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樟树育苗和造林技术

2021-09-28张润兰

种子科技 2021年15期
关键词:造林技术樟树育苗

张润兰

摘    要:通过分析樟树的生态特征,从种子采集、贮藏方法、播种育苗、管理措施、病虫害防治等几个方面,对樟树育苗造林技术进行探讨,希望能为有关人士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樟树;育苗;造林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5-0109-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792       文献标志码: B

樟树生长非常繁茂,冠形大,枝干粗壮,树姿雄伟,观赏效果较好,可以大量吸附空气中的灰尘、烟尘,美化环境与防风固沙,近年来在园林绿化造林过程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常被选择在行道树、庭荫树、风景林、防护林建设,在山坡、水边、池畔等地进行配植。

1   樟树的生态特征

樟树在我国长江南部地区分布广泛,主要生长于海拔600 m的低山、丘陵及平原地带,在土壤肥沃、土层深厚中酸性的沙质土壤中生长良好,同时也可在冲击土、轻黏壤土中生长。樟树在生长过程中喜光照,人工造林选择山下部以及山谷坡为最佳,在土壤贫瘠干燥的石砾地无法生长。幼苗阶段,能够达到1 m以上的高度,此阶段的生长在光照条件方面的需求量更大,对林冠下常压木起到良好的郁闭作用。10~30年生的樟树生长速度较快;10~40年生的樟树胸径生长速度较快;50~60年生的樟树材积生长最快。

2   育苗技术

2.1   种子处理

2.1.1   采种

选择20~50年生的樟树,健壮、无病虫害,当果实由青绿色转变为紫黑色时便已成熟,此时就可采集种子,果实采集后在箩筐中进行2~3 d浸水,当果皮吸收水分完全腐烂时进行揉搓,将果皮肉质去除,清洗干净后和草木灰均匀相拌12~24 h,将种壳表皮蜡层全部去除,清洗干净后阴干贮藏[1]。

2.1.2   种子贮藏

在贮藏樟树种子过程中,通常运用湿沙(30%的含水率)进行贮藏,湿沙应是种子量的2~3倍,其温度应保持在0~5 ℃,避免种子发芽,做好检查工作,合理调节温度。

2.2   播种育苗

2.2.1   苗圃地选择

选择和水源接近、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具有充足光照条件、较好的地块作为育苗地,提高育苗成活率。

2.2.2   苗圃地整地

将地块中的杂物全部清除,深翻土壤,确保土壤细碎,设置宽1.2 m、长10 m的苗床,苗床应适当高出地面约20 cm,各苗床间设置60 cm宽的步道,便于开展相应的操作工作,利用灭菌剂与杀虫剂对苗床进行全面消毒,摆放营养袋。

2.2.3   营养袋规格和营养土配制

培育1年生的樟树营养袋苗,选择10 cm×15 cm×7 cm规格的黑色薄膜袋,利用70%的黄心土联合27%的火烧土并配合3%的过磷酸钙,均匀混合后配制成营养土。

2.2.4   装袋

装袋过程中将营养袋全部填满,薄膜而不可内翻,在苗床上自然平放营养袋,保持营养袋之间不松散也不过度挤压,春季是最佳的装袋时间。

2.2.5   播种

实施播种前再次精选种子,选择高锰酸钾(5 g/L)对种子进行浸泡,做好消毒杀菌工作,每年的2月份将通过消毒的种子均匀撒播在苗床上,撒播种子过程中根据种子不重叠标准对种植密度进行控制。完成播种后,将厚约2 cm的河沙覆盖在种子上,将稻草覆盖其上,确保苗床温湿度。

2.2.6   小苗移植

种子播种后35 d左右,当幼苗生长至4 cm高度时,便有3~5片真叶长出,在营养袋土中利用木棍插1个小孔,小苗利用黄泥水将蘸根向营养袋上移栽进行培育,喷淋定根水,并将遮阳网盖好[2]。

2.3   苗期管理

2.3.1   除草与水肥管理

小苗上袋后便进入到生根期,应对营养土定期进行检查了解与掌握营养土水分情况,及時浇水,确保营养土的湿润性。遇到持续性的降雨天气,充分做好排水工作,幼苗阶段应做到除早、除小、除了。樟树在5—9月份是其生长速度最快的阶段,选择这一时期进行追肥具有更好的效果。追肥过程中应薄肥勤施,选择复合肥并合理加水施用,结合苗木生长情况及苗期生长状况,合理确定施肥浓度,以免施肥太浓引发肥害。

2.3.2   病虫害防治

(1)白粉病:苗圃幼苗阶段白粉病发生率较高,为了有效防治樟树白粉病,选择0.3~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进行喷施防治,每7 d喷施一次,连续应用两三次,能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2)黑斑病:在樟树种子发芽阶段发病率较高,发现病害幼苗及时拔除并销毁,运用5 g/L的福尔马林或者高锰酸钾进行喷施,每7 d喷施一次,一般喷施两次,能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3)樟叶蜂:对樟树幼苗危害极大,防治过程中选择3.3~5.0 g/L的乐果进行喷施防治,也可用0.5 g/L 50%马拉松乳剂进行喷施防治[3]。

