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的新闻采编能力培养对策探讨
2021-09-27王歌
【摘要】伴随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如今,新闻行业正在面临多重挑战,以及前所未有的机遇。新闻采编行业的各方面都在加速重塑,特别是为适应技术进步带来的媒体环境的快速变化,新闻采编从业人员亟待与时俱进,顺应技术发展和媒体环境的变化,培育新能力、新技能,进一步提升自身职业素养能力,形成新时代背景之下的全新采编方式。本文将通过分析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特点及问题,结合实际工作探讨新闻采编能力的培养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采编;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16.030
伴随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以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为传统信息传播渠道的媒介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新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新闻采编人员正在面临更多挑战,同时也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方面,新媒体时代,所有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创造者和参与者,传统新闻采编机构需思考如何在人人都是“新闻人”的时代,发挥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新闻价值。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又给新闻行业带来了更丰富且更高效的传播机遇。无可否認,新媒体时代下,我国的新闻工作者需适应环境变化,加速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及时改变、完善采编工作方式和路径,让采编工作能够与时俱进地良好发展。
1. 新闻采编工作的改变
新媒体时代下,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了长久支撑新闻媒体的常见形态。信息获取变得极其便捷,人们只要利用手机,下载相关应用,便能够轻松获取到自己想看的讯息。也就是说,如今新闻采编的发布渠道和平台,已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除了传统媒介,还催生出网站、各类新闻APP、微博、微信、短视频平台等丰富媒介形态。
其次,新媒体集合了传统媒介、移动网络、信息技术等多种形式,最终形成了第五媒介。与传统单一的媒介不同,这一复合的传播形式包含了很多的数字形态结构模式,让新闻编辑的工作内容和流程均发生了深刻变化。从新闻内容上讲,从标题到内容结构,再到内容的丰富程度比如,照片、视频、创新性等,都需要符合快速传播的特点。其次,因媒介环境的不同,新闻采编的业务流程也必将发生变化,以适应新的传播方式。
2. 新媒体的传播特点
新媒体相较传统媒体来讲,其突出特点是融合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这三方面。新媒体传播具有传统新闻媒体不具备的独特优势。
第一,信息量较大。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与传统的信息传播互相融合,从而形成了一个信息交织的网络,网络上可汇聚海量信息,不受时间、空间、篇幅的限制,极大提升了信息传播的量级。第二,信息传播快捷。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发展极大地缩短了新闻制作周期,提高了信息传播速度。大量信息只需短短几秒,便能广泛传播出去。第三,信息内容多样。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如同一个大熔炉,将来自四面八方、各个领域的信息极大地汇聚在一起,只需下载APP或关注各类微信公众号等,便可获得丰富多样的信息资源。
以上新媒体时代下的传播特点对新闻机构提出了更高的报道要求。首先,传统新闻机构如果想要获得市场,便需要凸显出自身的优点,仍需要保证内容为王,提高新闻的质量与独特视角,在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其次还必须加快适应和利用各类新媒体传播途径,各类新媒体传播平台要积极尝试和拥抱;再者,必须保证报道速度,抢占发布先机,速度正在成为新媒体报道的生命线。
3. 新媒体报道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3.1 新闻内容缺乏深度
从现实角度分析,新媒体传播形式逐渐在媒体领域中得到了广泛普及,并且有效推进了当前媒体行业的发展,但是在促进媒体行业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凸显了出来,其中表现最为显著的问题就是新闻报道易缺乏深度。具体而言,导致新闻内容缺乏深度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新媒体快速传播的特点,导致采编人员在发现热点新闻事件之后,为了“抢”新闻,在不进行深入思考和考察的情况下,草草发布新闻,但是忽略了新闻背后的“深度”内容。其次,网络充斥着海量的信息,信息量的增长,易导致新闻采编人员浮躁心态,所谓用大量“资料”写稿,而非自身亲自实地采访获得的信息,新闻内容自然缺乏深度和独特视角。
3.2 新闻真实性或受损
新媒体背景下,信息来源井喷式出现,作为新媒体采编人员,如果没有严谨、专业的职业素养,无法辨别信息的可靠程度,或者没有亲自采访求证的能力,那么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就有可能受损。因自身采编能力不足,无法及时的获得准确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依照有限信息所报道的内容不仅无法保证真实性,可读性可能也会受到影响。
4. 新媒体采编业务能力培养对策
新媒体时代传播方式的变化、传播特点的突出特点,都是传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在对新闻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出更多和更高的要求。新闻人的新媒体采编业务能力需要不断的培养和提高,不断适应新的媒介环境的变化。
