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记者的转型探索

2021-09-27王鑫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1年16期
关键词:新闻记者媒体融合转型

王鑫

【摘要】人才是媒体发展和创新的基础,以电视媒体为代表的传统媒体面临着转型融媒体的关键时期,新媒体的冲击要求传统媒体从业人员必须成长为复合型人才,具备多层次的创作方式和传播能力,才能适应融媒体的发展需求。作为电视媒体主力军的新闻记者,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电视新闻记者应如何摆脱困境、成功转型,与全媒体环境相融合,已经成为新闻媒体必须要面对的重大问题。本文从电视新闻传播的多层面入手,对融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记者转型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索新闻记者成功转型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媒体融合;新闻记者;转型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16.060

新媒体的发展对各行业都产生了猛烈冲击,适应新环境并谋求深远的发展,对新媒体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电视新闻媒体在传统媒体时代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但受到传播渠道、传播理念、人才队伍等多方面问题的影响,已经难以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转型发展。面对这一困境,电视新闻记者需要做好自我的重新定位,探索新媒体传播规律,努力向全媒体记者转型,适应互联网信息传播的需求,以推动电视新闻的创新发展。

1. 融媒体时代记者转型的必要性

在融媒體时代的背景下,电视新闻记者的转型是媒介环境变化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自身谋求更高发展的内在需求。在新的媒介生态下,新闻生产的社会环境、职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媒体的工作方式和传播理念,都已经无法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多媒体的表现形式推动全媒体融合,电视新闻记者的转型也势在必行。

1.1 参与信息传播的门槛降低

在传统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必须获得从业资格才能从事新闻行业,并需要借助专业的设施设备才能进行信息传播,这为信息传播设置的门槛,不论是广播电视新闻,还是报纸新闻传播,都限制了普通受众的参与。在融媒体时代,“人人都是麦克风”,互联网和移动载体为人们参与信息生产、传播和评论创造了有利条件,很多突发事件的传播者成为事件的亲历者或目击者,专业新闻记者的信息传播往往会滞后,新闻生产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新闻记者不再局限于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只要科学合理地运用新媒体技术就可以快速的将信息传播出去,新闻新闻记者的地位被大大弱化,新闻采写已不再是职业记者的独有权,因此,新闻记者需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及时转型。

1.2 获取媒体信息渠道的多样化

新闻记者的工作导向即是传播导向,更是受众的阅读导向。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已经从报纸、电视和广播转移到新媒体渠道。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达到9亿以上,其中使用移动新媒体的用户占据98%以上,传统媒体的内容与受众之间相隔了一道“新媒体”的墙,如何打破这道“墙”,是传播多样化的迫切要求。

电视新闻记者应该围绕受众的导向,将自身工作与新媒体相融合,这为其转型提出了要求,与其通过其他新媒体转发电视新闻信息,不如电视新闻记者直接入驻新媒体,主动融入到受众集中的新媒体环境中。因此,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化,成为电视新闻记者转型的必要因素,同时也是打造记者自身品牌的举措,在未来的新闻传播中,电视、广播、报纸是传统媒体的代表,微博、微信等是新媒体的代表,而记者通过自身品牌打造,也会成为自媒体的一员,助推“电视全媒体”的成长。

2. 电视新闻记者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长期经历传统媒体时代的电视新闻记者,在与互联网接触时,起初存在明显的抵触心理,这是传统媒体记者的“通病”,无法预料新媒体的发展速度和体量,导致大多数传统媒体从业人员失去了自我成长的良机。当前,电视新闻记者面对新媒体传播和融媒体,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新闻思维的转变不足

电视新闻记者的工作方式是用摄像机记录事件过程,回到台里进行新闻的创作和剪辑,最后将新闻作品呈现在新闻节目中。传统的创作方式是大多数电视台开展工作的基本规律,新闻从发生到播出,中间至少需要2-3个小时的时间,新闻拍摄、录像导出、剪辑创作的过程必不可少,固化的新闻思维导致工作效率难以提升。但对新媒体从业人员来说,新闻思维的转变大大提高了传播效率,现场拍摄几段短片,然后进行简单剪辑,便会上传新媒体平台,实现信息的快速传播。对一些以文图为主要传播方式的自媒体,信息的即时传播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更加明显。

2.2 对新媒体传播规律了解不足

电视新闻节目并不是封闭的环境,而是与各类传播平台、信息渠道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电视新闻记者在完成采访任务的前提下,应该积极“触网”,了解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和特点。从笔者的工作经历来看,传统媒体的工作人员平均年龄较高,35岁以上群体占了较大比例,对新媒体的热度不高,参与新媒体传播的积极性不足。当下的社交媒体是大众接触网络、了解新媒体传播的主要渠道,但电视新闻记者在社交媒体运用中偏向于娱乐,缺少自学和钻研新媒体的动力,尚未建立起新媒体素养较强的传播团队。

