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稻机械收割对再生稻蓄留的影响
2021-09-28徐云峰
徐云峰
摘 要:渠县是水稻生产大县,种植面积4.3万hm2左右。近年来随着县里水稻机械收割的推广,浅丘平坝区已基本实现水稻机收。收割机在收割过程中会碾压到行进路径上的稻桩,对稻桩造成一定的损害,进而影响腋芽的生长及再生稻的蓄留。对水稻机收田的稻桩状况及腋芽生长情况进行了田间调查分析总结,提出机械收割水稻碾压稻桩的损伤对蓄留再生稻的影响远低于头季稻田干旱稻桩失水的影响的观点。
关键词:水稻;机械收割;再生稻;蓄留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5-0024-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225.4 文献标志码: B
渠县是再生稻次适宜区,历史上有蓄留再生稻的传统。再生稻生长周期短(大约70 d),且省工节本、丰产优质,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近年来随着渠县水稻机械收割的推广,浅丘平坝区已基本实现水稻机收。为了准确把握头季水稻机收对再生稻腋芽生长的影响,及机收条件下再生稻蓄留的可行性,探索对应的技术措施,对水稻机收田的稻桩状况及腋芽生长情况进行田间调查。现将此次调查结果及分析汇报如下。
1 调查内容及结果
调查地点:渠县中滩镇寨坪村。调查时间:2019年8月23日。调查区域水稻收割时间8月16—18日。调查田块选择3块田块,分别取样调查。
第一块田,稻桩呈现绿色,其叶鞘、残存叶片和稻秆鲜活,有正常的代谢能力,植窝数0.847 1万/667 m2。
第二块田,稻桩多数外观为蜡黄色,外层叶鞘、叶片失绿枯死,内层叶鞘和稻秆仍有一定的活力,植窝数0.831 2万/667 m2。
第三块田,稻桩外观枯黄,内层叶鞘失绿干枯,部分稻秆尚有一定活力,植窝数0.959 2万/667 m2。调查时3块田均已完全脱水,土壤坚硬发白。
每块田选取3类稻桩进行取样。第一类为收割机在田間调整行进方向之处,因反复进退、转向对该处稻桩多次碾压,故此处稻桩损害最重;第二类是收割机工作时履带碾压过的稻桩;第三类是未被履带碾压过的稻桩。每一类取一整窝,调查每个稻桩的损伤及其腋芽生长状况。收割机碾压对稻桩的损伤有倒伏(横向)、破裂(纵向)。倒伏包括倒伏和倒折。倒伏只是稻桩向地倾倒,稻秆未发生横向断裂。倒折既向地倾倒,稻秆又有横向断裂。田间调查结果见表1。
2 调查结果分析
水稻机收对再生稻蓄留的影响主要是收割机在田间行进时对头季稻稻桩碾压,造成稻桩的损伤,影响稻桩的活力及水分和养分的传输,进而影响腋芽的生长、再生稻发苗。对头季稻根系没有直接影响,因此不影响水、肥的吸收。碾压对腋芽的直接损伤也可以忽略不计。头季稻收割后腋芽的长度是其生长发育进程的体现,也是其能否正常成穗的重要指标。头季稻收割后5 d倒二节腋芽长5 cm以上、倒三节10 cm以上、倒四节15 cm以上,正常情况下能够成穗结实。其数量可作为预测再生稻产量的指标。
此时已萌动并保持正常生长发育的腋芽是再生苗的重要组成,在秋季特别是9月下旬温光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大部分能够成穗结实,是构成再生稻产量潜在的基础。调查分析二者的田间状况,可以预估再生稻蓄留的成败和大概的单产水平。通过对头季稻收割时稻桩生活力不同的田块及每一田块中机械碾压程度不同的区域的田间调查,腋芽的生长发育存在明显的差异(见表2)。
进一步分析,头季稻收割时稻桩的健壮度和活力对再生稻发苗的影响远远大于机械碾压的影响。不同田块可成穗腋芽平均每个稻桩的数量变幅为0.14~1.7个,最高和最低相比,相差11.14倍;不同类别的调查变幅为0.55~0.89,最高与最低相比,相差0.62倍;可发苗不同田块变幅为0.84~1.98,最高与最低相比相差1.35倍;变幅为0.93~2.01,最高与最低相比相差1.16倍。
