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概念生成
2021-09-28陶晓怡
陶晓怡
摘 要: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是教学的重要任务。生物学科涉及较多的抽象概念,教师可以利用生物实验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知和理解。文章从构建生物概念的角度出发,通过具体例题阐述了生物实验的教学应用,以期通过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生物实验;核心素养;概念构建;实验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3-0065-02
引言
自21世纪以来,我国在教育领域投入了更多的精力,这让教育事业开始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但不知从何时开始,越来越多的学生及家长盲目注重考试成绩、班级排名,而忽略了学习的本质。尤其是在现阶段,笔者发现很多家长与孩子交流时第一句话往往问的是“这次考了多少分”“在班里排多少名”,至于孩子到底学得如何,是否真的吃透了知识,仿佛不那么重要了。记得曾有一名学生表示:“我不是很理解生物概念,但是公式摆在那里,现拿现用就行了。能得分就好,没必要去刨根问底!”由此可见,错误理解学习的意义是干扰当前初中生学习的一个关键问题。然而,我们不能把问题都抛给学生,有时,教师的教学方法使用不当,也会导致学生不爱深究概念。如果我们可以利用实验为学生呈现概念的具体形象,让知识具有可见性,自然可以转变学生的态度,加深他们对生物概念的理解。
一、实验演示,呈现生物概念
生物概念抽象、复杂,对初中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在用肉眼无法观察的前提下,教师想要凭借理论帮助学生掌握生物概念,无疑是难如登天。尽管如此,不代表我们可以轻易放弃该阶段的学习,相反,我们要认真对待,采用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领悟概念。例如,教师在教学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内容时,便可为学生展示演示实验。
谈到“光合作用”,学生并不陌生,但若提到深度解读这个概念,学生却会显得捉襟见肘。此刻,哪怕是我们将概念呈现出来,他们依然很难在脑海中构建出具体的形象。由此,我们发现,认知是一方面,深度理解则是另一方面。如果学生在理解深度方面不到位,便很难窥探生物的真实面貌,最终会影响学生的生物学习效果。
演示实验的核心在于直观、可见、便于理解。在观察演示实验时,学生可以按照课本例题上的步骤进行思考,待他们完整地捕捉到生物概念的形态特征,会在脑海中对之前接触的概念形成一个客观、固定的认知。如在进行“光合作用”的演示实验时,学生可以捕捉到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每个阶段的形态,从而加深他们对“光合作用”概念的领悟。
【实验步骤】
第一步,准备绿萝、鱼缸、酒精灯、密封胶带、玻璃盖子。
第二步,将绿萝、燃烧状态下的酒精灯一一放入鱼缸,盖上玻璃盖子,并利用密封胶带将盖子封装。然后,将鱼缸放在阳光下面。
第三步,再准备一个鱼缸,一个酒精灯,然后将燃烧的酒精灯放在这个鱼缸中,并同样做好密封处理,随后放在避光区域。
第四步,一段时间后,学生会发现避光区域的鱼缸中的酒精灯逐渐熄灭,阳光下面的鱼缸中的酒精灯虽然火势微弱,但是依然在燃烧。
第五步,总结实验过程,重温“光合作用”的概念。
就这样,在简单的演示实验的引导下,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更加透彻,对概念的记忆也更加深刻。当然,我们不能满足于此,还要根据现场情况适当地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如有的学生提道:“任何植物都会进行光合作用吗?水中的植物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动员学生亲手操作,利用水草开展简单的“光合作用”实验。如此一来,不但能够进一步抓住学生的眼球,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实践探究热情。
二、探究实践,体验生物概念
隔岸观火远不如身临其境,若想加深学生对生物概念的理解,我们还要引导学生亲身参与探究实验,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概念的体会,增强学生对概念的认知,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另外,探究实验充满了未知和可能性,悬念感十足,可以有效点燃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抓住学生的眼球,避免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这对改善当前多数学生疲于学习的现状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通常,探究实验是建立在演示实验基础上的。当学生在学习生物概念时,他们的脑海中往往会迸发出许多稀奇古怪的想法,此时便是学生智慧的闪光时刻,我们要利用该阶段持续启发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因此,探究实验便成为最佳手段。
例如,在教学“植物的呼吸作用”时,有的学生指出“植物也需要呼吸吗?植物呼吸有什么作用或意义呢?”。针对学生的提问,笔者要求学生围绕教材中的实验步骤展开操作。在这期间,根据个人想法的不同,他们也可以对部分实验细节进行恰当的改良,以此提升探究实验的效果。
【实验步骤】
教师为学生分组,将四名学生分为一个小组。实验期间,小组成员分别取A、B两个锥形瓶,依次在瓶内注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在实验的前一天,小组可以派出一名成员准备等量的蔬菜,其中一半为新鲜蔬菜,另一半为用沸水烫过3秒钟的蔬菜,然后将其分别存放在两个密封严实的黑色塑料袋里。待完成该步骤后,将两根软管依次插入袋口,然后用夹子将软管夹紧。
第二天,将两个盛放蔬菜的袋子拿出来,并将软管的另一头插入盛放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中,然后取下夹子,对塑料袋进行轻微的擠压。认真观察瓶内的反应情况,然后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完成后,教师可以顺势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展开讨论。在这期间,为了启发学生思考,教师可以适当地提出一些问题,由此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是否可以利用白色塑料袋开展这项实验,为什么?分析该问题可以采用逆向思维,随着学生给出的不同回答越来越多,班内学生的讨论会越来越激烈。有的学生表示“可以利用白色塑料袋,因为颜色不能决定植物的呼吸”,也有学生表示“白色塑料袋可以间接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会影响实验的结果”。那么,到底谁的说法是正确的呢?对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新一轮的探究实验,让学生在反复的探索中加深对植物呼吸概念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