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医患互动平台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2021-09-29柳秋丽张婕陈玉荣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18期
关键词:医患效能依从性

柳秋丽 张婕 陈玉荣

糖尿病流行病学特点为高患病率、高并发症率、高死亡率、低知晓率、低控制率、低治疗率,给患者及社会带来较大的经济及心理负担[1-2]。积极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将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而血糖控制受治疗依从性影响,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差是其血糖控制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3-4]。糖尿病患者出院后由于缺乏专业性护理指导导致治疗依从性下降,从而影响血糖控制效果[5]。实施有效的随访将有助于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及治疗依从性,从而改善患者预后[6]。信息化医患互动平台是通过信息平台,发现患者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医疗管理中的不足,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从而获得理想的护理效果[7]。为了使糖尿病患者获得及时、准确、快速、规范化的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应用信息化医患互动平台对患者实施管理,获得理想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9年7—12月入院的91例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2020年1—6月入院的91例患者为观察组。纳入条件:符合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糖尿病诊断标准;入组前未接受过抗血糖治疗;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条件:合并沟通功能异常、精神障碍、认知功能障碍或老年痴呆症;合并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异常;合并恶性肿瘤或其他内分泌系统疾病。对照组男45例,女46例;年龄18~75岁,平均42.5±3.8岁;病程1~15年,平均5.2±1.2年;学历:小学10例,初中15例,高中35例,大专31例。观察组男47例,女44例;年龄18~76岁,平均42.9±3.5岁;病程1~17年,平均5.8±1.4年;学历:小学10例,初中16例,高中32例,大专3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接受糖尿病常规性护理,即指导患者合理用药、科学饮食,协助患者做好日常生活护理,帮助患者制定健康目标计划书,明确饮食控制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接受常规院外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随访方式为电话随访,随访频次为2周1次,每次30 min,随访内容包括指导科学饮食、合理用药、运动锻炼等内容,鼓励患者提出问题并对患者进行详细讲解,增强治疗信心。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信息化医患互动平台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建立糖尿病信息化管理小组:由内分泌科护士、信息中心工作人员、设备科工作人员等多个部门组成,小组根据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IGMS)及血糖数据制定个人化血糖管理措施。

(2)糖尿病信息化管理内容:信息化管理小组采用北京华益软件公司开发的IGMS软件对患者实施信息化管理,入院后后信息化管理小组应用智能血糖仪监测患者血糖,IGMS、智能血糖仪与本院医院信息系统(HIS)对接,从HIS中获取住院相关信息,将信息下载到智能血糖仪中,在血糖测量前,护士可通过智能血糖仪在床旁扫描患者手腕条形码进行身份识别及确认。血糖测完后,智能血糖仪可将患者血糖信息同步到内分泌科IGMS系统中,由信息化管理小组对上传数据进行归类及存档。信息化管理小组可通过IGMS系统中可查阅患者基本病史信息、饮食情况、疾病性质、用药情况、住院期间各时段血糖波动图形及血糖不良事件。血糖管理小组在IGMS系统设定低血糖及高血糖阈值,当血糖低于或高于所设定阈值,IGMS系统界面便立即弹出个人信息并发出警报声音。此时,由血糖管理小组根据患者年龄、饮食状况、疾病性质、血糖值给出个体化建议,包括饮食建议、胰岛素使用量及方案,由内分泌科医师接收并执行建议医嘱。对于高血糖及病情复杂患者,由糖尿病管理小组邀请相关专家进行床旁会诊。

(3)医患互动:血糖管理小组在患者入院时指导其在手机中安装IGMS手机APP版,患者每天可登陆IGMS系统将自己疑问、饮食、用药、运动锻炼等情况通过图片、文字等方式上传至主治医师诊疗系统中,主治医师会根据患者情况制订有效的治疗方案。由信息化管理小组在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为期3个月微信或电话随访,随访期间了解软件使用情况及居家期间血糖管理情况,耐心回答提出的问题。

1.3 观察指标

(1)自我效能: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8]进行评价,量表包括目标能力(3条目)、个人知信行(3条目)、突发事件应对能力(4条目)等3个维度,共10个维度,每个维度采用1~4级评分,分值越高提示自我效能评分越高。

(2)治疗依从性:应用自拟的《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量表》评价患者治疗依从性,量表包括饮食控制、血糖监测、遵医用药、规律锻炼、足部护理、急症处理等项目,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依从、一般、不依从。

(3)血糖水平:记录两组干预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Abl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FPG)。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数据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效能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目标能力、个人知信行、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目标能力、个人知信行、突发事件应对能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饮食控制、血糖监测、遵医用药、规律锻炼、足部护理、急症处理等方面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例)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相关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HAblc、FBG、2 hF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HAblc、FBG、2 hFPG水平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相关指标比较

3 讨论

3.1 信息化医患互动平台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

自我效能是指个人对自身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的信心及期望,是个人对自我行为能力的认知及评价,提高自我效能,将有助于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改善遵医行为,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血糖管理及控制[9-10]。信息化医患互动平台管理是将信息化技术与临床血糖管理相结合的管理,能帮助医护人员动态了解血糖情况,加强患者与医护人员间的沟通及交流,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患者疾病情况及个人护理需求,制定有效的个体化干预方案[11]。 由于信息化医患互动平台的建立可起到监督患者执行良好行为习惯及强化教育的作用,正确认识疾病,从而增强患者自我效能[12]。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目标能力、个人知信行、突发事件应对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

3.2 信息化医患互动平台管理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治疗依从性是指患者饮食、用药、生活方式等行为改变与健康教育或医学建议一致的程度,患者治疗依从性水平越高越有利于采取积极的方式应对疾病,有利于康复[13]。由于信息化医患互动平台管理在患者身份识别、落实临床血糖危急值管理方面更加便捷、可行,帮助患者更好地实现糖尿病安全目标管理,提高治疗依从性。结果显示,观察组饮食控制、血糖监测、遵医用药、规律锻炼、足部护理、急症处理等方面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与杨雪等[14]一致。

3.3 信息化医患互动平台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信息化医患互动平台管理通过运用联网血糖监测设备,组建专科团队等方式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血糖标准化管理,与传统血糖管理相比,信息化血糖管理通过收集患者血糖数据并及时将数据上传,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有助于患者血糖控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HAblc、FBG、2 hFPG水平较对照组下降(P<0.05)。

总之,信息化医患互动平台管理可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及疾病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血糖,有利于预后。

猜你喜欢

医患效能依从性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