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松营养钵苗培育技术
2021-09-28房艳敏
房艳敏
摘 要:结合实践,针对油松营养钵苗育苗技术、造林技术、抚育管理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能为有关人士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油松;育苗;营养钵;造林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5-0107-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791.254 文獻标志码: B
1 育苗技术
1.1 选择育苗
在春季3—4月份进行装袋下种,首选水源充足、向阳背风、排水条件较好、与造林地相接近的地块进行育苗。选择好苗圃地,设置成若干小畦,制作苗床,宽度1.3 m,并结合地形确定苗床长度,保证畦面平整性。
1.2 育苗方法
1.2.1 配制营养土
选择生土和非耕地的黄土,过筛后捡去其中的各类杂物,加水充分混合,容器育苗原料不可运用熟土和没有腐熟的有机肥。由于油松菌根对其生长非常有利,所以可选择油松林地土壤作为原料。
1.2.2 装袋
在整理好的畦内点播,高低一致排列容器内,容器放完每畦后应确保其顶部成一个平面,确保覆土厚度一致,有利于整齐出苗。将40 cm宽的步道设置在苗床之间,便于开展育苗作业。放杯有两种方法,即地上式和地下式。地上式:整平床并排放好容器袋,利用沙土围好床的周围;地下式:根据容器袋开挖相同深度的苗床,或略超过容器袋的畦,整平畦底,将容器带并排放入畦内[1]。
1.3 种子处理
进行播种前用温水浸泡种子24 h捞出,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30 min消毒并催芽,每日用清水冲洗一次,种子一般7~8 d裂嘴,这时便可进行播种。在播种过程中,应合理设置播种穴,过深过浅都不利于种子发芽,播种量根据5~6粒/袋进行播种,避免种子彼此挤压,对出苗造成不利影响,更甚者会导致腐烂。覆土不应太厚,土壤为黏土性质的应当将适量的沙土加入其中,覆盖细土,并根据超过容器袋1 cm控制覆盖厚度[2]。
1.4 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有两个阶段,幼苗出土前的相关管理,油松种子只进行浸种,不开展催芽,通常在17 d左右幼苗便可出齐。而进行催芽的种子,一般在10 d左右便可出齐,种子在出土前属于萌发阶段,这时的水分必须保持充足,同时提供合适的温度条件,通过喷水对土壤温度进行调节,避免出现土壤温度过高的情况,确保种子快速发芽出土。倘若水源不足,可以选择谷草或麦秸进行覆盖,地膜覆盖保湿增温效果非常明显。在种子出苗阶段,将覆盖物不断撤除,出苗前利用1%~3%的硫酸亚铁溶液进行1次喷施,幼苗出土后,为了保证幼苗的快速生长,应合理控制喷水次数,3~5 d进行1次喷水,并将除草工作落到实处,促进苗木健康生长。
2 造林技术
2.1 油松林营造
2.1.1 造林地选择
干旱、半干旱地区油松均能够生长,然而这些地区土壤太过贫瘠,降水量有限,却存在较大的蒸发量,而且这些地区降雨还呈现集中的特点,所以进行造林工作前,应科学合理地选择地块,并加强改土。完成造林工作后,应充足浇水,确保油松成活率,促进油松健康生长。通常情况下,营养钵培育的油松苗木可选择秋季或雨季进行造林,造林地必须保证地势平坦,具有较好的排水条件,土壤中存在大量的有机质,应避开风口,将营养苗直接种植在水平沟或鱼鳞坑[3]。
2.1.2 整地
整地过程中,选择带状整地、水平沟整地、鱼鳞坑整地、水平条整地及反坡梯田整地等整地方法,提高整地质量,为油松造林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造林密度
2.2.1 针阔混交林
首选优质苗木,造林工作中选用窄带状及等株行距等方式进行造林,根据2 m×4 m、4 m×4 m、5 m×5 m的密度,营建油松混交林,主要树种包括杨树、刺槐等。
2.2.2 油松纯林
油松纯林营造过程中,应选择具有较好防护性能的中小地块进行造林,通常面积在3.3 hm2为宜,根据2 m×4 m,4 m×4 m日照林密度。
3 抚育管理
3.1 幼林抚育管理
3.1.1 中耕除草