(4)樟梢卷叶蛾:在樟树苗期阶段较常见,孵化的第一代幼虫主要为害樟树的新梢,防治过程中选择50%马拉松乳剂或者90%敌百虫1 g/L液进行喷施防治,每7 d喷施一次,持续应用2~3次,便能将害虫有效杀灭。蛀入新梢的幼虫,可以运用3.3~5.0 g/L 40%乐果喷施防治。

(5)樟果螟:对樟树的幼苗有较大危害,每年发生两代,5—7月第一代幼虫造成危害,8—9月第二代幼虫造成危害,防治过程中用0.20~0.25 g/L 90%敌百虫喷施防治,还可在幼虫结成网巢时,将其摘除销毁。

(6)樟天牛:5—6月成虫进行产卵,此时可以用铁丝进行刺卵杀死幼虫,也可通过人工手段将遭受虫害的枝条剪除,将杀虫剂注入到排泄孔中,杀死幼虫。

2.3.3   移袋分级管理

移袋管理主要是为了对主根生长进行抑制,促进侧根与须根快速生长,以免根系将营养袋底部穿透,通常于7—8月和10—11月进行一次移袋,移袋过程中充分做好苗木分级工作,向北面摆放高大苗木,向南排齐矮小苗,肥水管理分别进行。高大苗木管理过程中,应当重视病虫害防治和水分管理,矮小苗木除了进行病虫害防治和水分管理之外,还应做好施肥工作,结合苗木生长实际,少量多次,确保幼苗快速生长,和高大苗木保持一致性。

2.3.4   出圃

一年生樟树营养袋在第二年春季便可出圃造林,苗木一般能够达到45 cm的高度、0.5 cm地径大小,如果苗木达不到出圃规格,可以将这些苗木都移栽在一起,继续进行培养和管理,符合出圃造林标准之后再进行造林。

3   造林技术

3.1   造林地选择

樟树造林过程中,在造林地方面有较高的要求,通常在海拔600 m以下的地区进行造林,如山坡中下部、低山丘陵、山谷缓坡这些地区土壤湿润肥沃、土层深厚,利于樟树的健康生长,贫瘠干燥的石砾地不适宜种植樟树。

3.2   林地清理及整地

彻底清理林地后进行整地,整地过程当中运用穴状整地方式,结合等高线设置种植穴,根据50 cm×50 cm×40 cm的规格设置种植穴,将种植穴挖好后,回填1/2表土并将0.2 kg复合肥施入种植穴内,充分搅拌后进行栽植,整地工作应在栽植前30 d完成[4]。

3.3   造林密度

结合樟树的生物学特性,并考虑栽植地的土壤条件及栽植管理水平,结合造林目的确定造林密度,通常情况下,根据900~1 050株/hm2控制造林密度, 按照3 m×3.5 m设置株行距。

3.4   苗木选择

选择樟树苗木时, 首选具有粗壮地径、饱满顶芽、健壮、无病虫害的一年生营养袋苗,幼苗高度应达到45 cm左右,地径在0.4 cm以上。

3.5   苗木栽植

在春季2—3月,降雨后林地土壤湿润便可栽植,栽植过程中将薄膜撕掉,确保营养土的完整性,将苗木栽于种植穴内,深度不宜太深,回填土将苗木基部2~3 cm进行覆盖,回填细土,逐层压实。栽植30 d,对苗木成活情况进行检查,有缺苗的及时补植[5]。

3.6   抚育管理

为了保证樟树健康生长,应当充分做好抚育管理工作,造林后3年内,每年对苗木开展两次抚育工作,主要包括松土、培土、追肥、除草等。第一次抚育追肥应当在造林完成后7—8月进行追肥,并在第2年和第3年春季各进行一次追肥,每株每次进行0.25 kg复合肥追肥,在苗木两侧合理设置浅沟,将肥料施入其中,及时用土覆盖。第2、3次抚育工作,分别于苗木栽植后第2、3年8—9月实施,抚育内容同上。

参考文献:

[ 1 ] 周成楼,王美丹,曾繁华.浅谈樟树育苗及造林技术[J].科技与企业,2013(21):258,260.

[ 2 ] 曹红孙.樟树育苗及造林技术探析[J].民营科技,2011(11):148,147.

[ 3 ] 閆玉红.现代林业育苗技术的重点与造林技术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9(2):137-138.

[ 4 ] 鲍玉波.现代林业育苗技术的重点与造林技术初探[J].种子科技,2018,36(12):65-66.

[ 5 ] 刘启岩.浅谈林业育苗技术与造林方法的综合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22):45-46.

猜你喜欢

造林技术樟树育苗
香樟树之恋
香樟树,樟树香
论林业育苗的技术和管理方法
提高干旱区造林成活率的理论与实践
塑料大棚番茄早熟栽培技术
繁昌县沿江滩地杨树造林技术
日本五针松的嫁接育苗技术研究
针叶树容器育苗造林技术研究
相信香樟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