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林试剂和本尼迪特试剂检测效果对比分析
2021-09-28倪伟海宁波市镇海中学浙江宁波315299
倪伟海 (宁波市镇海中学 浙江宁波 315299)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是一个经典且重要的实验。在2019 版人教版教材中,该实验所用检测试剂为斐林试剂。在2019 版浙科版教材中则使用本尼迪特试剂(也称为班氏试剂)。斐林试剂是由0.1 g/mL NaOH 和0.05 g/mL CuSO4配制而成。其中0.1 g/mL NaOH 溶液称为斐林试剂甲液,0.05 g/mL CuSO4称为斐林试剂乙液。本尼迪特试剂的配制方法为:将4.3 g硫酸铜(CuSO4·5H2O)溶解在50 mL 水中,加热使之溶解,冷却后加水至40 mL;另将43 g 柠檬酸钠和25 g 无水碳酸钠溶解于150 mL 水中,加热使之溶解。冷却后将上述2 份溶液混合,用水稀释至250 mL,当溶液不澄清时可过滤。本尼迪特试剂常被认为是斐林试剂的改良试剂,避免了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的缺点,可长期保存。斐林试剂在储存上具有缺点,而人教版仍选择其作为检测试剂是否存在其他原因?斐林试剂在其他方面,例如,检测速度和灵敏度等是否具有优势?
1 研究背景
斐林试剂和本尼迪特试剂反应原理具有一定共性:都是利用Cu(OH)2与还原性糖的醛基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砖红色的Cu2O 沉淀以检测还原性糖的存在。但二者产生Cu(OH)2的方式存在差别。斐林试剂的甲液与乙液直接反应产生Cu(OH)2,Cu(OH)2再与还原性糖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本尼迪特试剂中Cu(OH)2的产生过程是:柠檬酸钠和碳酸钠均是强碱弱酸盐,在水中水解产生OH-,与CuSO4溶液混合时,生成的Cu(OH)2与还原性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从原理分析,斐林试剂甲液与乙液强烈反应产生Cu(OH)2,Cu(OH)2很容易沉淀,浓度相对较高。因此,可推测其检测还原性糖的灵敏度较高。而本尼迪特试剂利用柠檬酸钠和碳酸钠水解产生OH-,与CuSO4混合后产生的Cu(OH)2。因为水解产生的OH-数量较少,产生的Cu(OH)2浓度也相对较低。虽可长期保存,但据此可推测本尼迪特试剂检测还原性糖的灵敏度较低。
斐林试剂和本尼迪特试剂与葡萄糖反应时,常可见颜色从蓝色到砖红色的变化过程。当反应体系扩大至400 mL 时,可清楚地观察到整个颜色变化过程:蓝色、蓝绿色、绿色、浅绿色、黄绿色、黄色、橙黄色、橙色、橙红色、砖红色、棕黑色[1]。绿色是黄色和蓝色等量混合,橙色是黄色和红色等量混合,因而该反应会发生这种颜色依次变化的过程。因此,可通过观察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标准液的颜色变化检测试剂灵敏度[2]。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斐林试剂甲液:0.1 g/mL NaOH、斐林试剂乙液:0.05 g/mL CuSO4、本尼迪特试剂、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标准液(分别为0 g/L、1 g/L、5 g/L、8 g/L、10 g/L、13 g/L、16 g/L、20 g/L、25 g/L、30 g/L)、电子天平、烧杯、试管、试管架、恒温水浴锅、一次性手套、移液器。
2.2 实验步骤 取20 支试管,均分为2 组(斐林试剂组和本尼迪特试剂组),各组每支分别依次编号为1~10。依次向每支试管注入3 mL 葡萄糖标准液(分别为0 g/L、1 g/L、5 g/L、8 g/L、10 g/L、13 g/L、16 g/L、20 g/L、25 g/L、30 g/L)。斐林试剂组每支试管分别注入3 mL 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注入),本尼迪特试剂组每支试管分别注入3 mL 本尼迪特试剂。将20 支试管置于盛有60℃的恒温水浴锅中加热1 min、5 min 和20 min。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斐林试剂与本尼迪特试剂中Cu(OH)2含量比较 葡萄糖标准液分别加入斐林试剂和本尼迪特试剂时颜色如图1。观察图1 发现,斐林试剂组的蓝色显著比本尼迪特试剂组的要深。仔细观察,斐林试剂组内存在蓝色絮状沉淀(图2),本尼迪特试剂组均澄清。这表明斐林试剂产生的Cu(OH)2浓度相对较高,析出沉淀,而本尼迪特组的Cu(OH)2浓度相对较低。
图1 葡萄糖标准液分别加入斐林试剂和本尼迪特试剂颜色变化
图2 斐林试剂
3.2 斐林试剂与本尼迪特试剂对葡萄糖检测速度比较 葡萄糖标准液60 ℃热水浴1 min 和5 min 时颜色变化见图3 和图4。从图3 中可知,热水浴加热1 min 后,斐林试剂组的30 g/L 葡萄糖标准液呈现黄绿色,25 g/L 葡萄糖标准液呈现蓝绿色,而本尼迪特试剂组均未发生明显颜色变化。从图4 中可知,热水浴加热5 min 后,本尼迪特试剂组30 g/L 葡萄糖标准液上层呈现轻微黄绿色时,斐林试剂组的30 g/L、25 g/L、20 g/L、16 g/L、13 g/L 葡萄糖标准液均出现了砖红色沉淀。这表明斐林试剂与相同浓度的葡萄糖标准液反应时,产生砖红色沉淀的速度更快,现象更明显。
图3 热水浴1 min 葡萄糖标准液颜色变化
图4 热水浴5 min 葡萄糖标准液颜色变化
3.3 斐林试剂和本尼迪特试剂对葡萄糖检测灵敏度比较 葡萄糖标准液60 ℃热水浴1 min 和5 min 时颜色变化见图3 和图4。仔细观察5 min后各支试管的颜色变化,发现从20 min 开始,各支试管的颜色均不再发生可见的变化(图5)。因此,可近似的认为Cu(OH)2与葡萄糖的醛基反应完全。分析图5 可知,本尼迪特试剂组的13 g/L、16 g/L、20 g/L、25 g/L、30 g/L 组出现明显的砖红色沉淀,而斐林试剂组的5 g/L、8 g/L、10 g/L、13 g/L、16 g/L、20 g/L、25 g/L、30 g/L 组均出现明显的砖红色沉淀。分析可知,相较于本尼迪特试剂,斐林试剂可检测含低浓度葡萄糖的溶液。
图5 热水浴20 min 葡萄糖标准液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斐林试剂检测还原性糖时,其产生砖红色沉淀的速度快于本尼迪特试剂,检测还原性糖的灵敏度也高于本尼迪特试剂。就检测还原性糖的效果,斐林试剂要好于本尼迪特试剂。这是因为斐林试剂中的Cu(OH)2浓度相对本尼迪特试剂较高,因此,能更快更多地与还原必须现配现用,实际生活中通常用于研究或针对个别病人的检验。而本尼迪特试剂可长期保存,在实际中通常用于生产和大多数病人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