如图1。

图1

落实一点两线研修模式时,因学科研讨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特点不同,研修的操作模式也不尽相同。一般情况下,“提出问题”和“节点问题”可以两线选择或同时操作,其他三个节点则更适用于线下研讨。

(二)一点同圆:校级推动强节点

一点同圆指的是全校教师围绕同一类节点问题进行研讨,在各组研讨、分工、推送成果的基础上,学校继续推动成果展示,以此强化节点。这样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发挥“节点研讨”校本研修在培养教师和展示学科组风采方面的作用。

在某时间段集中教师组织合作分工,围绕一个节点问题开展密集的探讨非常有必要。教研组研讨活动中所产生的教学设计、反思、研讨记录、简报等都是研究成果,都可能成为教师课题、论文的素材。这些素材经过学校推荐和专家指导后有可能凝练成为较高水平的研修成果。

1.强化一个点,挖掘教师研究潜能

教研组立足一个节点问题,成员教师能从更小的切入点确定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该核心节点问题的研究。如音乐组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中恒拍感的建立及节奏训练方法探析”的研修中,组内教师分别以“通过打击乐器建立学生恒拍感和节奏训练的方法探究”“创编游戏中如何建立节奏感”“低段学生如何有效走恒拍”“学生节奏创编中如何落实读写能力”“如何提高学生听辨乐句中主要音的准确性”等问题展开各自研究。然后经过集体讨论、提炼,进一步将核心节点问题聚焦到音乐教学中的“恒拍感”和“节奏感”的训练方法上。这种方式可以让每位教师的研究能力都在集体的推动下得以提升。

2.推动同心圆,助推教师多样产出

基于“节点研讨”,教师经过深入思考,能把研究内容转化为校本化教育教学资源、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学校再通过邀请专家、提供展示平台,推动教师将研究成果形成课题、论文,或者进行对外课堂展示,助推教师获得进一步成长。

【案例6】体育组基于节点研讨形成的成果

体育组围绕“以体测抽测项目为重点内容,全面提升师生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组织校本研修,除获得组员的论文、公开课等成果外,还取得了其他成绩:结合学校实际,将体测项目内容和标准进行了校本化处理——将活动内容以不同的方式分解,多个分解动作训练同一个项目;编排了“大课间体能操”,利用出操师生同做,保证师生的体能锻炼;形成了《校本化学生体育测试标准(2020年版)》以及《学校学生大课间活动项目推荐(2020学年)》等将研究成果固化的相关内容。

这样的“节点研讨”成果是对学生有益处、对学校建设有价值的。任何学科在“节点研讨”研修氛围下产生的任何成果,只要有利于学生成长、有助于教师发展,都应得以推广。

(三)多点互动:组间共享补节点

“节点研讨”需要互动和共享才能让一点火花撞击出多点思考。为完善各学科的节点研究过程,学校定期组织召开教研组长“节点研讨”推进会。推进会上,大家交流分享怎么定节点,如何破节点,强化节点的进程、方法与困惑,彼此分享研修经验。学科间的多点互动、共享,使“节点研讨”更加完善。

1.变“废”为宝补节点

有时,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切入,研究价值可能不尽相同。同样的节点对某教研组来说并非目前迫切需要研究的,而对其他教研组来说却可能是当下亟待解决的。譬如数学组研究的思维训练指向的是高阶思维的培养,而对低阶思维的训练已是过去式。但对语文组来说,对学生基础语文能力的培养尚未达到目标,故语文组在第二学期的思维训练中补充节点为“语文低阶思维在课堂上的体现”。同时,数学组对低阶思维的研究理论部分也能为语文所用。基于节点的校本研修让各学科彼此促进,相互启发。

2.互通有无补节点

不同学科对相同节点的研究,虽可能有不同的视角和研究方法,但研究理论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学科组之间相互借鉴彼此的节点研讨视角和方式方法,可能为进一步的研究打开新视角、提供新思路。譬如,同是基于“布卢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探究,数学组侧重高阶思维中的“分析”与“综合”,语文组侧重低阶思维中的“领会”和“应用”,而美术组的创意节点则明显侧重最高阶的“创新”。三个学科都在此理论基础上进行研究,相互分享研修心得和成果,互通有无,共同完善各自学科的“节点研讨”过程。

三、“三化显效”延节点——升华节点内涵

校本研修中,各教研组坚持项目主题化、主题序列化、内容融通化,通过“三化”显现研修效果,升华节点内涵。

(一)节点项目主题化,呈现节点研讨成效

学校要求各组提出节点问题进行研究时,所提出的节点问题必须有一个核心词,该核心词可以看作本组校本研修的主题。围绕主题开展接下来的一系列研讨活动,才能呈现“节点研讨”校本研修的真正成效。比如音乐组的主题是“节奏”,语数组的主题是“思维”,英语组的主题是“词汇”,美术组的主题是“创意”,等等。

(二)节点主题序列化,凸显节点研讨功效

节点项目主题化让研修内容更精准。在此基础上,各教研组还需要进一步规划主题,使研修过程至少在一个时间段内具有逻辑上的序列化。序列化的节点研讨,能让教研组围绕某项内容进行长期的深入研究,更有助于教师形成教育认知和教学智慧,凸显节点研讨的功能和效果。如音乐组围绕“节奏”这一节点,从“小学音乐教学中恒拍感的建立及节奏训练方法探析”到“一课多歌/曲中的节奏感训练”,研讨从理论逐步走到操作。这样序列化的探索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

(三)节点内容融通化,彰显节点研讨实效

如果说节点的序列化是让研究纵向走向深入,那么节点的融通化就是让研究横向走向完善。融通化过程往往在“多点互动”的破节点过程中实现。教研组通过交流,变废为宝,互通有无。不同教研组从不同的视角,用不同的方法观察探究教学节点。节点呈分裂状态,但研究对象都是教学,不同学科提出的不同节点只是同一对象的不同侧面和不同层面,分科无法切断知识之间天然存在的联系。对事物的认识既有“分”的过程,又有“合”的时候。“合”时将其他学科的节点研究经验和本学科进行融合,可以使自己的“节点研讨”趋于完善,彰显“节点研讨”的实效。

基于“节点研讨”的校本研修新模式,以真实问题为导向,使校本研修更具精准性,成果更具多样性。研究还可以进一步深入,如这种模式是否仅仅适用于学科组,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群体是否也有价值等。期待有更多的学校、教师加入研究,让基于“节点研讨”的精准化校本研修实践不断走向深入。

猜你喜欢

教研组研修研讨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王者之师——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数学教研组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水运发展与专业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