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右美托咪啶用于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1-09-28陶胥龙南勇善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5期
关键词:咪啶美托麻醉

陶胥龙,南勇善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延吉 133000)

0 引言

如今,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疾病的治疗方式日趋完善,尤其是手术治疗条件越来越好,在可以选择手术治疗的情况下,大多患者都愿意进行手术治疗。而在临床中,麻醉是手术治疗的关键环节,主要起到镇痛和镇静作用,不同的麻醉方式带来的麻醉效果也不同[1]。就全身麻醉而言,必须需要选择安全有效的麻醉药物进行麻醉辅导,如此才能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促进手术治疗成功,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一份重要的保障[2]。对此,本文为研究在全身麻醉中使用右美托咪啶的麻醉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特从我院抽取70例患者展开不同麻醉方式的分组麻醉探讨,详细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于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70例采用全身麻醉的手术治疗患者纳入本组研究,在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对其进行不同麻醉方式的分组麻醉探讨。两组患者的基本病例资料如下:对照组35例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24~65岁,平均(41.53±6.61)岁。心血管科7例,消化内科11例,骨科12例,肝胆外科5例;观察组35例中,男性22例,女性13例,年龄20~68岁,平均(41.91±6.58)岁。心血管科8例,消化内科10例,骨科患者13例,肝胆外科4例。两组患者对比基本病例资料差异细微,P>0.05。本次研究已取得医院伦理会研究批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临床诊断标准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2)家属知情且自愿签署研究同意书患者。

排除标准:(1)多种器官功能障碍疾病合并的患者;(2)精神疾病史患者;(3)免疫系统障碍疾病患者;(4)不符合麻醉条件和不配合治疗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手术前,都需要禁饮禁食8 h以上,检查各项身体指标,确保符合全身麻醉条件,准备好各种急救装备,为患者戴上吸氧面罩。

对照组在以上准备工作的基础上采取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麻醉,先静注1.5~3.0 mg/kg的丙泊酚,之后再注射0.5~1.2 μg/kg的瑞芬太尼。

观察组以上准备工作的基础上采取右美托咪啶麻醉,先采取静脉泵注的方式注射1.0 μg/kg的右美托咪啶,等待10 min后再次泵注0.5 μg/kg,于术前0.5 h停止注射。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不同麻醉方式对应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对比项目包括呼吸恢复、睁眼、定向恢复、拔管时间及术后疼痛评分[3]。采用VAS疼痛评分对患者的疼痛度进行评定,分值在0~10分,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微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影响患者睡眠质量,7~10分为重度疼痛,患者难以忍受。

(2)对比不同麻醉方式对应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项目包括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4]。

(3)对比不同麻醉方式对应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包括:呼吸抑制、低血压、心动过缓以及躁动、头痛等[5]。

1.4 统计学分析

实验数据纳入SPSS 22.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具体分析,计量资料(年龄、麻醉效果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计数资料(性别、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和χ2检验,分别以均数±标准差(±s)和率(%)来表示,数据统计(P<0.05)表示研究结果有统计学差异,反之无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不同麻醉方式对应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对比

观察组麻醉后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不同麻醉方式对应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对比( ±s)

表1 不同麻醉方式对应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对比( ±s)

?

2.2 不同麻醉方式对应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根据麻醉后30 min的临床观察记录显示,观察组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 不同麻醉方式对应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s)

表2 不同麻醉方式对应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s)

?

2.3 不同麻醉方式对应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根据临床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后都会出现不良反应,但观察组的发生率为8.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数据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见表3。

表3 不同麻醉方式对应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

3 讨论

麻醉是外科手术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只有提前做好麻醉工作,才能屏蔽患者的痛感神经,使其顺利完成整个手术过程,为疾病治疗成功奠定基础。麻醉分为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一般情况下,外科手术都需要进行全身麻醉,如此才能消除患者的痛感,降低其在手术中发生应激反应的概率,确保其安全[6]。

目前,在临床中,常用于全身麻醉的辅助药物较多,但只有根据具体病情和患者的体质选择出合理的麻醉方案才能起到最佳的麻醉效果。就丙泊酚、瑞芬太尼以及右美托咪啶等几种药物来看,都具有较好的麻醉诱导和维持镇痛效果,但丙泊酚的持续时间较短,有明显的呼吸抑制反应,瑞芬太尼不能单独用于全麻诱导,即便大剂量也不能完全保证患者的意识消失,而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又加大了麻醉后的毒副反应,其安全性需要进一步提高[7]。但右美托咪啶作为一种有效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对α2-肾上腺素受体的亲和力较高,其镇静作用显著,并且有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8],将之作用于重病患者手术中的辅助麻醉诱导,可以达到较为理想的麻醉效果。依据研究数据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各项临床麻醉指标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更优,其麻醉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数据比较(P<0.05)。

综上所述,在全身麻醉中使用右美托咪啶的麻醉效果良好,且安全性有一定保障,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舒适度,促进手术成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药物,值得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咪啶美托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冠心病心律不齐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观察
右美托咪啶在临床麻醉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右美托咪啶对髋关节手术患儿全麻苏醒期谵妄的影响
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在老年人无痛胃肠镜检中的应用
右美托咪定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右美托咪啶在临床麻醉中应用的研究进展(综述)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治疗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