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带气旋灾难后伤病发生情况Meta分析

2021-09-28王仁杰陈旭义李正超陈淑莲郭春良

武警医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气旋亚组伤病

王仁杰, 陈旭义,李正超,陈淑莲,刘 军,郭春良,苏 彬

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 TC),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且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1]。发生于西太平洋及其临近海域称为台风,发生于大西洋和东北太平洋称为飓风。全球沿海各地每年都经受着热带气旋的袭扰,1980—2005年,约发生1080个热带气旋,1980—2014年热带气旋造成约133万人死亡[2]。2004—2013年,仅我国平均每年约有8.5个热带气旋登陆,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严重人员伤亡,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沉重的负担[3, 4]。了解热带气旋后伤病发生的特点,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灾后救援人员与物资调配,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的救治。鉴于此,本文分析热带气旋后伤病发生的特点,探讨伤病类型、致伤原因、发生率,以及热带气旋发生时间及其影响,为灾后医学救援人员的分配及医疗物资的调配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 应用计算机检索 PubMed、Web of Science、考克兰系统评价数据库(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CNKI数据库,并通过网络新媒体关注相关热点的最新进展。 检索时限为 1970-01-01 至 2020-10-01,检索语种为英语和中文,检索策略为: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英文检索主题词为:“Cyclonic Storms”和“Wounds and Injuries”,自由词为“Cyclonic Storm”或“Storm, Cyclonic”或“Storms, Cyclonic”或“Cyclone”或“Cyclones”或“Hurricanes”或“Hurricane”或“Tropical Storm”或“Storm, Tropical”或“Storms, Tropical”或“Tropical Storms”或“Typhoons”或“Typhoon”,和“Injuries and Wounds”或“Wounds, Injury”或“Trauma”或“Research-Related Injuries”或“Injuries”或“Wounds”。中文检索词为:“热带气旋”或“台风”或“飓风”,和“伤”。追查已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以获取更多的相关信息。

通过以上检索策略,Pubmed 658篇,Web of science 996篇,中国知网17篇,其他途径补充2篇。

1.2 评价指标

1.2.1 纳入标准 (1)文献必须报告热带气旋(或台风、飓风)相关伤病;(2)文献必须包含有伤病部位、类别、发病率等数据;(3)文献中报告的伤病类型符合本次研究的类别。

1.2.2 排除标准 (1)中英文以外的语言发表的文献;(2)文献中未记录详细的伤病数据;(3)文献中的疾病类型与热带气旋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1.3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工作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提取包括作者、发表年份、热带气旋名称、发生时间、样本量、伤病类别、患者数等信息。

1.4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由2名研究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并交叉核对结果。偏倚风险评价采用美国卫生保健质量和研究机构(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AHRQ)推荐的横断面研究偏倚风险评价标准[5]。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Rev Man 5.3 软件,对主要伤病类型的构成比逐个进行合并率的计算,以各伤病在总数中的占比及95%CI表示。均进行异质性检验,用I2评估异质性大小并赋予检验水准(0.05),如存在异质性(P<0.1,I2>50%),采取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如不存在异质性(P>0.1,I2<50%),采取固定效应模型分析。

2 结 果

2.1 质量评价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见表1。

表1 热带气旋灾难后伤病发生情况纳入研究文献的基本特征

2.2 热带气旋的伤病类型 25篇文献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各类伤病占比情况均存在统计学异质性(P<0.1,I2>50%),因此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单个率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热带气旋造成的伤病中,开放性损伤是最常见的伤病类型,占所有热带气旋伤病的42%(图1);其次为软组织损伤,占所有热带气旋伤病的33%;骨折也较为常见,占所有热带气旋伤病的19%;淹溺伤、神经损伤、烧伤、挤压伤占比较小,分别为1%、1%、3%、2%(表2)。

表2 25篇热带气旋伤病类别文献Meta分析结果

图1 25篇文献热带气旋灾难开放性损伤占比meta分析

2.3 伤病类型的亚组分析 根据热带气旋发生的时间段,结合现代医疗救援模式提高等因素,以2010年为时间节点,分为2010年前和2010年后2个亚组。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2010年前相比,2010年后发生的热带气旋所致的各类型伤病,软组织损伤、开放性损伤、骨折发生占比显著升高,而神经损伤、挤压伤占比降低(表3,图2)。

