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2021-09-27周凌

客联 2021年7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青少年互联网

周凌

摘 要:在素质教育改革纵深推进的今天,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愈发的关注。心理教育与其他的智育、德育、美育、体育一道,成为了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青少年群体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于互联网技术的兴趣度和接受度都很强,互联网已经成为青少年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长时间的交互作用,必然会对学生的心理成长与健康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互联网;青少年;心理健康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交际方式和生活习惯,也衍生出了新型的社交形态,大众的思想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地改变和创新,由此推动了全社会的变革。青少年作为新生一代,代表着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方向,他们与互联网的接触和交互更加的频发,这一技术对于青少年的作用十分的深远和重要。特别是青少年一代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人格、思想、价值观念,在控制力、心理调适方缺乏丰富的经验,很容易受到互联网多元思想的影响和干扰,从而在心理方面出现问题。

一、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特点简析

青少年所处的年龄阶段是人生的一个特殊成长期“青春期”,在这一时期内,人体的生理机能正在快速的构建和成熟,但是思想和心理的发育相对较为缓慢,而在一些生长发育激素等作用下,青少年的性格特征也呈现着十分显著的特征,比如好奇心十分强烈、探索欲和求知欲较强,渴望被尊重和认可,希望独立并摆脱一些本身认为不合理的规则束缚。而这时他们也处于人生的“叛逆期”,因为和父母长辈在知识结构、生活阅历和思维方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就容易产生沟通障碍,与老师、家长和社会形成内心的对抗局面。这一结果的产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生理因素外,家庭教育背景、成长环境、交际群体等,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造成一定的作用影响。而互联网的产生,更加剧了这种作用深度、广度和强度。互联网让全球的信息以更为迅捷和便利的方式进行无障碍的传输,青少年因为好奇心的驱使,对于海量未知的信息有着更加强烈的探究意愿,为此,互联网体系中的内容要素更容易对青少年的心理成长和心理特征产生影响作用。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现有的网民数量已经超过10亿大关,青少年的占比更是高达了20%左右,这群网民群体的心理健康尤为值得我们关注。

二、互联网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负面作用

(一)网络成瘾现象依然严峻

“网瘾少年”是近年来互联网兴起后新生概念,它是互联网对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最为显著的负面影响。结合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相关研究理论,目前的网瘾大致包含了5种类型。即游戏、社交、色情、技术与窥探成瘾。而游戏成瘾则占据了绝大多数。沉溺游戏对于青少年的伤害不仅在于视力听觉、脑思维、身体机能方面,更重要的是其中的内容观念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破坏与损害。大多数的电子游戏,都包含着战斗、竞技、博彩等要素,并与虚拟世界下的社会交际相结合,让青少年很容易形成过度依赖,而他们沉浸在虚拟世界中,无法分辨真实与虚幻生活,因为判断力和控制力的薄弱,心理也会被游戏世界的行为处事逻辑所引导,对现实生活退避三舍,形成了孤僻、叛逆、封闭的性格,容易产生一些心理精神问题。同时,网络生活会造成人体多巴胺分泌增加,但是它会让人在即时兴奋后,陷入较长的沮丧和失落当中,这也是造成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因素。

(二)消极元素侵蚀青少年肌体

因为互联网是开放的平台,目前的监管手段还无法将其所有的内容进行全部的筛选和过滤,同时有一些内容具有高度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外表看似正常的新闻、游戏形式,但实质上却隐含着血腥暴力、利己主义、种族主义甚至是分裂主义和政治攻击等内容。青少年在接触到这类信息后,容易被其华丽的外表所欺骗,进而去模仿尝试,如果不加以干预和制止,及时的调整其心态,必然会对其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更有甚者会导致其步入违法犯罪的深渊。

