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剖宫产围产期护理干预对产妇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观察

2021-09-28焦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5期
关键词:围产期剖宫产产后

焦谨

(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江苏 淮安 223002)

0 引言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产妇因害怕分娩阵痛而选择剖宫产手术,但术后需要的卧床康复时间更长,这就会使得人体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流动出现改变,进而提升下肢静脉血栓(DVT)出现的风险[1]。不仅会增加产妇的心理负担,还容易发生肺栓塞,危害身体健康[2]。因此,临床还需积极采取有效预防手段,减少DVT发生率。为改善产妇出现不良反应与负面情绪,对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相当关键的,常规护理通常按照相关科室的标准和要求开展,忽略了产妇的实际感受,无法真正满足产妇的护理需求[3]。而剖宫产围产期护理(Perinatal Nursing of Cesarean Section)是对产妇分娩过程中进行的全方位护理措施,对产妇的实际情况起到有效干预,通过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促进产妇的恢复[4]。为促进产妇产后康复,本文将分析剖宫产围产期护理(PNOCS)干预在其中的预防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剖宫产产妇120例纳入研究,根据随机抽样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实验组年龄23~35岁,平均(27.35±2.10)岁,怀孕周期37~41周,平均(39.52±0.85)周;对照组年龄23~36岁,平均(27.39±2.06)岁,怀孕周期37~41周,平均(39.44±0.95)周。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临床对比。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临床剖宫产相关指征者;产妇及其家属对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存在凝血障碍者;合并肝肾功能异常、妊娠期疾病者;机体处于贫血状态者。

1.3 方法

对照组产妇行术中麻醉、生命指征监测、术后皮肤清洁、尿管管理等常规护理。在产妇入院后,对其进行产前检查,根据产妇所进行的手术类型,提前准备好相关的器械,并协助麻醉师进行麻醉;产妇手术完成后,要对其开展常规护理措施,避免产妇出现不良症状,尤其是针对产后出现疼痛的情况,对其开展有效的止痛措施和指导,缓解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

实验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剖宫产围产期护理(PNOCS)干预,内容如下:①术前。与产妇保持良好的交流,并告知其剖宫产的优劣势以及在术后可能会出现的相关风险,同时协助产妇完成相关的指标检测,并对其DVT进行评估;根据产妇的腿部水肿情况给予弹力袜穿戴。手术前还要对患者进行手术知识普及,向产妇讲解剖宫产的流程,并告知患者剖宫产与下肢静脉血栓的联系以及形成该项并发症的病因和预后,从而提升患者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知,促使患者起到更好的配合[5]。②术中。指导产妇调整到舒适的身体姿势位置,尽量避免下肢静脉输液,如需输液应及时包扎止血。在患者进行手术期间,护理人员应当协助医生开展护理措施,操作时要注意熟练轻柔,对于行下肢静脉输液的产妇,在包扎时要注意手法熟练,减少产妇的不适。③术后。在产妇生产2 h后,指导其在床上进行膝关节、踝关节的伸屈及环绕运动,并定时协助产妇改变身体位置,适当对其下肢进行按摩,促进血液流通,控制对血管具有高刺激性药物的使用,加强查房力度,结合情况指导其将腿抬高和弹力袜的穿戴[6]。

1.4 观察指标

(1)统计产妇在剖宫产前2 h与产后12 h的D二聚体(D2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凝血指标变化。(2)比较两组产妇下肢DVT发生率。(3)采取SDS评分量表和SAS评分量表,对患者的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进行评分对比,评分越低情绪越好。(4)对比患者在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指标,包括患者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功能、精神健康、社会能力、活力等,得分越高效果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产妇产前产后凝血指标变化对比

产前两组产妇凝血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产后实验组产妇D2D、PT、APTT更高(P<0.05),见表1。

表1 产妇产前产后凝血指标变化对比( ±s)

表1 产妇产前产后凝血指标变化对比( ±s)

?

2.2 产妇下肢DVT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下肢DVT发生率0%(0/60),低于对照组8.33%(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产妇SDS评分和SAS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产妇的SDS评分和SAS评分未见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两项指标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产妇SDS评分和SAS评分对比( ±s, 分)

表2 产妇SDS评分和SAS评分对比( ±s, 分)

?

表3 产妇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s)

表3 产妇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s)

?

2.4 产妇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产妇的生活质量指标未见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下肢DVT是剖宫产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下肢组织间隙液体增多、走路疼痛,也有可能伴随色素沉着的现象,情况严重者甚至会出现下肢糜烂坏死,有效的护理干预是减少DVT出现的重要手段[7]。在围产期护理干预中,可通过术前风险评估、弹力袜,术中体位指导、下肢输液及止血处理,术后关节和肢体活动指导、药物使用等方式来预防DVT发生,促进产妇康复。不仅如此,PNOCS干预通过对产妇在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整体情况展开护理,在围手术期间检查查房,缓解产妇出现的不良情绪,并给予针对性的安慰,缓解产妇的不良情绪,以提升治疗依从性[8]。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PNOCS干预后产妇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内源性和外源性血浆的凝固时间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下肢DVT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产妇的生活质量和负面心理得到明显改善,说明PNOCS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使用效果。

综上所述,剖宫产产妇采用PNOCS干预可有效改善血液凝固状态,预防下肢血液中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围产期剖宫产产后
肌筋膜触发点针刺联合低频电刺激和骶髂关节拉伸复位治疗围产期耻骨联合分离症的疗效分析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剖宫产后怎样加强护理
剖宫产和顺产,应该如何选择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Effect of 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on postoperative weight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