图2 25篇文献热带气旋灾难中软组织伤亚组分析

表3 25篇文献热带气旋伤病类别亚组分析结果

2.4 热带气旋的致伤原因 从纳入的25篇文献中提取热带气旋的致伤原因及各类致伤原因的发生及占比情况,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各类伤病占比情况均存在统计学异质性(P<0.1,I2>50%),因此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单个率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热带气旋造成的伤病中,坠落是最常见的致伤原因,占所有热带气旋伤病的24%;其次为切割,占所有热带气旋伤病的23%;击打/砸占所有热带气旋伤病的17%;动物(昆虫)咬伤占比较小,为9%(表4)。

表4 25篇文献热带气旋伤病原因Meta分析结果

2.5 致伤原因的亚组分析 根据热带气旋发生的时间段,结合现代医疗救援模式提高等因素,分为2010年前和2010年后2个亚组。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2010年前最重要的致伤原因是切割,而2010年后最主要的致伤原因为坠落。与2010年前相比,2010年后发生的热带气旋,坠落和击打/砸所致损伤的占比升高,而动物(昆虫)咬伤和切割所致损伤的占比下降(表5)。

表5 25篇文献热带气旋伤病原因亚组分析结果

3 讨 论

热带气旋的灾后救援工作一直是救援医学的研究重点,其所致伤病的多样性及环境的特殊性成为灾后医疗救援工作者的难点[31,32]。本研究通过已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探索热带气旋所致的伤病类型及致病原因规律。伤病类型方面,不同的热带气旋所致伤病类型分布大致相同,开放性损伤是最常见的伤病类型,说明在灾后救援过程中,应配备足够的外科医护人员和配套设备,以应对开放性损伤的处置,同时开放性伤口感染的预防也应当受到足够的重视,这通常都会成为致命的并发症[33]。软组织损伤和骨折的占比紧随其后,这提示日常灾难宣教过程中,提醒普通人群做好防护,救援中骨外科医疗人员的配置比例也应提高。亚组分析结果指出,2010年后发生的热带气旋所致伤病中,软组织损伤、开放性损伤、骨折发生占比相对2010年前有所提高,而神经损伤、挤压伤的占比降低。其原因可能为:(1)随着人群防范意识的提升以及灾难防护措施的完善,2010年后发生的严重或致命伤病有所减少,大多为软组织损伤等一般伤病;(2)现代医学的进步及灾后救援能力的提升,能够对较轻伤病提供及时的救治,防止其进一步加重或发生二次损伤,危及生命[34]。

致伤原因分析说明,热带气旋引起的恶劣天气对生活的影响会引发跌倒或坠落的构成比增高。另外,逃生方式不当也易引发跌倒或者坠落,尤其是老年人行动不便引起的摔伤,以及年轻人慌不择路引起的跌落。亚组分析结果说明了现阶段的灾后救援工作中,要加强对坠落和击打(砸)这两类伤因的预防,主要体现在灾难防护宣教,以及个人避难防护方面。由此可见,平时做好灾难防护的教育及演练是必要的[35]。另外,灾后救援人员在救援过程中,也应针对常见致伤原因做好个人防护,以防医护人员伤亡。

本研究基于已发表文献中的热带气旋灾后数据,对伤病发生的规律进行了分析,并研究其与发生时间段的相关性,为精准化灾难医学救援提供循证依据,指导救援过程中人员与物资的合理分配,也为日常防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由于单个率的Meta分析特点,纳入研究的文献存在较高的异质性;(2)部分文献对伤病的分类不够细致,缺少致伤原因的分析数据,难以进行深入分析;(3)文献数量较少,亚组分析中致伤原因分类不够细致。在未来的研究中,上述局限性要加以重视,不断完善。

猜你喜欢

气旋亚组伤病
大牲畜闪伤病的中药疗法
不同煎煮方法及时间对炮附子配伍大黄治疗阳虚型便秘的效果及对心脏的影响
2003年3月北大西洋上两个爆发性气旋的“吞并”过程及发展机制分析❋
射击运动员伤病的中医治疗方案探索
湾流区和黑潮区两个超强爆发性气旋发展过程中热力强迫作用的比较
烟草黄瓜花叶病毒亚组Ⅰ分离物生物学特性
壮族PCOS患者及其亚组的临床特征分析和血清LHCGR的表达研究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特征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以“锋面气旋”为例
冰球运动员伤病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