(三)拉低道德水平,破坏文化思想

互联网中的一些内容要素,本身就充斥着与现行社会道德标准相背离的元素,比如游戏中的“犯罪分子”角色扮演,网络社交中的“吸粉”现象,都是为了某种既定的目的,采取的一些极端的手段,和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和方向极为不符,降低了青少年群体的思想水准,他们受这些不良的道德形象和意识的影响,在行为上变得具有伤害性和破坏性,近几年来的校园霸凌事件,有很多是因为施暴者长时间沉浸在互联网中的消极负面的内容信息中,无法分辨现实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要求与虚拟世界中寻求刺激、欲望的界限,最终把网络中虚拟的一些想法付诸于现实生活当中,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同时也对其他同学的身心上造成了严重的伤害。此外,互联网多元化文化的冲击,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群体的传承弘扬和发展,比如通过互联网形成的“韩流”“哈韩哈日”“欧美风”等文化追逐现象,近一段时间出现的“网红”现象,它们会影响到青少年群体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和认知,混淆了现代多元文化思想的包容与传统文化的独立性界限,这种文化心态的发展,会让青少年渐渐的失去了文化传统习惯,比如很多青少年键盘录入得心应手,但是硬笔书法缺捉襟见肘,这种问题的发酵,让他们对国家传统文化的心理认同产生偏差,不利于其心理健康的构建。

三、互联网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建设的有益方面

(一)缓解压力,调适心情

当前社会竞争压力大,青少年的文化课以及课外专长的学习训练负担中,同时交际面也有所扩展,这些外因的共同作用,必然会让青少年产生负面的情绪,而这时的青少年本身的情感体会敏感度较强,心理调适能力较弱,负面的心理因素难以独立的宣泄和化解,应当依托外在辅助途径进行解决。那么互联网世界中,能够和不特定的人进行充分的沟通,且双方因为没有面对面交流的拘束和尴尬,这种匿名性会让青少年放下戒备,把内心的负面情绪尽情宣泄,从而纾解和调适心情,既快速又便捷,效果良好。

(二)开拓眼界,扩大交际

很多心理问题的产生,是因为个人本身缺乏应对这类问题的经验和知识,在面临突发的心理问题时会感到无所适从,无从下手,那么互联网的海量信息资源,十分便利的获取方式,能够解决这一现实问题,青少年可以借助互联网资源增加阅历见识,认识到社会生活中必然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要有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和处理,积极应对,必将会得到解决。教育部门也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教学与心理辅导,邀请全国范围内的心理辅导专家,进行更加专业化的辅导教育,更好的提升心理健康辅导质效,呵护青少年的心灵成长。此外,青少年正处于快速发育期,其社交需求的满足也要借助于互联网渠道,扩大朋友交际圈,助力形成更为开朗和健全的人格。

四、运用互联网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监管,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各地党委和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中央扫黄打非办公室的统一安排部署,持续纵深推进“净网行动”,不断的净化网络环境。司法和行政部门应当围绕法律、法规和制度规章的健全,为青少年使用互联网打造一个更加健全、安全、舒心的体制机制环境,将监管上的空白尽量弥补。尤其在青少年群体沉溺网络电竞游戏方面,要制定更为严苛、严密的规则要求,比如当下火热的“王者荣耀”“绝地求生”等游戏,就限制未成年的游戏时段,并且执行严格的实名认证措施。加大网络内容信息分级管理,实行网络身份验证制度,根据青少年群体年龄、身份特点,分级推送相关内容,确保其符合社会主核心价值观的总体内涵和要求。加大网络“黄赌毒”的铲除和惩戒力度。

(二)做好家庭呵护,促进身心健康

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关键因素。家长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去和孩子多溝通交流,与孩子一同进行互联网的相关活动,引导孩子如何正确的使用网络,合理的安排时间,并做好示范带头,密切观察孩子的上网状态,做好相应的指导和解释,并且和老师做好信息交互,一旦有网络成瘾现象,家校需要配合共同商议对策,必要时邀请心理咨询专业人士的介入。

(三)强化校园教育力度

学校作为实施立德树人工程的主战场,必须把加强互联网环境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作为核心任务。通过开发校本课程,编制正确使用互联网的手册,开展心理健康与互联网运用的讲座,组织学生统一学习网络知识和技能,定期做好网络使用调研调查工作等方式,来规范和约束青少年的网络行为。同时针对青少年在网络中遇到的心理健康问题,要及时的介入、分析、解决,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为他们排解情绪和压力,助力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

五、结束语

互联网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既有积极的促进价值,也有负面的不良损害,如何正确引导,变为危机,是当下全社会应当共同重视的问题,分析影响机制,研究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张留敏.浅析互联网 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J].课程教育研究, 2018( 38) :184.

[2]吴宏.青少年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整合研究[J].亚太教育, 2016( 22) :259.

[3]郎瑞冰,吴吉惠.网 络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 2015( 8) .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青少年互联网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