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困境分析及对策
2021-09-27姜光伟
姜光伟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中,一篇作文能体现出学生整体语文综合能力,而学生作文的质量也和教师的教学方法密切相关。进入初中后,学生已经具备了自我思考、初步推理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怎样引导学生正确发挥写作能力,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文是教师工作的难点,也是关键。
【关键词】作文;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27-0150-02
Dilemma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 Composition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Tonglin Middle School, Sansui County, Guizhou Province,China) JIANG Guangwei
【Abstract】In the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a composition can reflect the students' overall comprehensive Chinese ability, and the quality of the students' composition is also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eacher's teaching methods. After enteri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have already possessed the ability of self-thinking, preliminary reasoning and certain logical thinking. How to guide student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writing ability and create better compositions is the difficulty and key of teachers' work.
【Keywords】Composition;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methods
一、初中作文教学的困境
呆板成规、没有活力,这是目前一些初中教师进行作文教学时展现出的通病。教师通常会布置简单的题目,让学生自由发挥,然后选取其中几个案例讲解。这是低效且枯燥的教学方式,学生参与感不强,逐渐失去兴趣,从而对作文和写作甚至阅读都感到厌烦,最终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且教师对学生的教导有时候更关注应试技巧,初中作文完全为应试教育服务,难以逃出规则,为了得到更多分数进行训练,无法对学生获得真正的写作能力产生帮助。写出的文章毫无趣味性,没有半点真实所想,越来越长篇大论,失去了锻炼系统化的写作能力和吐露心声的能力。比如在一次课堂上,教材上虽然定下了常规的作文写作题材,但教师课间见到学生讨论最近一次春游中发生的趣事。那么教师就可以抛弃常规,将学生正感兴趣的春游作为作文的题材,让学生自由写作,不掺杂虚假。最终写出的文章果然更有感情,指导其中语病和成语的用法时,学生也会格外聚精会神。
教学所处的环境同样重要,却总是得不到重视。有的作文教学,整个课堂死气沉沉,肃穆无半点声音,只有教师讲案和学生偶尔的回应,台上讲得疲惫,台下听得困倦,这样的环境是无法产生积极乐观的写作精神的。想要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喜爱作文,让学生拥有不断追寻和能从写作中获得乐趣的信心。由于许多教师忽视了这一点,导致学生在写作时总是需要写出道德伦理、大爱情怀,充满着压力,对写作本身就没有一个轻松的心态,反而是经常苦着脸,没有半点活泼、好奇,失去了一颗热爱写作的本心。同时有许多课本上的选题过于偏离现实,给学生带来的感觉是浮在空中,没有半点真实体会,只能靠着胡编乱凑,最终写出一些没有营养的内容。在选题上,教师也不应该过于死板,应该更贴近现实,贴近时事,让学生写真实可见的东西,写生活中的事情,写一些真正带有体会和感情的东西,教会学生如何表述,传授表达情绪和思想的写作技巧,而不是逼迫学生胡编乱凑。
二、教学方法起到关键作用
