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弗朗西斯·培根《新大西岛》中的科技乌托邦

2021-09-27李炫媛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乌托邦

李炫媛

内容摘要:弗朗西斯·培根的《新大西岛》描述作家理想的科技乌托邦图景。本文将从全书核心所罗门之宫入手展示《新大西岛》中的科技乌托邦图景,通过《新大西岛》中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揭示培根科学高于宗教的思想,并对书中的其他反乌托邦话语进行分析,揭露《新大西岛》中的科技乌托邦理想必然破灭的命运。

关键词:《新大西岛》 科学与宗教 乌托邦 反乌托邦

只有不到40页篇幅的《新大西岛》是弗朗西斯·培根晚年的集大成之作,讲述了一支船队在航行过程中遭遇意外,来到了一个名为“本色列”的岛国后,船员的所见所闻。在本色列,科研组织“所罗门之宫”是王国核心,保障国家兴盛与人民幸福。《新大西岛》呈现的是培根理想中的科技乌托邦。

令人在意的是,《新大西岛》的结尾意犹未尽,让不少学者认为此为培根的未成品。大卫·斯皮茨(David Spitz)却认为《新大西岛》是系统的完整文本,叙述者完成了与牧师馆长,到犹太商人乔宾,最后是所罗门之宫的元老的三段相遇,三人分别代表了人类成就从低到高的三种等级(61),旨在强调在本色列社会最终的信仰是科学。

同属西方乌托邦文学,《新大西岛》不免与莫尔的《乌托邦》进行比较。两种乌托邦所呈现的理想社会不同,两种社会的倚重也不同(于秀杰 10)。受当时社会变革的影响,以《新大西岛》为代表的乌托邦想象中逐渐注入了科技元素。文本中的科技主宰的世界,塑造了乌托邦主义与技术之间的第一次实际联系(Howard P. Segal 58)。

《新大西岛》一书表明了培根的信念:人类利用科技改造自然;科技服务于人类生活;科学带领人类走向幸福。如此,在《新大西岛》中培根构想的科技乌托邦具体是怎样的图景呢?

一.科技乌托邦的图景

1.本色列繁荣的秘密:所罗门之宫

培根“割裂旧哲学和经院哲学”,并提出归纳法,强调观察、实验、实用,主张理论与实践结合。这样的思想凝聚在了《新大西岛》中。真正的知识应该在实践中产生效果,科学与技术应当用于服务人类生活。他构想出了一个完全乌托邦的理想世界。

对于《新大西岛》的核心要素,培根有系统性的设计。在本色列,所罗门之宫的兴建和创办是能“替天行道”的国王的光辉事迹中“最突出的”①(19)。它“探讨事物的本原和它们运行的秘密”,最终回归到人类本身,回归到实现人的一切理想。

所罗门之宫这一科学机构的内部,通过先进设备可以实现各种目的:可以凝结、僵化、冷冻和保存各种物,可以仿造天然矿物,可以观察气象……这些设备成为所罗门之宫的“财富”,力图最大程度发挥自然潜力,满足人类生活需要。不仅如此,所罗门之宫的机构成员,也有各自的任务分工。培根对此做了层迭的系统安排,确保始终有人正在进行科技的发展工作,确保最大程度地挖掘自然的奥秘,以及确保往对人类实际有用的方向发展。

2.科技与宗教的“和谐共存”

本色列虽是崇尚科学之国,同时却奉宗教为尊。科学与宗教理应相互对立,却在此和谐共存。

官員的羊皮纸文书上刻有小天使的图形标记。进入本色列前官员让船员以救世主的名义对自己清白的品行立下誓言。牧师馆长介绍本色列历史的情况时提到的神圣光柱附近水面上出现的约柜中,放有一本书和一封信,“书包含所有新旧约的经典书籍,还有启示录本身(12)”。为了指出并歌颂宗教对国家的重要性,培根特意在文中说明是“神借助于奇迹把福音书颁布给本色列国得居民的(56)”。教会的代表参与国家机构也是本色列社会的一个特点。《新大西岛》在崇尚科学、鼓吹科学的同时,也把宗教放在了举足轻重的位置。

史斌认为(17),“培根是以一个对上帝所赐‘自然之书的解释着形象出现的”,“科学对自然的统治与上帝对万物的统治形成了内在的统一”,科技实际上是上帝权力的延伸工具,交给上帝代理人“人类”使用。并且自然作为上帝的神圣作品,当科技统治自然时,也就顺理成章地沾上了“宗教维度”上的神圣性。《新大西岛》中树立的“科技统治自然”的概念从宗教维度上具有合理性和神圣性。本相互对立的科技与宗教在这种情况下得以相统一。