新媒体网络时代,需要进一步提升新闻敏感度和政治素养,培养极大的责任感。在海量的网络信息洪流中,新媒体采编人员首先需要具备更高地新闻敏感性,具备强大的信息甄别能力,迅速、准确的研判出哪些是有效新闻信息,哪些是真实的信息,哪些是有价值的信息。其次,根据各个新闻单位的新闻编辑政策的不同,新媒体采编人员还需要结合本媒体的定位,制作符合本单位报道原则的新闻。再者,作为新闻工作人员,需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和意识。尤其是重大新闻报道,特别是在新媒体传播渠道中(微博、微信、抖音、新闻APP等)传播的重大新闻,因影响范围甚广,需特别具备政治敏感性。平日的工作生活中,也需紧跟国内外时事,不断提高政治修养。归根到底,新媒体环境下的采编人员,需要具备更加强烈的职业责任感。要负责任的找到新闻切入点,也就是民众关切的真正好的热点的新闻议题;要有正确的、正面的、积极的价值观导向;要对新闻的准确性、真实性极大地负责。
传统采编业务流程已发生根本改变,新媒体采编人员需培养出“采、编一条龙”的综合业务实力。传统媒介形式中,记者和编辑作为两个独立的业务内容和职务来运行。记者负责前方采写,编辑负责后方编辑刊发。传统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大体上通过这样一个业务流程来运作,一期新闻版面的呈现,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沟通和打磨。然而,在新媒体时代,情况变得完全不同了。因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媒介平台的极大丰富,新闻制作周期和流程被极大缩短、甚至简化,新闻需要在短时间内刊发出来。与此同时,新闻的内容呈现却更加丰富,例如音视频插入进传统文字报道中等。
采编业务流程的极大变化,对新闻记者提出了新要求。为保证刊发的速度和丰富程度,如今新媒体采编人员需要练就“采、编一条龙”制作新闻的能力。简单的说,记者和编辑两个职位的界限不再明显,记者需要同时具备采写和编辑的“双能力”,既是好记者,也必须是好编辑。
如何练就“双”能力?首先要练就两种思维,即捕捉信息的“记者思维”,以及加工信息的“编辑思维”,既要自己写新闻,也要自己审新闻,思维和角色要做到顺畅转化。其次,勇于深入全媒体报道的实践中,在实践中提升打磨双能力,比如,挑战文字+摄影+摄像结合的综合性报道活动等。再者,需要练就强大的时间管理能力和抗压能力。新媒体报道流程更短、速度更快、对时间要求更加苛刻,虽然内容的容错率较高,但内容的准确性和丰富性并没有打折扣。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是新媒体采编工作的常态,需要不断在实践中练就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兼顾传播时效性的同时,需更加重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深度,练就“脚力”。快节奏容易造成上述提到的传播问题——缺乏深度和真实性受损,因此新媒体传播更需要重视和加强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深度。传统媒体时代的优点我们仍然不能摒弃,需要传承和发扬。例如,在新媒体采编过程中,记者仍需要发挥“脚力”,走出去,实地走访、采访,详细调查,获得一手信息,保证新闻报道的重要性、准确性和真实性。这一采写过程,并不会因为新媒体时代传播方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甚至在新媒体时代,这一“必要”过程显得更加难得,更能创造出独家的、原创的、有极大新闻价值和关注度的“好新闻”。
新媒体时代下,新闻工作者需始终保有与时俱进、开放包容的心态,不断掌握新技能,提升适应力。如今,媒介传播形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作为新媒体时代下的采编人员,积极拥抱变化,提升适应能力,已经成为一节“必修课”。任何墨守成规、固步自封的态度,必将导致自身被信息时代下的媒体环境所淘汰。
首先,新媒体环境下采编内容和形式的极大丰富,要求传统文字记者必须掌握新媒体传播的相关技能。例如,摄影、摄像、视频剪辑、直播、图片设计、修图技能等。除了在实践中打磨文字能力外,如今的新闻记者,或者说新媒体采编人员,必须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学习新技能,譬如,积极参加新媒体培训班、摄影培训、剪辑修图培训等。只懂文字,却做不到声、图、文综合报道能力的新闻从业者,未来必将被社会所淘汰。
结束语:网络信息时代正在快速发展,新闻传播手段日新月异。新的传播平台、传播流程、传播特点以及传播问题,对新闻采编人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从事新媒体采编业务的新闻从业者,需要进一步提升新闻敏感度和政治素养,培养极大的责任感;需要根据业务流程和形式的变化,培养出“采+编一条龙”的综合业务实力;需要在兼顾传播时效性的同时,更加重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深度,练就“脚力”;需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放包容的心态,不断掌握新技能,提升适应力。新闻采编人员只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培养和提升采编能力,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国家和广大受众,才能凸显自身价值,真正获得价值感、获得感,实现崇高的新闻理想。
参考文献:
[1]艾克拉吾江·艾克拜尔.新媒体背景下的新闻采编能力培养对策探讨[J].传媒论坛,2021,3(18):68.
[2]唐伟.新媒体背景下新闻采编人员的能力培养探究[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1(02):253-254.
[3]武海濤.新媒体背景下的新闻采编能力培养对策探讨[J].记者摇篮,2020(06):56-57.
[4]张照琦.新媒体时代下新闻采编能力培养对策[J].电视指南,2020(19):109.
[5]吴倩.新媒体时代下新闻采编能力培养对策[J].电视指南,2020(16):98+100.
作者简介:王歌,陕西,,硕士研究生,职称:中级(编辑),毕业院校:英国莱斯特大学,研究方向:全球化及传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