教学的方式至关重要,教师既起到传授知识的作用,也要关注如何引导,关注学生的情绪,情绪才是作文的灵魂,也是学生真正应该学会表达出的事物。初中作文教学,首先需要教师明确自己的真正教學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让学生写出慷慨激昂、有大彻大悟大道理的文章,还是教会学生写作技巧,使其学会如何表述,如何在纸面上写出想要表达的东西。按照年龄和阶段,初中作文只不过是作文,还远远不应该跨越到文章,不应该让学生人人都成为文学家、艺术家,所以教师不必过分强调家国情怀、大彻大悟,或者悲痛欲绝,或者喜不胜收。教师就应该将如何写出一篇文章的技巧和方式传授给学生,帮助其正确表达内心情感即可。作文的教学方法不应该局限于作文,应该拓展思路,让学生从更多角度得到想法和灵感。如果只是想从名句中摘抄以丰富字数,学生是无法得到提升的,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品读课外读物,丰富阅读的数量。只有更大的阅读量才能创造更好的理解和好奇心,让学生对文字产生兴趣,对描述的方式产生兴趣。作文的内容要切合实际,作文的命题可以是体育课上最活泼、最能让人开怀大笑的某个学生,可以是严肃的班长的某个糗事,让学生自由发挥,描述的过程也是学习,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学生也就真的知道如何去写一篇文章,如何把自己的想法变成真实的作文了。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更应该端正态度,发挥榜样的作用,严于律己,自己要写出出色的文章,每个学生的作文都要认真翻阅,仔细批改,不能一味批评,要赏罚分明,更多地进行鼓励能让学生的动力更充足,提高兴趣,一定的物质奖励,比如糖果,也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只有教师认真对待,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逐渐提高,充分锻炼。教学的顺序要循序渐进,教师要有自己的方针并且逐步进行,先让学生尝试写作,建立写作兴趣,然后逐渐学会切合主题,之后再进行自由写作。同时教师在批改的时候应该认真阅读,不能只写几个简单的评语,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毫无帮助。应该主动为每个人记录存在的不足、改进的方法、优秀的方面,主动与其沟通,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最终才能得到理想的成果。
三、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对策
首先是教师应该规划好教学方案,让学生从产生兴趣,到渐渐了解,再到独立写出作文、逐步完善作文的写作手法。比如让七年级学生随意阅读趣味读物,自由写作、八年级学生规范写作手法,系统教学、九年级学生先自由写作,之后再由教师细心批改。教师同样应该注重学习时候的环境氛围,应该时刻处于一种互动和愉快的状态,不能让学生过于压抑、沉闷,甚至感到厌烦。上课时候教师要活跃气氛,注意学生的表情、心理,课下也应该对学生悉心帮助,努力成为亦师亦友的关系,逐渐为学生建立好学、想学、喜欢阅读的习惯,之后初中作文的教学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教师不应该否认课外读物,如果是有害的读物,也不应该摆出过于严肃的态度,反而会让学生战战兢兢,最后对阅读和写作本身都产生厌恶心理。教师应该耐心、平静地向学生讲述有些书好在什么地方、有些书不好到底是因为什么,让学生也能拥有自己的判断能力,锻炼学生的是非观,之后學生就能够自主甄别课外读物的类别,从而自主学习,培养好奇心,在阅读和写作道路上越走越远。教师也应该时常带领学生外出,在大自然中感受生机,让学生玩耍,写作的内容就可以从中取材,一切有趣的、见到的,能够拿来描写的事物都是最真实、最完美的素材。学生有参与感,教师也能收获最好的教学效果,作文教学质量也就有了显著提升。教师同样不可或缺的是关心学生的心理,多夸奖,批评则是陈述,不过分指责,拥有健康、自信、自强心理的学生才能阳光向上,对各种事物产生积极的态度,才能写出有趣的文章。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负责,不能因为数量就有所松懈,对作文的批改只做简单的阅读和简单的评语。应该思考学生的性格、写作的问题、优点,仔细思考,分别进行沟通、评论,帮助学生改正写作错误。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应该不骄不躁,不应过分摆弄上位者姿态,应当平易近人,与学生成为亦师亦友的关系,畅所欲言。只有学生打开了思路,才能说出所有内心中的想法,教师才能知道真实状况,方便帮助学生进步,教学方案也能因人而异进行灵活变动。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是重点,而想要教好,方法是关键。教师应该大胆尝试,不局限于课堂练习和书本上的作文本身,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认真思考学生阐述的观点,尽力让学生处在积极的氛围中,活跃气氛,让写作成为学生愿意做、喜欢做的事情。这样作文教学效率才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学生也能够拥有独立自主的思维,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参考文献:
[1]许多庆.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困境及解决对策分析[J].考试周刊,2020(79).
(责任编辑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