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研究
2021-09-27章海峰
章海峰
【摘 要】本文为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主要分析了加强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意义,并结合目前在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具体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27-0072-02
A Study o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Classics in Primary Schools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Guannan County,Jiangsu Province,China) ZHANG Haifeng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lassroom teaching efficiency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strengthening the teaching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lassics, and combines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eaching applications, and puts forward several specific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Keywords】Primary Chinese; Classical reading; Effective strategies
一、加强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意义
(一)帮助学生提升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经典文学作品大都经历了时间的积淀,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语言和内容逐渐变得更加精炼,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其中很多的儒家思想与道德规范在当今时代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既能积累一些优美的词句和段落,为以后的写作积累素材,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拓宽学生的思维和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进而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阶段对语文知识有更加深刻的学习和理解。
(二)有利于促进小学德育的创建
学生的教育工作应始终坚持德育与智育相结合。在德育内容的相关教学中,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一些经典的文化作品能为德育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素材。例如,“仁义礼智信”能教给学生在社会中正确的为人处事之道,并对规范和约束自身,和当今时代推崇的道德建设的内容相一致。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能与优秀的作品文化进行对话,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实现身心健康成长。
(三)有助于在教学中真正地实现教学相长
教师在组织、引导学生诵读经典时,需要精心设计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经过长时间的教学锻炼,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也会得到显著提高。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阅读经典,提高了课堂的参与度,吸引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学生可以拉近与教师间的距离,及时地和教师进行交流和反馈,营造出更加活泼和谐的课堂教學氛围,从而真正地实现教学相长。
二、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经典诵读缺乏丰富的教材资源
目前,国家还未统一地组织相关专业方面的学者编撰经典诵读方面的教材,大部分小学选择采取课本中提及的、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以及教师自主选择等的读物进行诵读。有些教师可能会主动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有些教师需要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去选择与课本内容有关联的经典著作诵读,还有教师经典朗读并不重视,导致学生选择朗读的内容与教材间缺乏关联性,无论是上述哪种方式都无法保证经典诵读的高效性,学生诵读的经典内容文章质量参差不齐,理解的难易程度也大不相同,加大了经典诵读的难度,降低了学生对于经典诵读的积极性,不利于教师顺利地开展教学工作。
(二)诵读方式单一化
目前,经典诵读的课堂环节只是起一个辅助教学的作用。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难以为经典诵读环节分配足够展示和交流的时间。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教师只能采取统一的教学和诵读模式,通常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先对基本内容进行讲解,之后让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在朗读过程中,主要的形式有教师范读、学生领读、小组齐读等,形式也较为单一,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在课堂中不能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教师应结合学生该阶段的特点,优化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教学策略的优化,避免学生对经典诵读丧失兴趣。
(三)缺乏完善的经典诵读评价机制
经典诵读需要长期坚持,短期内的学习并不能积淀丰富的优秀文化,也无法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格。长期的经典诵读教学能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道德素质等方面的提升有所帮助,但是这些作用并不能通过现有的教学评价机制表现出来。目前的教学评价方法主要是背诵检查法和默写法等常规的考试方法,部分学校也会展开相应的知识和诵读竞赛,通过比赛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大部分学校仍然以背诵检查的方法为主。教师由于缺乏充足的时间对相关经典材料进行讲解,导致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背诵难度加大,难以理解背诵的内容,而在检查背诵的过程中,由于时间的限制,教师只能抽查学生背诵,挨个检查的话会消耗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可见目前经典诵读的评价体系并不完善,评价形式也过于单一化。
三、优化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建立全国统一的经典诵读资料库
目前小学语文经典诵读的教材还没有统一和完善,为了保证实际课堂教学的质量,需要建立丰富的经典诵读资源库,并且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由政府统一组织,对资源库中的内容进行筛选,选择出具有现代诵读意义和教学价值的优秀篇目,建立全面统一的经典诵读资料库,弘扬传统的优秀文化思想,还应广泛地采取一线教师和专业学者的建议,将他们共同推荐的篇目也收录在其中,并与名师的讲解视频相配套,更好地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阅读篇目。
(二)充分认识经典诵读的重要性
教师的教学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课堂的实际教学质量,教师应充分认识经典诵读的重要性,及时地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下应大致了解经典的文学篇目,以便在讲解过程中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内涵以及记忆。在保证课堂教学任务能完成的前提下,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积累相关写作素材,提高學生的道德素养,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灵活地运用多种朗读方式和教学模式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例如,在指导学生诵读经典篇目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营造活泼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展示与诵读内容相关的音频或视频等,在多重感官的刺激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通过画面感的音频和视频,能对所朗读的经典篇目的核心思想和表达情感有更加直观地认识和了解,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涵,有利于丰富学生进行经典诵读的体验感。
(四)不断地创新评价形式
教师评价是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提高和完善课堂教学效果有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经典诵读的教学过程中,应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通过将游戏、竞赛等富有趣味性的活动形式引入教学评价中,增强学生对经典篇目的学习和记忆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在每周的固定时间组织经典知识的小比赛,为表现优异的学生颁发“最佳个人奖”,以及为团体颁发“最佳团体奖”。学期末,学校可以组织大型的经典文学诵读活动,评选出表现优异的班集体,并颁发证书和一些小奖励。奖励能激励学生在日常的经典诵读环节中投入更大的注意力和耐心,有效改变目前以教师作为教学评价主体的现状,有助于教师建立完善的、立体的评价体系。
综上所述,学校及教师应充分认识经典诵读的教学环节对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水平的重要性,要将其灵活地运用到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并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丰富诵读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整体教育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樊莹莹.小学语文课堂经典诵读教学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7(04).
(责任编辑 王小飞)