从机械收割稻桩受损程度的田间调查也表现出类似规律。不同田块稻桩倒伏的百分比变幅为6.14~80.55.最高与最低相比,相差12.11倍;破裂的百分比变幅为12.55~47.33,最高与最低相差2.77倍。不同类别倒伏的变幅为22.22~68.85,最高与最低相差2.09倍;破裂的变幅为19.44~57.22,最高与最低相差1.94倍(见表3)。
头季稻收割时稻桩的健壮度和活力对再生稻发苗的影响远大于机械碾压的影响。可发苗不同田块变幅为1.22~2.98,最高与最低相比,相差1.44倍;不同田块可成穗腋芽平均每个稻桩的数量变幅为0.24~1.7个,最高和最低相比,相差6.08倍(见表4)。
3 调查田块再生稻产量调查
10月28日进行收割测产。
第一块田:每667 m2有效穗=每667 m2植窝数×每窝稻桩数×每桩可成穗苗=0.847 1×9.8×1.7=
14.11万穗;穗粒数75.9粒,穗结实率84.3%,穗平实粒数64粒,千粒重26 g,理论产量为207.9 kg/667 m2。
第二块田:每667 m2有效穗=0.831 2×11×1.14=
10.42万穗,穗粒数52.3粒,穗结实率74.5%,穗平实粒数39粒,千粒重26 g,理论产量为87.8 kg/667 m2,实产63.2 kg/667 m2。
第三块田:每667 m2有效穗=0.959 2×9.6×0.39=
3.59万穗,穗粒数52.6粒,穗结实率49.4%,穗平实粒数26粒,千粒重26 g,理论产量为33.8 kg/667 m2,实产25.3 kg/667 m2(见表5)。
调查发现:再生稻的穗子都是顶端先灌浆,上部分枝先进行灌浆,最下面分枝空瘪率最高,有的全是空瘪粒。
4 人工收割再生稻产量实测
第一块田(渠县琅琊镇奉家村):人工收割蜀优217,2019年3月中旬播种,8月15日左右收割。10月30日再生稻测产。
头季稻的有效穗平均17穗/窝,再生季平均20.67穗/窝,再生能力为1.22,即以倒二节出穗为主,少量倒三节出穗;株距为21 cm,行距为27 cm,平均11 763.67穴/667 m2,每667 m2有效穗数243 155.03穗;每穗粒数39粒,结实率92.05%,每穗实粒数35.9粒;千粒重取29 g,收割指数取0.75,则再生稻理论产量可达189 kg/667 m2。
第二块田(渠县有庆镇龙头村):人工收割蜀优217,3月初播种,4月中旬移栽,8月17—18日收割。10月30日再生稻测产。
头季稻有效穗平均13.5穗/窝,再生季平均20.5穗/窝,再生能力为1.52,即以倒二节出穗为主,倒三节有1/2出穗;株距为27 cm,行距为35 cm,平均7 058.20穴/667 m2,每667 m2有效穗数144 693.12穗;每穗粒数66粒,结实率84.51%,每穗实粒数55.78粒;千粒重取29 g,收割指数取0.75,则再生稻理论产量可达175.55 kg/667 m2。
调查发现:再生稻穗子都是顶端先灌浆,它们的上部分枝先灌浆,最下面的分枝空瘪率最高,有的全是空瘪粒。
5 结论
水稻机收机械在田间行走时,会碾压到行进路线上的稻桩,对稻桩造成一定的损伤,因而对再生稻腋芽的生长及再生稻发苗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这种影响比头季稻收割时稻桩活力、稻株的健壮程度对再生稻腋芽的萌动和生长及发苗的影响轻微很多。从田间的实际观察,机械碾压的稻桩只占田间稻桩总数的70%左右,严重损伤的不足5%。因此水稻机收对再生稻的蓄留没有太大的影响。在机收条件下,只要落实好再生稻蓄留的常规技术,再生稻蓄留也能确保有收,并获得较高的产量。本次调查表现出的另一个问题是头季稻田间脱水严重,稻桩失水干枯,会对稻桩造成损伤,并严重影响腋芽的萌动、存活和造成生长停滞。第三块田未被碾压的稻桩倒伏和破裂的比例为25%。第一块田未被碾压的稻桩均为0。第三块田中未受机械碾压的稻桩,存活的腋芽每个稻桩平均为1.22,而对应的其他两块田则分别为2.23和2.98,也低于第一块田受碾压重的稻桩的发苗(1.875)。可成穗再生苗为0,表明腋芽由于稻桩失水干枯生长缓慢甚至停滞。因此头季稻灌浆期至再生稻发苗期田间不脱水是确保再生稻蓄留成功的关键。
(编輯:张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