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日常感知歧视现状及影响因素
2021-09-29卢晓燕黄金萍杜丽群黎彦君李祥青
卢晓燕 黄金萍 杜丽群 黎彦君 李祥青
近年来,我国艾滋病发病率成增长态势,艾滋病相关病死率亦处于较高水平[1-2]。2018年我国报告艾滋病死亡 26.2 万例[3]。艾滋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目前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为性传播,因而公众对艾滋病具有较强的负面刻板印象。当患者感染HIV/AIDS时,会产生心理上的巨大压力,这会使患者感觉到被歧视[4]而加重患者的焦虑情绪,产生社会孤立感,影响患者就医,进而影响患者身心健康[5]。目前HIV/AIDS患者日常感知歧视已经受到全球关注[6-8]。本研究旨在调查HIV/AIDS患者日常感知歧视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2020年3—9月于我院收治的年龄>18周岁的HIV/AIDS[9]患者284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9~64岁,平均31.17±5.13岁。
1.2 调查内容及方法
(1)一般资料调查:采用自行设计一般资料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地、月收入、民族、病毒载量等。
(2)日常感知歧视:采用由Williams编制,韩舒羽等[10]汉化的量表。该量表包括10个条目。量表采用 1~4级计分,得分越高,调查对象日常感知歧视就越大。该量表总Cronbach’s a为0.908,重测信度为0.920。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线性回归模型。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IV/AIDS患者日常感知歧视现状
HIV/AIDS患者日常感知歧视得分各条目中,得分最高的条目为“和别人相比,更不被尊重”,见表1。
表1 HIV/AIDS患者日常感知歧视现状
2.2 HIV/AIDS患者日常感知歧视单因素分析
HIV/AIDS患者日常感知歧视单因素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地、病毒载量、抗病毒治疗是影响患者感知歧视的因素(P<0.05),见表2。
表2 HIV/AIDS患者日常感知歧视单因素分析
续表2
2.3 HIV/AIDS患者日常感知歧视多因素分析
以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及居住地是影响HIV/AIDS患者日常感知歧视的因素(P<0.05),见表3。
表3 HIV/AIDS患者日常感知歧视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HIV/AIDS患者日常感知歧视水平较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HIV/AIDS患者日常感知歧视得分为34.24±7.45分,与量表总分中间值比较处于较高水平。这提示HIV/AIDS患者日常感知歧视水平较高。这可能一方面与患者面临疾病带来的身体痛苦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公众对艾滋病的负面印象有关[11]。然而,日常感知歧视可能会阻碍患者的求医行为,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12-13]。医护人员应引起重视,积极探索有效的干预措施,如认知行为团体疗法、阅读疗法等[14-15]。
3.2 HIV/AIDS患者日常感知歧视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
3.2.1 性别以及婚姻状况 女性患者日常感知歧视水平较高。该结果与2016年阎冬梅等[16]的调查结果一致。这可能是因为女性患者心理感知更为敏感有关[17-18]。此外,本调查中患者均为育龄期患者。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面临生育需求,因而产生对自身疾病是否会传染给下一代的顾虑,从而加重心理负担,导致日常感知歧视水平较高。未婚或离异的患者日常感知歧视水平越高。这可能是因为该类患者会有今后婚姻、婚后性生活的顾虑。建议今后护理人员应加强对该类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重视家庭支持系统,实施一对一家庭针对性干预。
3.2.2 受教育程度及居住地 受教育水平较高的患者日常感知歧视水平越高,该结果与孔方[19]的研究结果一致。城市居住的患者日常感知歧视水平更高,这可能是因为受教育程度较高、城市居住的患者更重视健康,当得知自身患病后,难以接受这一事实[20-21]。而且学历越高、城市居住的患者往往更重视他人看法,导致这类患者心理感知更为敏感,从而呈现出较高的日常感知歧视水平。这提示卫生保健人员一方面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引导公众正视HIV病毒传播途径,正确对待HIV患者。另一方面应加强对HIV患者的健康教育,尤其是高学历、城市居住的HIV患者,鼓励其适当宣泄自身负性情绪,正视患病事实。
3.2.3 病毒载量 病毒载量较高的患者日常感知歧视水平较高。这可能与患者病情有关。病毒载量为HIV进展的独立预测因素。当患者病毒载量较高时,表示患者病情较为严重,机会性感染的概率较大。因此,病毒载量较高的患者可能出现身体不适的可能性较大,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心理敏感性提高[22]。此外,HIV传播的危险因素包括高病毒载量、某些性行为等。因此,病毒载量较高的患者传染性较强。这亦可能加重患者心理敏感性,患者担心自身疾病传染给他人,担心他人恐惧自身HIV病毒传染性。此外,这也可能当患者家属与朋友当得知患者较高的病毒载量后而表现出较为强烈的隔离行为有关。这提示医护人员应积极鼓励患者规律治疗,另一方面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
4 结论
HIV/AIDS患者日常感知歧视水平较高,尤其是女性、受教育水平较高、城市居住、未婚或离异以及病毒载量较高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引起关注。虽然本研究样本量较大,然而调查对象均来自一家医院,建议进行多中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