运用穴状抚育或窄带状抚育方式进行油松抚育工作,中耕除草在油松幼林完全郁闭后停止,沙地油松造林过程中,中耕除草一般开展3~5 a,初期阶段每年进行两三次浅锄,并根据油松苗木生长速度不断加深,每年逐渐加深锄的深度,减少锄的次数,中耕深度应控制在30 cm左右。
3.1.2 施肥
确保土壤有更加充足的养分,选择长效的肥料品种,施用磷肥、氮肥等复合肥料。施肥过程中应将造林、充分做好郁闭和结实期前后几个阶段的施肥工作,根据树龄大小不断扩大施肥量,根据树木冠幅,相距树干1.5 m进行放射状施肥。
3.1.3 灌溉
根据造林地的具体土壤情况进行灌溉,特别是一些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含水量明显不足,应当结合土壤情况及时进行灌水,并做好松土工作,控制与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强灌溉效果[4]。
3.1.4 预防风害
针对一些大风天气多、降水少、植被稀疏的地带,常常因风沙因素影响,导致油松幼苗生长不良。针对一些迎风坡、风蚀地,可以结合实际设置防风罩,减少风害对油松苗木带来的不利影响。
3.1.5 整形修剪
主要采用疏剪、短截及剥芽等方式进行修剪。将主干延长枝确立后短截疏剪侧枝,尽早剪除主干延长枝靠下的竞争侧枝,短截与疏剪主干1/3以上及延长枝下部的枝条。疏剪过程中,均匀地分布不同方向的枝条,确保树体平衡生长。短截过程中,应在剪口部位保留弱芽,全部抹去主干1/3以下的枝条。
3.2 中龄林抚育管理
3.2.1 修枝
油松树冠发达,且有着粗壮的侧枝,所以为了培育优质油松木材,科学合理地修剪油松非常重要。修枝过程中,选择在油松停止生长的冬季进行修剪,郁闭后的油松幼林,在树干下侧部位有2~3轮死枝时修剪,修枝过程中应当注意少量多次进行[5]。
3.2.2 抚育间伐
油松在沙地进行营造,生长量相对较少,应结合油松造林立地条件、林木生长情况及林龄抚育间伐工作。如林木个体分化及存在激烈竞争时便可开展抚育间伐工作,将遭受病害影响的生长不良的树木进行间伐[6]。
4 有害生物防治
4.1 病害
(1)非侵染性病害。高温、干旱、化肥、农药、大风天气等都会影响油松的健康生长。特别是幼林阶段风寒害造成的危害更为严重,尤其是春季3—4月份,对幼林造成的危害较为突出。幼林遭受危害后顶芽部位发生干枯,新梢萎蔫,更甚者导致树木死亡。早春时由于干旱、低温导致危害加重,应当及时进行浇水,并对风障进行设置,对灌草进行保留。
(2)油松针锈病。在防治过程中,首先,造林前充分做好相应的调查工作,有效地消除转主、寄主植物,其次,提高幼林抚育水平,科学修剪,科学调整林地的温、湿度。
(3)油松落针病。在防治过程中,根据每公顷选择7.5 kg硫黄烟剂,或选择200倍液45%代森锌进行喷雾防治,可以大幅控制和减少此类病害带来的危害。
(4)油松疱锈病。选择无转主、寄主地块进行育苗或者造林,完成造林工作后,认真落实4年以上连续幼林抚育工作,并加强修剪,拔除病虫木,集中销毁,对病情较轻的树木伐除后,容易引发林地空缺,可刮除病患部位涂抹药剂。
4.2 虫害
(1)松毛虫。松毛虫对于油松的针叶为害较大,在春季利用菊酯类毒绳阻杀越冬幼虫上树为害,也可运用高压喷雾剂直接触杀上树幼虫。
(2)松蚜。松蚜主要侵害油松的嫩梢及枝干。运用大灰食蚜蝇以及异色瓢虫等天敌进行防治,防治方法:保护异色瓢虫、大灰食蚜蝇等天敌,或在虫害危害盛期,喷灑农药杀虫。
4.3 鼠害
为了防治松鼠为害油松果实,对成熟的油松球果提前采摘。冬季剪除距离地面1.5 m以下的侧枝,在7—8月份将0.4 m宽的尼龙胶带固定在树干1.5 m以上部位。
参考文献:
[ 1 ] 王秀三,潘兴,齐国华.半干旱地区的油松营养钵育苗技术[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2(2):56-57.
[ 2 ] 樊春志.油松营养杯育苗技术[J].北京农业,2015(15):72.
[ 3 ] 罗建华.北票地区油松营养杯抗旱造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7(8):160.
[ 4 ] 张玉杰.油松营养杯抗旱造林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1(10):168.
[ 5 ] 吕树成.科学运用油松营养杯抗旱造林技术[J].吉林农业,2019(1):80.
[ 6 ] 徐丽贤.辽西地区油松营养杯造林方法[J].农业与技术,2018(18):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