3. 融媒时代记者的转型的具体措施

3.1 坚守传统媒体的优良传统

新闻记者在媒体融合转型的过程中,要继续发扬优良传统,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修养是第一要务,要时刻保持新闻敏感性,时刻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开展工作,继续弘扬"真善美",通过报道传播崇德向善、奋发进取的中国精神;好新闻不仅考验记者的作风、文风,还考验记者的脚力、眼力及脑力,融媒体时代的新闻记者更要沉下心来脚踏实地地采写和报道新闻,发扬踏实采写的新聞精神。

3.2 转变自身思想观念,重新定位记者角色

一方面,电视新闻记者要坚守信息传播原则,坚持新闻消息的真实性,确保舆论环境的稳定。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创作者多样化,包括网民、记者、编辑在内的信息创作者,在新闻“把关”的功能上出现了缺失,尤其是以自媒体、社交媒体为代表的网络创作者群体,由于缺少专业的传媒理论培训及法律法规教育,对新闻内容的创作、转发和评论缺少基本的素养。对专业的电视新闻记者而言,要结合新媒体传播的现状,严格保障传播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做好基本的内容管理,避免虚假新闻造成社会舆论秩序的紊乱。

另一方面,电视新闻记者还要创新观念,优化电视新闻的融媒体传播。电视新闻栏目面临严峻的挑战,从业人员应该正视新媒体传播的优势和电视媒体的劣势,顺应信息传播的规律和受众需求,结合不同新闻素材创新各类新闻的创作和传播规律,创作风格不同的新闻作品,满足广大受众的不同需求。同时,电视新闻记者面对复杂的新闻素材,要具备独立的判断能力,提升对新闻的甄别能力,發挥专业新闻记者的职业水准,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新闻。

3.3 强化专业学习,培养综合能力

提升电视新闻记者的学习能力,是电视新闻栏目加强人才团队建设的重要契机,也是实现融媒体转型的重要动力。融媒体的发展是多元化的新闻传播,对新闻从业人员具有更高标准的要求,必须适应互联网信息传播,在视频剪辑风格、文字创作、新媒体技术运用和动画设计等方面,具备良好的适应性,并最终转型为合格的全媒体从业人员。

技能提升是电视新闻记者面临的重要提升机遇。结合不同新媒体传播工具和平台的使用,微信公众号、H5、小视频平台、直播APP和AI设备等的应用,对新闻记者和编辑的专业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视新闻记者不仅要懂得如何拍摄和剪辑视频素材,还要掌握更丰富的多媒体技术,并适应不同媒体形式下的采编方式,灵活运用各种技术和传播平台,将技术与新闻热点相结合,打造全媒体传播环境中的高质量新闻内容。

3.4 创新思维模式,提升多媒体传播能力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记者既要突破传统工作模式的束缚,还要端正自身的工作态度,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新闻记者在转型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熟练驾驭多种体裁、题材,对新闻信息进行有效地整合,以此生产出有厚度有广度的新闻产品,最大限度吸引用户。同时,创新采访和报道方式,改变以往实地调查采访和单一的方式,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特别是难以进行实地探访和突发性、重大主题新闻报道,新闻记者要充分发挥创新思维,采用以现场连线了解相关情况,并使用微博、微信等途径以海报、动漫、短视频、H5、VR等多种形式进行新闻传播,为此提升多媒体传播能力。

4. 结论

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新闻记者要想突破困境,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就必须充分把握发展契机,摆脱传统思维模式,坚守优良传统的同时,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创新意识,提高综合业务素质,紧跟时代步伐,实现成功转型,为集采、写编、录和网络技能于一体的全能人才,促进媒体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庄衡,朱祥玉.融媒时代电视新闻记者突破路径的探讨[J].科技传播,2020,12(15):67-68.

[2]白叶楠.新媒体时代报纸新闻记者的自身定位探究[J].记者摇篮,2020(08):24-25.

[3]孙婷婷.广电新闻记者转型和能力提升策略[J].记者摇篮,2020(10):31-32.

[4]许先谭.浅析传统媒体记者向全媒体记者转型的方法策略[J].传播力研究,2020,4(09):42-43.

[5]单景志.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转型发展探析——以亳州晚报融合发展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8):245-246.

[6]盛金菊.融媒体时代记者的转型及坚守[J].记者摇篮,2020(02):149-150.

猜你喜欢

新闻记者媒体融合转型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公示名单
我是新闻记者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公示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