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风偏瘫患者运用于针刺联合中药汤剂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1-09-28王红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5期
关键词:汤剂偏瘫中风

王红艳

(河北省邯郸市磁县中医院,河北 邯郸 056500)

0 引言

中风是指突发且病情发展迅速的脑缺血性或脑出血性疾病,在中医诊疗中,此病症又有外风、内风之分,其常见临床症状为半身不遂、言语障碍等,由于中风易对患者脑组织造成严重损伤,影响患者脑部神经系统,因此偏瘫也是中风中较常见的临床病症,易对患者的运动能力造成严重影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状态[1-2]。在本研究中,利用针刺联合中药汤剂治疗方式对中风偏瘫患者进行救治,可改善其脑部血液循环状态,改善其神经系统受损状态,刺激患者的运动感觉功能,帮助患者恢复运动能力。本研究旨在分析对中风偏瘫患者行针刺联合中药汤剂治疗的临床效果,现将此次研究结果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60例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观察组30例,女12例,男18例,年 龄45~75岁,平 均(60.83±5.76)岁,病 程2~21 d,平均(10.33±1.43)d和 对照组30例,女11例,男19例,年龄46~75岁,平均(60.88±5.75)岁,病程2~22 d,平均(10.35±1.41)d。研究选择的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字同意,并自愿纳入此次实验中,同时经由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对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如年龄、病程等通过应用统计学对比分析后显示,差异细微(P>0.05),可进行对比和讨论。

纳入标准:(1)根据《中风中医特色疗法》中诊断标准[3],均为中风偏瘫患者;(2)患者均为初次发作中风病症。

排除标准:(1)患者在接受本研究治疗前,接受过其他中医治疗方式;(2)患者发病前即有运动障碍史;(3)患者有精神疾病,无法配合医护人员完成诊疗;(4)患者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或其他心脑血管疾病。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均接受中药汤剂治疗,其治疗方法具体如下。本组患者所用药方以活血化瘀为主,其具体药方为:天麻、白术、茯苓、郁金各10 g,当归、川芎、红花各8 g,地龙粉、三七粉各3 g。利用中医辨证治疗方式,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适量加减,如下肢萎软无力者,可加桑寄生、杜仲、牛膝各10 g;上肢偏废者,可加桂枝8 g;肢体麻木者,可加木瓜10 g,伸筋草、防己各8 g。加250 mL水,煎熬至200 mL,煎服,1剂/d,分早晚2次服用。10 d/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观察组的患者均接受针刺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其治疗方法具体如下。本组中中药汤剂治疗的用药情况同对照组完全一致,只是在此基础上加上针刺进行联合治疗。针刺方面治疗情况如下,取患者极泉、三阴交、内关、尺泽、委中这几个穴位,若为肝阳上亢者则可配太冲、太溪、气虚血瘀配足三里、气海、风痰阻络配丰隆、风池,若为上肢不遂者则可配肩髃、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配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解溪。利用提插泻法对其进行针刺治疗,每次留针30 min,1次/d。10 d/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2.2 观察指标

(1)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情况评分,利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进行评估,利用Fugl-Meyer 评定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运动能力进行评估,各项共计100分,分数越高,患者生活活动能力、运动能力越好,以分析判断两种治疗方式对患者日常生活、运动情况的影响。

(2)统计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其中有效是指患者经治疗后,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有明显提升,偏瘫症状有明显改善,患者生活基本能自理;一般是指患者经治疗后,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有提升,偏瘫症状有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有明显改善,可在家属适当辅助下自行生活;无效是指患者经治疗后,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无明显提升,偏瘫症状无明显改善,患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家属24 h看护、陪伴。总有效率=(有效+一般)/总例数×100%。

1.2.3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的处理由软件SPSS 20.0执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情况评分对比

在本研究中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情况评分进行对比分析,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可得,观察组即接受针刺联合中药汤剂治疗的患者,其经治疗后的各运动能力、功能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表1所示。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运动情况评分对比( ±s, 分)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运动情况评分对比( ±s, 分)

?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

在本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可得,观察组即接受针刺联合中药汤剂治疗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表2所示。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对比[n(%)]

3 讨论

在中医诊疗中,可将中风分为外风、内风,其中外风主要是因风邪感染所致,内风则主要是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等内伤病症所致,即气虚、肝火、外风、气逆、血瘀、风痰等因素都易诱发中风的发作,患者发病后其脑组织、脑部神经系统易受到严重损伤,易对其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且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也极易有偏瘫等后遗症[4-5]。

利用针刺联合中药汤剂治疗方式对中风偏瘫患者进行救治,在此联合治疗过程中,中药汤剂治疗主要以活血化瘀、平肝舒筋、健脾宁心为主[6-7]。在本研究所用药方中,天麻有平肝息风止痉之效,白术、茯苓有健脾益气、健脾宁心之效,郁金有行气化瘀、清心解郁之效,当归、川芎、红花、三七粉有补血活血、活血行气、散瘀止痛之效,地龙粉有平肝清热之效。利用中医辨证治疗方式,根据患者具体症状,适当加减药物,如下肢萎软无力者,可加桑寄生、杜仲、牛膝,这三种药物有强筋骨、补肝肾之效;上肢偏废者,可加桂枝,此药物有温通经脉、发汗解肌之效;肢体麻木者,可加木瓜、伸筋草、防己,这三种药物有平肝舒筋、舒筋活络、利水消肿之效。经此类药材联合使用,可达活血化瘀、健脾宁心、温通经脉、舒筋活络的治疗目的。而在针刺治疗过程中,由于中医诊疗认为“气”存在于全身经脉中,且是人体重要的能力循环,若有气血堵塞问题,则易对患者机体造成损伤,因此利用针刺治疗方式,帮助患者疏通气血,进而可达调整患者机体内循环系统,缓解疼痛,改善相关病症的治疗目的。同时在本研究诊疗过程中,针刺可以唤醒脑细胞核团,改变肌肉状态,通过针的刺入刺激特定穴位,达到改善患者偏瘫之症的治疗目的[8]。在本研究中,主要对极泉、三阴交、内关、尺泽、委中这几个穴位进行针刺,对这几个穴位进行刺激,可有醒脑开窍、滋阴补肾、宁心安神、运化脾血、舒筋通络之效。若为肝阳上亢者则可配太冲、太溪,气虚血瘀配足三里、气海,风痰阻络配丰隆、风池,有平肝息风、清热生气、通络止痛之效;若为上肢不遂者则可配肩髃、手三里、合谷,若为下肢不遂者配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解溪,有疏经通络、理气化痰、消肿止痛之效。同时通过针刺,可对患者的运动感觉能力造成刺激,帮助患者放松肌肉,可有效促进患者的恢复速度。在本研究中,通过中药汤剂治疗同针刺联合中药汤剂治疗间对比可知,接受联合治疗的患者,其Fugl-Meyer 评分、Barthel指数更高,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即同单纯中药治疗相比,中药同针刺的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的运动能力,帮助患者恢复一定的自理能力。

综上所述,对中风偏瘫患者行针刺联合中药汤剂治疗方式,可改善患者的运动、生活能力,帮助患者恢复一定的自理能力,避免其正常生活状态受过多影响。

猜你喜欢

汤剂偏瘫中风
传统中药制剂丸、散、汤剂的研究现状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服用汤剂有讲究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红黄绿”三色套餐查中风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