二.反乌托邦的话语

培根设计了科技主导人类的乌托邦图景,然而若按此规划真实地实践,却未必会有期待中的效果。约翰·弥尔创造了“敌托邦(dystopia)”一词,与乌托邦正好相反。科技敌托邦其实是由科技乌托邦中潜藏的反乌托邦话语发展而来的,其基本思想是“相信现代科技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控制将会造成人与社会全面异化、自由丧失、专制极权的可悲后果(邬晓燕 20)”。

《新大西岛》中有不少暗示本色列无法真正实现科技乌托邦的伏笔。

本色列千年前由国王治理,而如今实际掌权的是象征知识与科技的所罗门之宫元老。元老被犹太商人称作“伟大的人物”,决定向是否向公众发表研究成果、发表哪些成果。元老进城的时候,阵仗如国王一般。在《新大西岛》中,所罗门之宫的院士仿佛成了真正的君主,以科技统治社会。刘德林(“现代性”94)认为,由于人们的社会需求被先进的科技成果填补,人们似乎不需要政治了,变成了“政治痴呆”。现代政治追求的民主自由与平等在科技带来的生活快感下显得无关紧要。这便是本色列中的科学专制。当科学走上了专制的道路,所罗门之宫的元老们成为了权力的顶峰,也难怪会出现文中所描述的街景了。

培根提到了所罗门之宫的科学家们在向国家汇报成果时会有所隐瞒,反映了科学发展与伦理道德的问题。当有人对培根提出“科技增强人类邪恶力量”的担忧时,培根却回复“正确的理性和宗教理念能教会人类如何运用权力(Robert Adams 391)”。对培根而言,科技发展赋予人以理性之力,解救人的蒙昧。他对科技的作用充满自信,却想当然地忽视了其中的伦理问题。这也许也是《新大西岛》所呈现的社会只能是无法成为真正科技乌托邦的幻想。

或许在宗教理念的引导下,人们也能培育良好道德品质。然而,在《新大西岛》中,科技与宗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和谐共存”,有学者认为,培根设计本色列人对宗教的重视只是受当时复杂的社会环境所迫,在这个由科技支配的国度,宗教形同虚设。

本色列国家故事中,是所罗门之宫大学的贤人进行祷告并最终打开了约柜,带来了福音。说明在这个地方,“人的宗教需要科学家的启示”(刘德林,“现代性” 93)。科学远在宗教之上。

在《新大西岛》中,除了权力、伦理,科技发展的和社会发展也紧紧联系在一起。罗伯特·亚当斯(Robert Adams)从所罗门之宫的科技成果中看出应用科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无限地使事物“不断增加(386)”。“人们的各种庸俗欲望变得无法满足,应用科学便在没有固定限制的情况下增加人们可用的物质商品和感官奢侈品(387)”。无法约束和控制的欲望终究会给人自身以及自然带来灾难。

培根在动荡的文艺复兴时期,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响亮的口号,致力于让科学技术服务于人类生活的科学伟大复兴。他所代表的不断创新、注重实践的科学精神,成为了那时即将到来的工业革命的重要支柱。培根晚年的文学作品《新大西岛》,表面上描绘了科学技术发光的理想社会图景,细读却矛盾交织。也许,就像刘德林提出的,培根是希望通过《新大西岛》来告诫后人“对科学的认识要不拘常规、不断探索”(“真相”94)。《新大西岛》这一名字是受了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写的“大西岛”的影响。柏拉图的大西岛最终沉没,培根却没有让他的“新大西岛”沉没。但是,如果培根没有突然终止,有没有这个可能呢?

参考文献

[1]Adams, Robert P.“The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of Science in Utopia, New Atlantis and after.”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Ideas. Vol.10.No.3(Jun. 1949):374-398.

[2]Spitz, David. “Bacons ‘New Atlantis: A Reinterpretation.” Midwest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Vol.4.1 (Feb. 1960): 52-61.

[3]Segal, Howard P. Technological Utopian in American Cultur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5, p.58.

[4]弗·培根:《新大西島》,何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

[5]刘德林:“培根与现代性——《新大西岛》的现代性批判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5(2016):90-95.

[6]刘德林:“《新大西岛》:迷雾重重的真相”,《社会科学论坛》12(2016):87-94.

[7]史斌:“培根科学观新论”,学位论文,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8]魏因伯格:科学、信仰与政治:弗兰西斯·培根与现代世界的乌托邦根源,张新樟译.北京:三联书店,2008年,第1-33页.

[9]邬晓燕:“科技乌托邦思想运演的历史审思与当代镜鉴”,《史学理论研究》,4(2016):18-23.

[10]于秀杰:“论培根的《新大西岛》”,学位论文,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注 释

①这一章节中对《新大西岛》文本中的引用将只标注页码。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乌托邦
恐龙河谷:幻境乌托邦
从冷战到乌托邦:《四门城》的政治主题释读
艺术乌托邦的缔造者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反乌托邦的诞生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乌托邦
生物准则城市:乌托邦或桃花源
农产品电商圈的“乌托邦”
《格列佛游记》:让人笑让人哭的乌托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