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世纪60年代我参与审查的一起政治案件

2021-09-29王楚光

世纪 2021年5期
关键词:特务南通根据地

王楚光

上个世纪60年代,我从武汉调到北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简称“对外文委”)从事文秘工作。我所在的部门有一位很受我们这帮年轻人敬佩的大姐,芳名肖江,四十多岁,江苏南通人氏,浑身显出江南水乡女子的秀丽灵气。抗日战争后期,尚是中学生的少女肖江,竟离家出走,跑到新四军根据地参加革命,是位年岁不大的“老资格”,我们都尊称她:肖江同志。这位肖江同志为人随和,办事麻利,写得一手娟秀的蝇头小楷,善于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关系,是从事文秘工作的一把好手。谁能想到,这么一位纯洁的女同志,后来居然成了特务嫌疑分子,真是匪夷所思,叫人大跌眼镜。

军管小组确定要清查肖江

事情的缘由还得从“文化大革命”说起。

我在对外文委工作不到一年的时间,“文化大革命”突然爆发,席卷全国,对外文委一时也乱了阵脚,造反夺权、打倒走资派运动迭起,外事业务工作顿时陷入瘫痪,局面不可收拾,中央不得不派出军管小组进行接管。这个军管小组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王牌军38军的军人组成,军政素质颇高,有效地控制了局面,并进行整顿。整顿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清理阶级队伍”。所谓“清理阶级队伍”,就是在普遍交待个人历史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筛查,找出重点审查对象,揪出隐藏在革命队伍中的敌对分子。经过筛查,我工作的那个部门确定审查对象就是肖江同志。为什么会是她呢?因为她少年时代的闺蜜兼初中同学、时任新华社北京分社副社长被怀疑是日本特务机关安排潜伏下来的特务分子。肖江与此人过从甚密,因此也有特务嫌疑,被列为审查对象。

军管小组把清查肖江的这个案件,交给我和同科室的一位同事,要我们负责把她的问题调查清楚,做出结论。为此,我们二人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进行调查,先到她的家乡南通市去查阅敌伪档案,结果是片纸无存;接着跑遍江南一带的各大城市,寻找与肖江等人有关的日伪人员、老师、同学,查询她们的情况,结果也是毫无收获。不过,经过这一调查,倒是把肖江在南通的生活经历查清楚了,故事颇为曲折,很是耐人寻味。

一位家庭背景颇为特别的闺蜜

肖江的故乡南通,地处长江下游,与苏州隔江相望,离上海不远,地理区位优越,是我国开埠较早的城市。肖江本姓杨,原名杨澄,到根据地参加革命后因怕牵连家庭,改名肖江。她的父亲是位精明的商人,所办的布匹绸缎庄颇有名气,杨家在当地是一户殷实人家。他的膝下育有两位千金。大女儿思想进步,爱国心强,抗日战争初期,即投奔新四军在根据地从事文化工作。肖江是小女儿,当时在南通城内的中学读书,这位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性格活泼,爱好文艺,在学校是个出众的人物,身边不乏要好的朋友。其中有一位同学家庭背景颇为特别,此人的寡母在日本特务机关特高课的头目家中当佣人,两人关系暧昧;肖江的这位同学随母亲一起在特务机关生活,这个日本特务头子对她呵护有加,不仅供其上学读书,而且还给她买小提琴之类的礼品。肖江与这位同学志趣相投,关系密切。

时至抗日战争中期,肖江的姐姐潜回南通,治病休养,经常给肖江讲抗日救国的道理,讲新四军根据地的革命故事,使其受到很深的感染和教育,萌生了投奔新四军根据地、参加革命的念头。肖江的姐姐疾病痊愈后返回根据地,肖江即策划邀集几位同学一起逃到根据地参加抗日斗争。她第一时间就把这个信息透露给由日本特高课头目抚养的这位同学。这位同学当时正处在一种苦闷彷徨的心理状态,她一方面离不开日本特高课头目提供的优裕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又痛恨此人占有她的母亲,深感屈辱,很想逃离这种为人们所不齿的环境。得此信息这位女同学立即表示愿意同行,她们又串通了另一位好友,三个女学生神不知鬼不觉地逃到新四军的根据地去了。日本人发现三个女学生在他们眼皮底下失踪了,而且有一个还是他们头目抚养的女孩子,感到十分震惊,立即展开大搜捕,闹得满城风雨,却毫无结果。三人到达根据地后,说明了来意,受到热情的接待。当了解到她们的身世背景后,根据地同志好言相劝,言道你们年龄尚小,还是返校读书为好,鼓励她们在敌占区也能为抗日出力,于是她们只好悄悄返回南通。她们回城后,从蛛丝马迹来看,日本人是知道她们去了新四军的根据地,但是,令人奇怪的是,日本人不仅没有采取任何审问和惩戒措施,反而热情地邀请三人吃了一次饭,此事到此为止,也就不了了之。

不了了之的审查结果

事情过后一年多,时至抗日战争后期,这三个女学生,又通过不同的途径,分别进入新四军的根据地,参加到革命队伍中来。其中最有本事、进步最快的就是肖江的那位与日本人有些瓜葛的闺蜜。她文笔好,活动能力强,参加革命后一直从事新闻工作,“文革”之前已是新华社北京分社的副社长,身居局级干部行列。“文革”中此人受到冲击,有人揭发她是日本人培养并潜伏下来的特务分子,受到审查和批斗。肖江因与此人关系密切而受牵连,这就是怀疑她有特务嫌疑的由来。

此案经过我们三个多月的调查,寻找南通的敌伪档案,询问了三十多个证人,无人能提供肖江有特嫌的证词。事已至此,如何结案?借用一个司法概念,只能是“无罪推定”:既然查无实据,那就只能还被审查者一个清白,我们就此写出结案报告,呈送军管小组。

军管小组如何了结此案,不得而知。当时的人事管理工作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查不清的问题,也把调查材料装进审查对象的人事档案,这样被审查者就变成了历史不清白的人物,在政治上很难得到信任。我估计军管小组没有如此处理,因为对外文委撤销后,肖江就被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继续从事文秘工作,不久调到中共中央组织部这个重要的机密部门,后在中组部外事干部局做人事管理工作,说明组织上在政治方面对她很信任。我与肖江在社科院时是同事,后来她到了中组部,我们也有往来。但是,我始终没有透露曾对她进行“背靠背”审查的事情,我估计她本人始终不知道她曾被列为特务嫌疑人进行过审查。

猜你喜欢

特务南通根据地
冬奥“顶流”冰墩墩抢疯了!南通生产商:初八开工补货
“东临楼”日常
建立自己的 写作根据地
由档案史料管窥上海解放
窗台上的妈妈
学术研讨会征稿函
AB换数
一块明代“特务”的牙牌
智入密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